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0)
- 2023(11655)
- 2022(10065)
- 2021(9089)
- 2020(7529)
- 2019(17626)
- 2018(17402)
- 2017(33093)
- 2016(18007)
- 2015(20562)
- 2014(20908)
- 2013(21139)
- 2012(20479)
- 2011(18999)
- 2010(19592)
- 2009(18322)
- 2008(18235)
- 2007(16654)
- 2006(15001)
- 2005(14040)
- 学科
- 济(101950)
- 经济(101870)
- 管理(46872)
- 业(46404)
- 企(35361)
- 企业(35361)
- 方法(35030)
- 数学(30359)
- 数学方法(30151)
- 地方(29110)
- 中国(27124)
- 农(25025)
- 业经(20773)
- 学(20149)
- 财(17861)
- 农业(17119)
- 地方经济(16964)
- 贸(16471)
- 贸易(16458)
- 制(15990)
- 易(15766)
- 融(14660)
- 金融(14658)
- 银(14401)
- 银行(14372)
- 环境(14080)
- 行(13938)
- 和(13772)
- 发(13572)
- 理论(11685)
- 机构
- 学院(275279)
- 大学(273728)
- 济(124379)
- 经济(121839)
- 研究(104455)
- 管理(99891)
- 理学(83915)
- 理学院(82796)
- 管理学(81521)
- 管理学院(80981)
- 中国(79103)
- 科学(63479)
- 京(60101)
- 所(55318)
- 财(54296)
- 研究所(49888)
- 农(49560)
- 江(48050)
- 中心(46458)
- 财经(42143)
- 业大(39867)
- 经济学(38892)
- 农业(38634)
- 北京(38224)
- 范(38142)
- 经(37870)
- 师范(37767)
- 院(36886)
- 州(35160)
- 经济学院(34729)
- 基金
- 项目(171292)
- 科学(133727)
- 研究(125619)
- 基金(121626)
- 家(105888)
- 国家(104965)
- 科学基金(88338)
- 社会(79873)
- 社会科(75687)
- 社会科学(75665)
- 省(68760)
- 基金项目(64146)
- 划(57018)
- 教育(56316)
- 自然(55086)
- 自然科(53699)
- 自然科学(53681)
- 自然科学基金(52704)
- 编号(50980)
- 资助(50126)
- 发(43598)
- 成果(42069)
- 重点(39525)
- 部(37577)
- 课题(36599)
- 发展(35345)
- 展(34801)
- 创(34799)
- 创新(32636)
- 国家社会(32605)
- 期刊
- 济(152665)
- 经济(152665)
- 研究(87920)
- 中国(60048)
- 农(45821)
- 学报(42149)
- 财(41442)
- 科学(39458)
- 管理(37763)
- 大学(31098)
- 农业(30884)
- 学学(29267)
- 融(28966)
- 金融(28966)
- 教育(28325)
- 技术(24946)
- 经济研究(24702)
- 业经(24204)
- 财经(21750)
- 问题(20023)
- 经(18876)
- 业(16932)
- 技术经济(16018)
- 贸(15630)
- 世界(14476)
- 商业(14107)
- 资源(13931)
- 国际(13782)
- 统计(13769)
- 经济问题(12938)
共检索到43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彭劲松
伴随着地区工业化、经济现代化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空间急剧扩张,城乡日益交融,显现出连绵成片、跨界发展的都市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一级流域经济带,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刺激了大都市圈不断发展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还需要注意提升首位城市能级,增强都市圈城市集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区域统筹能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大都市圈 发展格局 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圣军
经济整合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大都市圈发展同样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整合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功能特征,指出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最终归宿;大都市圈发展推动了经济整合;差异性造就了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特色。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我们理解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
经济整合 大都市圈 发展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王建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个国土大国,幅员面积比美国还要辽阔,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国土资源条件与日本类似。鉴此,我国应采取哪种区域发展模式最有利呢?随着我国高速增长时代的到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文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中起 张伊娜
交通对经济扩散具有重大影响,可利用经济距离来分析研究长三角地区城市圈层结构。基于目前的交通轴与经济扩散圈层的关系,长三角仍是“之”字型点轴系统结构;该点轴系统结构的进化将趋向于网络系统结构;因此,应构造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广域交通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本文基于我国四大都市圈(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2014-2020年样本数据,测算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并进行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和协同发展关系。研究发现,自2014年开始,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总体呈现出不断递增趋势。但相比较而言,珠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最高,其次是长三角都市圈,然后是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相对滞后,但成渝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指数增长趋势(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其他三个都市圈。四大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样呈现出螺旋式递增趋势,但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明显强于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具体而言,珠三角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之间已经实现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而京津冀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圈仍然处于良性互动和初级耦合协调状态。物流营商环境与商贸零售业协同发展关系存在,且表现为显著正向赋能作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关键词:
重庆大都市圈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开发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吕弼顺,李继红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从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 ,揭示其发展所具备的条件、背景和机遇 ,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预期模式及主要战略措施
关键词:
大都市圈 城市化 哈尔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和构建,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城市间以合作为主、竞争升级且立体复杂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成为主流。文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城市竞合情况进行梳理,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中把握机遇、扩大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上海大都市圈 城市群 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守文 徐丽洁 周卫华
科学竞争力是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创新发展的源能力。提升科学竞争力对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也有助于促进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从科学资源存量、科学资源投入、科学成果产出3个维度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加权熵权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全国的科学竞争力排名,探究2009-2018年科学竞争力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赫芬达尔指数对区域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发展趋势看,2009-2018年该区域科学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了29.97%;从区域差异看,科学竞争力呈现自下游向上游的显著梯级递减趋势,上下游地区差异巨大;从科学竞争力核心指标看,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但存在科学资源存量与投入占优、科技成果产出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应精准布局高质量创新载体、建设科学家群落、培育科学联合体、搭建省际科学协同联盟等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红叶 王健
The paper conducts systematic and deep-going research of competitiveness of Changjiang Delta and seven provinces and two municipals of Changjiang Economic Zone and reaches several beneficial results.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IMD评价体系 经济辐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