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46.6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6)
2023(9377)
2022(8216)
2021(7323)
2020(6382)
2019(14992)
2018(14447)
2017(27787)
2016(14694)
2015(16490)
2014(16500)
2013(16659)
2012(16025)
2011(14753)
2010(14986)
2009(14106)
2008(13848)
2007(12643)
2006(11209)
2005(10213)
作者
(44856)
(37915)
(37792)
(36242)
(24127)
(18249)
(17256)
(14827)
(14304)
(13523)
(13164)
(12740)
(12089)
(12083)
(11904)
(11892)
(11305)
(11170)
(11099)
(11012)
(9562)
(9395)
(9223)
(8739)
(8676)
(8583)
(8233)
(8091)
(7710)
(7519)
学科
(88367)
经济(88299)
管理(39310)
(38539)
方法(33033)
数学(29742)
数学方法(29521)
(27657)
企业(27657)
地方(22239)
(21478)
中国(18101)
(16982)
(16244)
农业(15507)
业经(15133)
地方经济(14130)
环境(12508)
(12027)
贸易(12024)
(11935)
(11533)
(10760)
(10359)
金融(10357)
(9719)
银行(9696)
(9268)
经济学(9030)
(9021)
机构
大学(224259)
学院(224235)
(105740)
经济(103834)
管理(83528)
研究(81470)
理学(71639)
理学院(70770)
管理学(69646)
管理学院(69222)
中国(60549)
科学(49384)
(46964)
(44961)
(42220)
(39640)
(38800)
研究所(38472)
中心(36891)
财经(35908)
经济学(34053)
业大(33428)
(32351)
农业(31187)
经济学院(30531)
(29251)
师范(28965)
北京(28800)
(28490)
(26894)
基金
项目(146112)
科学(114987)
基金(106674)
研究(105083)
(92959)
国家(92249)
科学基金(78393)
社会(69145)
社会科(65584)
社会科学(65561)
(58050)
基金项目(56820)
自然(49365)
自然科(48144)
自然科学(48128)
(47620)
自然科学基金(47274)
教育(46776)
资助(43480)
编号(41302)
重点(33672)
(33579)
成果(33177)
(32496)
(29713)
国家社会(28948)
课题(28793)
创新(28059)
科研(28058)
教育部(27524)
期刊
(121773)
经济(121773)
研究(67267)
中国(41352)
(35230)
学报(34896)
(34870)
科学(32468)
管理(29337)
大学(25783)
学学(24684)
农业(23498)
经济研究(20327)
(19918)
金融(19918)
技术(19656)
财经(18613)
业经(17844)
教育(16676)
(16117)
问题(16021)
技术经济(13702)
统计(12932)
(12564)
(12020)
资源(11515)
(11287)
商业(10919)
世界(10899)
经济问题(10429)
共检索到33767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洪波  李文静  张俊飚  
[目的] 测度长江经济带多维减贫效率,揭示减贫效率差异和时空演化趋势,以期为新时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扶贫资源调整与瞄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结合多维贫困理论,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多维减贫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多维减贫效率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1)经三阶段DEA调整后,长江经济带平均多维减贫综合效率从0.666转变为0.889,各省份减贫效率差距较大,且多维减贫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完全对应;(2)从环境变量影响来看,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利于多维减贫效率的提升,而财政公共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则抑制了多维减贫效率的提高;(3)从地理区位来看,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多维减贫综合效率基本保持较高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上游地区的多维减贫效率波动幅度最大;(4)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可以划分为四种减贫效率类型,其中“低纯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型”为扶贫工作重心。[结论] 为提高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工作效率,一方面要保证地区生产总值持续稳步增长,注重保护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精准扶贫的瞄准度,根据地区的多维减贫效率类型调整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浩  吴霞  王伟  林安琪  宋旦霞  高聪  
开展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是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管控的重要依据,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年、2009年、2017年三期MODIS全球500 m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和多准则评价方法(multi-criteria evaluation,MCE),进行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1)2017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与实际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交叉验证,Kappa系数为0.894 2,表明利用CA-Markov模型和MCE方法进行土地利用时空演化模拟是可行的.2)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0.42万km~2、2.67万km~2和2.44万km~2,而热带多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分别减少4.76万km~2、1.2万km~2和0.91万km~2,说明我国西部草场转化为林地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达到33.53%,其中农用地和热带稀树草原之间的相互转移最为活跃,表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经在农用地的整治和质量优化中初步见成效,对生态保护和恢复发挥了显著作用.3)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热带稀树草原的面积将继续增长,达到3.84万km~2,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政策的持续推进.但热带多树草原面积减少最大,达到了2.68万km~2,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地的整体生态功能效应,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农用地减少的面积仅次于热带多树草原,为2.27万km~2,预示着长江经济带全域范围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耕地红线,并进一步提升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昕  王艳伟  郑善枫  黄宜  
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韧性对区域内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生态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探析农村基础设施韧性水平的区域差异和时空演进特征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破解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农村基础设施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农村基础设施韧性水平,分析区域差异的变化,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及未来转移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韧性水平逐年提升,且三个地区韧性水平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农村基础设施韧性在研究期内总体差异变小,三个地区的地区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农村基础设施韧性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研究期间,农村基础设施韧性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各个省份之间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且邻接高水平省份有利于促进低水平省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鄢志武  王艺卓  刘玲  郑汉妮  
