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1518)
2022(9577)
2021(8576)
2020(7000)
2019(15733)
2018(14837)
2017(27925)
2016(15110)
2015(16313)
2014(15881)
2013(15903)
2012(15069)
2011(14015)
2010(14175)
2009(13009)
2008(12603)
2007(11216)
2006(10234)
2005(9045)
作者
(48292)
(40749)
(40521)
(38412)
(26178)
(19518)
(18222)
(15797)
(15781)
(14454)
(14357)
(13881)
(13510)
(12923)
(12851)
(12685)
(12041)
(12016)
(11920)
(11869)
(10276)
(10222)
(9809)
(9592)
(9241)
(9096)
(8937)
(8553)
(8265)
(8112)
学科
(87757)
经济(87689)
管理(38500)
(34064)
方法(28897)
数学(25910)
数学方法(25711)
(25018)
企业(25018)
地方(24582)
(19223)
(18979)
中国(18349)
业经(15851)
地方经济(15244)
农业(13485)
环境(13311)
(13124)
(12254)
贸易(12251)
(11728)
(10870)
(10439)
金融(10437)
(9608)
(9603)
产业(9498)
(9065)
经济学(9031)
银行(9013)
机构
大学(228439)
学院(228001)
(102074)
经济(100363)
研究(88161)
管理(81358)
理学(70902)
理学院(69873)
管理学(68514)
管理学院(68099)
中国(63096)
科学(57498)
(48997)
(47507)
(46617)
研究所(43224)
(40965)
(39270)
业大(39179)
中心(38478)
农业(37744)
财经(33570)
经济学(32719)
(31664)
(31050)
师范(30596)
(30497)
北京(29561)
经济学院(29340)
科学院(28495)
基金
项目(160160)
科学(125925)
基金(117565)
研究(108137)
(106603)
国家(105767)
科学基金(88698)
社会(72296)
社会科(68612)
社会科学(68591)
(63211)
基金项目(62868)
自然(58626)
自然科(57232)
自然科学(57209)
自然科学基金(56169)
(53941)
教育(47697)
资助(46584)
编号(39914)
重点(37513)
(36968)
(34319)
(32933)
计划(31618)
创新(31102)
国家社会(30930)
科研(30758)
成果(30702)
课题(29013)
期刊
(117398)
经济(117398)
研究(65983)
学报(44576)
中国(42613)
(41699)
科学(39706)
大学(32006)
学学(30992)
(28785)
管理(28744)
农业(28312)
经济研究(20104)
(19000)
金融(19000)
财经(17300)
业经(17295)
技术(17184)
教育(16302)
问题(15375)
(15043)
(14749)
资源(13576)
技术经济(12469)
(11850)
业大(11797)
(11560)
统计(11193)
科技(10944)
商业(10838)
共检索到337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浩  余瑞祥  左桠菲  丁镭  
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差异呈现出先增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长江经济带经济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值和低值集聚现象显著,"高高"集聚较稳定在长三角地区,"低低"集聚有向分散的趋势发展;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两个阶段市域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得出财政收入和人口密度在两阶段由第一阶段的负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财政支出在第一阶段的正效应作用转变成了第二阶段的负效应作用,经济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两阶段都起着正效应作用,两阶段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正效应都为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正效应作用上升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乡收入差距区在中部、东部基本上变化为中等、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近期这两个类型区几乎消失。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在川西、滇西以及滇南形成连绵分布区,近期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显著LL区在中部、东部的分布范围在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近期集聚效应明显增加,近期显著LL区明显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另一个是在长三角地区。4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支撑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起一定的"阻碍"作用,战略政策的支持起宏观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许二肖  
文章基于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物流仓储用地面积数据,利用用地蔓延指数模型测度城市物流蔓延程度,结合变异系数、冷热点分析方法探索城市物流蔓延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物流蔓延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处于中低速物流蔓延状态,蔓延态势呈现“低—高—低”的演化过程;城市物流蔓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西热东冷”的分布,省会城市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物流蔓延态势更加严峻;政府和土地利用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物流蔓延影响最大,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减少物流仓储用地的分散使用,降低城市物流蔓延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威  杜巧艳  李永贺  赵威  鲁丰先  周雨石  申智锋  
从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3年、2009年和2014年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西部差异大于中部大于东部;2)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从东西方向上看,东部发展水平较稳定,中西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3)新型城镇化中高、中等、中低和低水平区都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旅游生态效率是一种以"最小资源投入和环境破坏,最大经济社会产出"为核心目标,衡量旅游永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综合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效率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较低效率省区分布广泛,其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而低效率省区数量较少,其分布范围总体从长江经济带东部向西部迁移。(2)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性和集聚性均不断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3地区内部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和政府规制力度对各省区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凡   许佩  
城市是碳排放最集中的地区,同时由于城市部门众多、管辖力强,也是深度参与和有力执行国家减排目标和减排政策最合适的尺度。选取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相关数据,测算了各城市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采用核密度分析、STIRPAT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和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平均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基本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1.87 t/万元降至2020年的0.51 t/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34%。(2)长江经济带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从由化石能源相对稀缺的下游地区向相对丰裕的中上游地区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城市规模来看呈现“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3)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政府干预和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能源强度是使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增大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在能源强度低的城市不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洋  王晖  吴宜进  陈云  田小波  朱翔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对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公平、进步以及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作用重大。本文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整体快速增长,省际间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社会保险水平东部>西部>中部;(2)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大多数省份社会保险水平相对偏低,整体上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热点区和冷点区表现出较稳定的空间演变特征;(3)长江经济带社会保险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人均GDP是其主导因素。未来长江经济带应统筹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渐缩小东中西部社会保险水平的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陈琳  傅钰  
基于Mann-Kendall方法对199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进行突变点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在Arc GIS、Geo Da等软件支持下,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多视角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总体呈东北—西南格局,重心迁移以东西方向为主、南北方向变化较小,在主半轴方向上阶段性特征明显,辅半轴则呈持续收缩趋势;县域经济格局具有两极分化、圈层扩散、地域差异等特征;1990—2003年区域县域经济呈集聚分布态势,2003—2013年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热点区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冷点区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带;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满足位序—规模法则,其发展状况呈分散均衡型,其演变格局表明各类型县域比例差异较小,东部经济地带以先升后降型为主,中部经济地带以下降型县域为主导,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为持续上升型;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产业布局与全球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状况、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产生正向影响,且目前绿色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玺渊  
本文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市场效率等内容做了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和因素对其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