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7)
- 2023(11973)
- 2022(9444)
- 2021(8703)
- 2020(6999)
- 2019(15864)
- 2018(15790)
- 2017(29580)
- 2016(15644)
- 2015(18084)
- 2014(17881)
- 2013(17554)
- 2012(16228)
- 2011(14859)
- 2010(14960)
- 2009(13796)
- 2008(13514)
- 2007(11850)
- 2006(11032)
- 2005(10334)
- 学科
- 济(89375)
- 经济(89302)
- 管理(37996)
- 业(35297)
- 方法(27007)
- 企(25915)
- 企业(25915)
- 中国(25751)
- 数学(23792)
- 数学方法(23653)
- 地方(22625)
- 农(21504)
- 业经(18175)
- 学(16870)
- 贸(15066)
- 贸易(15054)
- 易(14585)
- 农业(14277)
- 地方经济(14052)
- 制(13869)
- 财(13230)
- 发(12465)
- 环境(11925)
- 融(11880)
- 金融(11879)
- 银(11559)
- 银行(11548)
- 行(11255)
- 体(11011)
- 产业(10614)
- 机构
- 学院(230006)
- 大学(229502)
- 济(109772)
- 经济(107935)
- 研究(90004)
- 管理(80758)
- 中国(69334)
- 理学(68116)
- 理学院(67249)
- 管理学(66229)
- 管理学院(65796)
- 科学(51525)
- 京(49990)
- 财(47009)
- 所(45456)
- 研究所(41336)
- 江(39620)
- 中心(39012)
- 财经(37234)
- 经济学(36266)
- 农(35593)
- 经(33924)
- 院(32547)
- 经济学院(32395)
- 范(31551)
- 北京(31475)
- 师范(31248)
- 业大(29585)
- 科学院(27639)
- 农业(27543)
- 基金
- 项目(148678)
- 科学(118009)
- 研究(111374)
- 基金(108809)
- 家(95427)
- 国家(94708)
- 科学基金(79978)
- 社会(74123)
- 社会科(70283)
- 社会科学(70262)
- 基金项目(56318)
- 省(56218)
- 教育(49943)
- 自然(47839)
- 划(47278)
- 自然科(46684)
- 自然科学(46673)
- 自然科学基金(45851)
- 资助(43996)
- 编号(43507)
- 成果(35711)
- 发(35289)
- 重点(35027)
- 部(33725)
- 国家社会(32343)
- 课题(31771)
- 中国(30803)
- 创(30358)
- 发展(29093)
- 教育部(28929)
- 期刊
- 济(131247)
- 经济(131247)
- 研究(76641)
- 中国(49668)
- 财(34146)
- 农(33612)
- 学报(33251)
- 科学(33250)
- 管理(32611)
- 大学(25752)
- 教育(25126)
- 学学(24173)
- 农业(23113)
- 融(22981)
- 金融(22981)
- 经济研究(22895)
- 技术(20976)
- 财经(19836)
- 业经(18959)
- 经(17414)
- 问题(17230)
- 贸(15157)
- 世界(14666)
- 国际(13989)
- 业(13430)
- 技术经济(12436)
- 资源(11753)
- 现代(10818)
- 经济问题(10727)
- 统计(10401)
共检索到364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俊 成长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特征,推进共同富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崇高目标。要把“人的现代化”摆在的突出位置,在协调发展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以此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攀
研究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时空差异及分布演进有利于优化长江经济带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江经济带下游向中上游、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促进其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内生发展活力。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出2005~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中国式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分位技术模拟中国式现代化的梯度分组,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进行测度,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刻画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距和动态演进特征。得到主要结论:(1)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逐渐下降的空间格局。(2)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非均衡情形趋于弱化。(3)经济较发达地区内部及其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都较大,但呈现出缩小趋势;同时,经济较发达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存在极化现象,绝对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本文可以为定量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水平以及测度区域内和区域间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数据成为新要素、创新成为新主驱动力、协调融合发展成为新思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高水平开放成为新拓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目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中长期多重战略重任的实现路径,数字化变革、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导向等重塑了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为此,我们需要重点从关键要素、融合创新、结构优化、政策转型等方面完善工业化的运行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桑百川 武云欣
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型经济的现代化,只能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高水平开放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营造推进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水平开放包括生产力高水平开放、生产关系高水平开放和国际经济关系高水平开放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国际贸易投资质量高等典型特征。未来推进高水平开放,需要提升外贸质量,建设国际贸易强国;稳定外商投资,打造国际投资强国;强化特殊经济区制度创新功能,升级开放区域平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协同改革创新;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建立以规则为基础、共同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全球化。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开放 经济全球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汉飞 孙小泽 许彩慧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民营经济发挥着多重突出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中彦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经过了“模仿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奠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历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曲折、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规模、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五个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渐进式、持续性、内生型的现代化。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以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标准,呈现出“四个相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时代特征,即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规模与质量相统一的现代化、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现代化、适应与引领相统一的现代化以及协同与开放相统一的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雪萍 李玉颂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生活消费的先进化、高级化,是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脉相承,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理论的实践升华。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历经初始、积淀和推进三个阶段的逻辑演进,呈现出人民性、普惠性、协调性、共生性和友好性的鲜明时代特征,需要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个维度协同推进,使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工作世界受科技、生产组织方式、工作关系等要素变化的影响,急需省思高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演进、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在实践演进上,我国技能型人力资本紧跟产业与市场需求步伐,适配区域经济促使专业产业耦合,并形成融合化育人目标,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在逻辑上,职业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技能人才培养政治观,完善响应经济社会需求的育人机制,凸显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全流程功效。在行动路向上,职业教育急需形成理性向度与人本主义兼具的技能人才观,构建科技元素与手段融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挖掘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职教文化内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赵文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文 叶蕾
中国式现代化为数字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力量。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揭示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数据要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更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平台经济竞争的垄断性、数实融合的结构性失衡、数字鸿沟引起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等仍是阻碍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需要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其次重点加强平台经济反垄断治理,着力化解数字财富分配的极化效应,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数字经济合作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绍勇 张林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纯 王金杰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本文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关键生产要素变迁三个方面,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阐明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即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保障,以数据赋能为动力,以兼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智能工业化;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归纳总结了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最后构建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以产业差异化竞争机制和绿色产业长期激励机制为驱动机制,挖掘新型工业化的增长潜力;以多层次人才供给机制和有效衔接的数实融合机制为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高效运行;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和政府部门履职评价机制为保障机制,为新型工业化正常有序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书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蕴含典型的历史逻辑,既有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特点,更具备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品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立德树人、优质公平、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国家交流、教师素质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实践的引领性和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将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样板。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开启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境界,开辟世界教育现代化新未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全胜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发展生态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的三重逻辑。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经济发展道路继承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促进了生态价值观的现代转换;中国不断研发环保技术,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资金的管理,保障了生态经济发展;中国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消费和供应链,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宣传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加强科技与制度对生态经济的支撑,促进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