运用重心理论、泰尔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的整体演化、地区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绝对差异增速放缓,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入境旅游更易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旅游经济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西部内差异和东部内差异分别是造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国内和入境旅游差异的主要原因;国内旅游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的局面,入境旅游则表现为东部主导地位无法撼动,中西部均出现阶梯式差距;经济基础、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资源禀赋是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交通可达性、接待设施水平和经济基础深刻影响着入境旅游。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卓冲  
消除贫困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城镇化是否有助于减贫关系到政策走向.该文利用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S2SL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具有空间外溢性,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正空间外溢性,而中上游地区表现为负空间外溢性;城镇化与贫困问题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分区域检验后这一关系更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现阶段仅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跨越了"倒U"型曲线拐点值,表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非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基础设施效应是城镇化影响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或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因此,对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烁然  杨丽莎  付丽娜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5,处于DEA有效状态;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对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从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情况来看,"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贵  胡毅航  陈碧园  
减贫成效评估是近年来国际减贫战略研究中的热点议题,也是中国未来扩展减贫深度、提高减贫质量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构建涵盖经济、人口、社会和绿色4个维度12项指标的减贫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模糊集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域减贫成效状况,引入空间自相关理论解析长江经济带减贫成效的空间分异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整体减贫成效显著,区域间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上游地区市域减贫提升潜力较大;②研究期内市域Moran’s I均大于0且逐年上升,市域减贫成效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③研究期内减贫成效指数的LISA值存在区域差异,上、中游地区局域空间自相关较为显著,尤其在集中连片贫困区呈现"连块集聚"的关联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减贫,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园园  冯娟  谢双玉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年~2017年的旅游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综合效率在时间上呈现螺旋式上升;在空间上呈"凹"型结构,长江中游各省市旅游业综合效率明显低于上下游;在关联性上,邻近省市之间明显缺乏旅游业资源配置和新技术开发上的联系性;在发展速度上,旅游业起步晚的省市,生产率水平提高程度较为明显.以此为基础,提出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建议,促进长江经济带内各省市间旅游业的联合发展,以增强整个经济带的旅游竞争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琳  徐廷廷  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的"T"字形宏观格局,是全国经济联系的中心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率先实施了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上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而作为我国另一条发展主轴线的长江沿岸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则相对较晚。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的时空分析,选择1992~2010年作为时间序列,以长江经济带作为空间序列,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在概括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分异的变化过程,以期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檀菲菲  王飞跃  占华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评估,运用耦合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整体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苏州等城市长期处于网络核心,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出现了武汉、长沙、重庆等次级网络中心;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四大板块,各板块间差异明显;城市开放程度、环境规制等差异因素对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地理距离等差异因素则呈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双  
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一致认为知识、技术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现有文献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知识都具有相同价值。然而,在经济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知识投入和产出的计量分析,却忽视了知识质量评估。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5年专利数据,测度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知识复杂性,并对知识复杂性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探索知识空间分布与其复杂性的关联。研究发现,知识复杂性在长江经济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最复杂技术结构的城市不一定是专利申请最多的城市。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创新合作主体位于不同城市时,复杂专利比非复杂专利更难实现知识流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