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1)
2023(13611)
2022(11803)
2021(10914)
2020(9258)
2019(21252)
2018(20999)
2017(40784)
2016(21826)
2015(24266)
2014(23986)
2013(23881)
2012(22031)
2011(20082)
2010(20206)
2009(18790)
2008(17991)
2007(15897)
2006(14164)
2005(12423)
作者
(63572)
(52930)
(52338)
(50369)
(33929)
(25295)
(23798)
(20868)
(20212)
(19027)
(18149)
(18089)
(16971)
(16951)
(16349)
(16319)
(15574)
(15286)
(15239)
(15213)
(13119)
(13064)
(12696)
(12192)
(11930)
(11803)
(11643)
(11312)
(10783)
(10260)
学科
(109232)
经济(109139)
管理(64877)
(56554)
(46944)
企业(46944)
方法(42918)
数学(37583)
数学方法(37245)
地方(25705)
(23893)
(23508)
中国(23322)
(23124)
业经(20804)
环境(18322)
农业(15940)
地方经济(15340)
(15052)
(14929)
(14625)
贸易(14618)
理论(14092)
(14051)
(13940)
财务(13880)
财务管理(13855)
(13707)
技术(13401)
(13276)
机构
大学(316886)
学院(314406)
(135561)
经济(132917)
管理(126363)
理学(109760)
研究(109302)
理学院(108539)
管理学(106866)
管理学院(106292)
中国(78653)
(67583)
科学(67000)
(60240)
(54801)
研究所(50130)
(48833)
财经(48469)
中心(47921)
(47216)
业大(46554)
(44030)
北京(42520)
经济学(41330)
(40498)
(40338)
师范(39994)
经济学院(37052)
(36328)
农业(36204)
基金
项目(217443)
科学(171228)
基金(158840)
研究(158153)
(138336)
国家(137265)
科学基金(118004)
社会(101122)
社会科(95954)
社会科学(95925)
基金项目(85082)
(84263)
自然(76662)
自然科(74756)
自然科学(74743)
自然科学基金(73368)
教育(70504)
(70046)
资助(65398)
编号(62970)
成果(49998)
重点(48506)
(47813)
(46714)
(44306)
课题(42990)
国家社会(41646)
创新(41398)
科研(41382)
教育部(41081)
期刊
(154238)
经济(154238)
研究(95354)
中国(53364)
学报(49165)
管理(46221)
科学(45765)
(44847)
(41089)
大学(37292)
学学(35542)
农业(28477)
教育(27996)
技术(26278)
(25114)
金融(25114)
经济研究(24930)
财经(24107)
业经(23868)
(20632)
问题(20081)
技术经济(16927)
科技(15364)
林业(15225)
资源(15111)
理论(15109)
图书(14628)
现代(14575)
(14087)
(13976)
共检索到45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珂  黄超傑  张大红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与构建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影响的传导机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发展的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林业投资导致了林业产业升级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森林生态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期内全流域的林业政府投资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生态的发展水平,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递减。东部省市随着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递减;而中部、西部地区随着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并逐渐递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岩  王珂  黄超傑  张大红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与构建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影响的传导机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发展的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林业投资导致了林业产业升级与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森林生态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从总体上看,在研究期内全流域的林业政府投资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生态的发展水平,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正向促进效应递减。东部省市随着政府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递减;而中部、西部地区随着政府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由负向抑制效应变为正向促进效应并逐渐递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刘堂发  唐利  林基  
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显现上升趋势,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存有明显差距,呈现阶梯状分布与板块聚类变动特征;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区间条件下,中等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福利绩效,低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无显著影响,高环境规制强度会降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施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以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廖文梅  秦克清  童婷  彭泰中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析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别处于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中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分布格局,其中城市化指数10 a间共增长0.070 8,森林生态承载力指数10 a间共增长0.057 9。②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值从0.532 9上升到0.614 4,经历了从"低度协调"过渡到"中度协调"阶段,整体协同作用初显效果,但城市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③区域内各省(市)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呈现"良好协调-城市发展型""中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低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中度失协调-绿色发展型"的空间分布趋势。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的森林生态承载力优先于总体城市化是导致大部分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仍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易高峰  柏建成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空间与人口三层面梳理、构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融合传导机制,并基于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流域城镇化与能源消费间非线性发展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与生活能耗模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能耗依赖较小,而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区域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指出,虽然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抑制作用明显,但在人口压力及资源约束加剧的新城镇化背景下,更应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促进量的转移,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关注居民消费引导与空间紧凑布局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继续发挥规模经济的削减作用,努力实现共享经济的集约效能;各省市间则应建立互动协调机制,根据自身城镇化对能耗的影响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策略,这也是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维祥  杨蕾  刘程军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林心  舒长江  吴强  
文章实证检验了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对生态效率的阈值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常住人口和化肥的使用均不能有效地影响生态效率,金融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效率提升,存在生态效率的经济增长双重门槛效应,即当经济增长水平较低时,经济增长较大程度地抑制了生态效率;当经济增长水平超过门槛后,经济增长较大程度地提升生态效率。最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管志杰  沈杰  
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文在研究分析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对森林采取的政策措施:森林经营补贴、控制林木采伐和森林认证,之后分析各个主要政策的经济效应,指出在市场扩大情况下,森林认证能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中国政府在实施森林经营补贴和控制林木采伐政策的同时,更要加大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雪  
文章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要素影响下,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门槛变量影响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均GDP和工业增加值作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对雾霾污染倒"U"型假说初步呈现,经济增长在门槛变量跨越门槛值后对环境负效应有所放缓,而在不同人口聚集和对外开放程度下,经济增长对雾霾污染程度出现明显的加剧。从各个省市门槛跨越情况上,跨越门槛值先后不尽相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耀彬  周依仿  王希祖  周家兴  宋一凡  
基于2004—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市场一体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促进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市场一体化"双门槛效应"。市场一体化指数跨越第一道门槛时,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当进一步跨越第二道门槛后,这种拉动作用再次显著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处于两道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但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跨越第二道门槛,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应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放开市场保护,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整体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艳林  
发展数字金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指数测度经济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实证考察长江经济带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经济包容性增长,且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的扩张;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基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后,数字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瑜  张建军  耿玉环  
为确定区域内生态扩散与接收区域范围,采用双变量空间分析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各地级市的自身用地结构及其周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区域并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的扩散或接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级市不同的用地结构对于周边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用地、农业用地具有带动周边经济的作用,生态用地具有滞缓周边经济的作用;城镇化区划分比例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需求区域;生态用地划分比例较高且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生态扩散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汪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自下而上"法测算旅游业碳排放量,并以新型城镇化水平为门槛依赖变量,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不同门槛区间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呈显著的"N"型曲线关系。(2)在新型城镇化的引导下,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企业固定资本存量对旅游业碳排放起显著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成为推动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环境规制有益于区域旅游业碳减排。(3)当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0.319时,旅游业碳排放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当新型城镇化水平介于0.319与0.568之间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旅游业碳排放抑制作用较大;当新型城镇化水平超过0.568后,旅游业碳排放随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不断增加。因此,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还应从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等多个层面促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旅游业碳减排效应发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肩负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种指标以量化雾霾污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2001~2013年期间该地区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居民消费水平低于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会加速雾霾污染;跨越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有所减弱,但仍为正向促进关系;跨越第二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作用则转变为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