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3)
- 2023(8916)
- 2022(7313)
- 2021(6264)
- 2020(5143)
- 2019(11517)
- 2018(11059)
- 2017(21027)
- 2016(11302)
- 2015(12476)
- 2014(12384)
- 2013(12636)
- 2012(11982)
- 2011(11178)
- 2010(11395)
- 2009(10511)
- 2008(10111)
- 2007(8928)
- 2006(8384)
- 2005(7548)
- 学科
- 济(77255)
- 经济(77217)
- 管理(32563)
- 方法(25389)
- 业(25346)
- 数学(23179)
- 数学方法(23024)
- 地方(22629)
- 企(18575)
- 企业(18575)
- 中国(15523)
- 地方经济(14977)
- 学(14745)
- 农(14737)
- 环境(14482)
- 业经(13227)
- 资源(11087)
- 农业(10573)
- 发(9712)
- 和(9579)
- 财(9321)
- 经济学(8931)
- 划(8736)
- 制(8248)
- 融(8122)
- 金融(8121)
- 产业(7859)
- 贸(7450)
- 贸易(7446)
- 易(7047)
- 机构
- 学院(176049)
- 大学(175165)
- 济(85725)
- 经济(84285)
- 研究(67207)
- 管理(65409)
- 理学(56443)
- 理学院(55746)
- 管理学(54818)
- 管理学院(54491)
- 中国(48365)
- 科学(41536)
- 京(37107)
- 所(34672)
- 财(32986)
- 江(31982)
- 研究所(31886)
- 农(30601)
- 中心(29330)
- 经济学(27710)
- 财经(26993)
- 业大(26907)
- 经济学院(24700)
- 经(24417)
- 农业(24029)
- 院(23921)
- 范(23595)
- 师范(23360)
- 北京(22193)
- 科学院(21885)
- 基金
- 项目(120942)
- 科学(96321)
- 基金(88649)
- 研究(85805)
- 家(78126)
- 国家(77549)
- 科学基金(66262)
- 社会(58495)
- 社会科(55705)
- 社会科学(55683)
- 省(49103)
- 基金项目(47141)
- 自然(41629)
- 自然科(40439)
- 自然科学(40429)
- 自然科学基金(39706)
- 划(39594)
- 教育(37337)
- 资助(35698)
- 编号(32438)
- 发(29373)
- 重点(28136)
- 部(26345)
- 国家社会(25219)
- 成果(24718)
- 创(24590)
- 发展(23822)
- 展(23499)
- 创新(23266)
- 课题(22826)
共检索到26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冯雨 张浩
在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流域内仍存在巨大差异;(2)水资源效率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水资源效率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相关性,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浙江为中心的“高质量增长极”以及以上游地区为中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4)长江经济带以及上游、中游、下游的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均存在β收敛。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冯雨 张浩
在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9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时序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流域内仍存在巨大差异;(2)水资源效率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3)水资源效率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相关性,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浙江为中心的“高质量增长极”以及以上游地区为中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4)长江经济带以及上游、中游、下游的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均存在β收敛。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熙悦 孙芳城 王怀祖
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综合效率的提升需要系统性地考虑生产与治理两个阶段的影响。利用网络SBM-Malmquist模型,分别评价了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生产用水效率、废水治理效率及两阶段综合绿色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生产用水阶段的效率高于废水治理阶段的效率,两阶段综合绿色效率增长较好,其增长主要由生产用水阶段的技术进步所主导,在废水治理阶段的管理效率与技术进步水平还需要加强。长江上游及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增长相对较大,但上游地区废水治理效率增长相对不足,长江中游地区的情况则与长江上游地区相反。研究有利于更加系统性地评价与提升长江经济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新中 邓明亮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考察技术创新贡献程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改进和技术规模效率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随着空间距离增加,空间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应综合运用差异化措施促进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进而,根据EBM模型计算得到的投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最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较低,地区差异特征明显,工业节水与水污染减排潜力巨大;缩小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间差距和长江上游各省市间内部差距是未来优化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工业用水强度、科技进步、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地域差异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有一定影响,但是各因素影响方向、影响力度与显著性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工业水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克亮 刘悦 史利娟 刘蕾 孟祥瑞 杨宝臣
提高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是缓解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区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工业用水与水污染排放纳入分析框架,构建Epsilon-Based Measure(EBM)-Tobit两阶段效率分析模型。首先,采用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分析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然后,从投入要素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绿色水资源无效率进行解构,测算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通过泰尔指数分解诠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民 仇定三 蒋倩颖 张敏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别显著;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刘琛
文章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禀赋结构及其交互作用对工业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GTFP年均增长8.4%,长三角—中三角—泛成渝城市群工业GTFP呈显著梯级差异;互联网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进步,禀赋结构的提升抑制了工业GTFP增长,但互联网与禀赋结构的良性互动纠偏了禀赋结构提升的负向影响;中三角互联网处于提升技术效率的低水平阶段,泛成渝和长三角较高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互联网与禀赋结构的良性互动促进了长三角和中三角工业GTFP改进,而泛成渝尚未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华飞 肖静 冯兵
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效率问题则是关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BM模型、全局莫兰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介于0.675~0.763,为一般效率水平,波动变化平缓;区域、省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但从时序上看,省域差异有缩小趋势;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但地理相邻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消除前因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资依存度、市场竞争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