- 年份
- 2024(13600)
- 2023(19274)
- 2022(15939)
- 2021(14465)
- 2020(11952)
- 2019(26896)
- 2018(26243)
- 2017(49153)
- 2016(26350)
- 2015(28736)
- 2014(27825)
- 2013(27403)
- 2012(25275)
- 2011(22838)
- 2010(22739)
- 2009(20651)
- 2008(19745)
- 2007(17192)
- 2006(15130)
- 2005(13403)
- 学科
- 济(126301)
- 经济(126199)
- 管理(74870)
- 业(71736)
- 企(57165)
- 企业(57165)
- 方法(47759)
- 数学(42356)
- 数学方法(41898)
- 中国(33792)
- 农(31014)
- 地方(30880)
- 业经(27402)
- 财(27019)
- 贸(24384)
- 贸易(24370)
- 易(23652)
- 学(23250)
- 农业(21382)
- 技术(20636)
- 制(19608)
- 环境(18511)
- 银(17857)
- 融(17820)
- 金融(17818)
- 银行(17810)
- 地方经济(17421)
- 行(17170)
- 产业(15990)
- 发(15915)
- 机构
- 学院(366294)
- 大学(364946)
- 济(161936)
- 经济(159073)
- 管理(141274)
- 研究(129061)
- 理学(122186)
- 理学院(120792)
- 管理学(118805)
- 管理学院(118121)
- 中国(96963)
- 科学(77862)
- 京(76495)
- 财(70615)
- 所(63904)
- 农(62967)
- 中心(59121)
- 研究所(58261)
- 江(57907)
- 财经(56429)
- 业大(55193)
- 经(51421)
- 经济学(50842)
- 农业(49247)
- 院(47311)
- 范(47310)
- 北京(47005)
- 师范(46710)
- 经济学院(45761)
- 州(43227)
- 基金
- 项目(253685)
- 科学(201670)
- 基金(186494)
- 研究(180974)
- 家(164554)
- 国家(163230)
- 科学基金(140754)
- 社会(119782)
- 社会科(113951)
- 社会科学(113928)
- 省(99617)
- 基金项目(98803)
- 自然(90929)
- 自然科(88950)
- 自然科学(88928)
- 自然科学基金(87336)
- 划(83415)
- 教育(82008)
- 资助(74755)
- 编号(70031)
- 发(58972)
- 重点(57548)
- 部(55550)
- 创(54571)
- 成果(54454)
- 创新(51250)
- 国家社会(51009)
- 科研(48721)
- 课题(48540)
- 教育部(47825)
- 期刊
- 济(178432)
- 经济(178432)
- 研究(107859)
- 中国(73572)
- 学报(57991)
- 农(56064)
- 科学(53737)
- 管理(53700)
- 财(53482)
- 大学(44142)
- 学学(41888)
- 农业(38341)
- 融(34443)
- 金融(34443)
- 教育(34311)
- 技术(32813)
- 经济研究(30351)
- 业经(28823)
- 财经(28074)
- 经(24327)
- 问题(23298)
- 业(21124)
- 贸(19923)
- 技术经济(19575)
- 统计(17915)
- 科技(17672)
- 商业(17352)
- 国际(17174)
- 世界(17018)
- 策(16935)
共检索到550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汤学兵 张守磊 洪建国
新时代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数字新基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算各省(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数字新基建在提升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本地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也有辐射带动作用。不同类型的数字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同,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融合基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数字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下游地区数字新基建对本地和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上游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加快推动数字新基建发展,稳步发展融合基建,重点推进信息基建和创新基建,优化数字新基建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海刚
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构建邻接、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维度实证考察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新基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在空间分布中呈现“H-H”与“L-L”集聚态势。(2)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3)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正向影响效应最为显著。(4)信息产业固定投资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在三类空间关联模式中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面驱动效应。因此,要平衡区域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推动数字新基建集群式发展、合理规划数字新基建投资,着力发挥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君 敖烨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论文基于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深化数字经济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巍 徐筱雯
文章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0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周边城市存在负向溢出效应;第二产业比重、对外开放程度、财政分权度和政府干预程度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正向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负向中介效应;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均为正,但下游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忠杰 许宏宇
基于黄河经济带沿线75个城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黄河经济带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进行效应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1)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由下游主导,依次向中、上游递进的发展趋势,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呈现空间正相关;(2)经济实力、对外开放、人口密度和公共设施的提升均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于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影响。空间滞后项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规制和公共设施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区域之间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实力和公共设施建设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表现为一定的“虹吸效应”,环境规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虹吸潜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燕
本文从流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流通渠道数字化、流通产业数字金融化3个维度,选取9项指标构建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开展测度评价,进一步研究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流通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随着时间演进,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第二,由空间效应分析可知,长江经济带地区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是单向的,即长三角城市群向中西部地区单向溢出。最后从加强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东西部流通互建机制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郭梓栓
新型基础设施是包含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及融合基础设施三大方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具有与流通业发展融合相长的契合点。本文聚焦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阐释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检验了其作用路径、空间溢出效应和基建类型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第二,新基建对本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形成知识技术扩散效应推动相邻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第三,信息基建、创新基建和融合基建对本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且融合基建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而现阶段仅融合基建对相邻地区起赋能作用。
关键词:
新基建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帅帅 王泉焱 廖建萍 章杰文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持。本文在测度各地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考察金融集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二,金融集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第三,金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巩固提升金融集聚促进本地与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具有积极的政策与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10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基建”的影响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诸如长江下游城市、特大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小城市则显现相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是“新基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相邻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菡 吕本富 徐晓辰
研究了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层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着重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数字经济释放城市经济高质量红利的重要中介因素和门槛因素。数字经济红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红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红利最大,成渝城市群次之,长江中游城市群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闫强明 郝超鹏 曲扶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辐射面积广阔,而各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乃至交通基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各区域自身禀赋,依托中心城市的构建,以点带面,打造各区域创新引领的产业分工梯度。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全面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实现资源在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有效利用,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合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