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15)
2023(19576)
2022(16620)
2021(15294)
2020(13052)
2019(30115)
2018(29846)
2017(57497)
2016(31496)
2015(35762)
2014(35844)
2013(35442)
2012(32776)
2011(29737)
2010(29672)
2009(27496)
2008(26773)
2007(23898)
2006(21191)
2005(18812)
作者
(93936)
(78515)
(78094)
(74535)
(50049)
(37915)
(35597)
(30911)
(29986)
(28161)
(26627)
(26617)
(25177)
(24987)
(24538)
(24334)
(23727)
(23451)
(22728)
(22693)
(19598)
(19483)
(19285)
(18187)
(17773)
(17543)
(17457)
(17311)
(16089)
(15649)
学科
(141817)
经济(141667)
管理(88076)
(83304)
(68167)
企业(68167)
方法(59968)
数学(52325)
数学方法(51673)
(36117)
中国(35200)
(32061)
(31729)
地方(30750)
业经(29765)
农业(24214)
(23421)
(22579)
贸易(22568)
(21797)
理论(21018)
(20394)
环境(19977)
(19753)
财务(19666)
财务管理(19617)
(18775)
银行(18701)
(18620)
金融(18616)
机构
大学(455354)
学院(453699)
(185213)
经济(181219)
管理(173806)
研究(158119)
理学(149931)
理学院(148193)
管理学(145309)
管理学院(144512)
中国(116206)
科学(100657)
(97711)
(82072)
(81685)
(80745)
研究所(74653)
业大(71395)
中心(71040)
(70899)
财经(65728)
农业(63570)
北京(61336)
(59903)
(59523)
师范(59203)
(57281)
经济学(56054)
(54632)
经济学院(50208)
基金
项目(307786)
科学(239692)
基金(221617)
研究(219424)
(195184)
国家(193590)
科学基金(164392)
社会(136868)
社会科(129528)
社会科学(129489)
(121164)
基金项目(117094)
自然(108712)
自然科(106124)
自然科学(106088)
自然科学基金(104138)
(101995)
教育(100850)
资助(92469)
编号(89096)
成果(72190)
重点(69651)
(67028)
(66229)
(62735)
课题(62035)
科研(59369)
创新(58699)
计划(56842)
教育部(56656)
期刊
(207671)
经济(207671)
研究(132604)
中国(86459)
学报(78105)
(73137)
科学(69657)
管理(64359)
(63560)
大学(58163)
学学(54892)
农业(49741)
教育(47233)
技术(40779)
(37526)
金融(37526)
经济研究(33500)
业经(32872)
财经(32534)
(27911)
问题(26989)
(25881)
技术经济(23348)
图书(23183)
(22321)
统计(21590)
科技(21126)
理论(20894)
资源(20148)
现代(20117)
共检索到67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姜明栋  侯雅如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同时工业用水的猛增促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以及水环境污染愈发严重。通过建立工业用水与城镇化之间的脱钩模型,利用"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的面板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工业用水与城镇化的脱钩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对数迪氏指数法考察工业用水量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工业用水总体呈现脱钩状态,但"十一五"期间表现为弱脱钩状态,而"十二五"期间表现为强脱钩状态;(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脱钩关系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以及长江上游经济区明显处于不同的脱钩状态;(3)城镇化影响工业用水的四大效应中,技术效应抑制工业耗水,产出效应则促进工业耗水,而结构效应和人口效应对工业用水的影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据此,提出通过技术节水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英  
本文从当前我国铁路发展和建设的时空差异层面,重点分析了铁路客运、货运量规模按东、中、西地带划分的区域差异,以及铁路客运在时间上表现出的季节性供给不足的特点。文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除了重点加强跨区域的铁路建设外,还要优化运力资源,合理组织交通运输的运营、发展和谐运输,充分发挥铁路适合长距离运输的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总量增长将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将对城镇化产生双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将不断加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关雪凌  周敏  
城镇化的过程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对能源消费产生刺激和抑制双向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间通常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脱钩模型,对中国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经济及产业与能源消费间的脱钩状态进行计算,发现总体上呈现"弱脱钩"状态。在从城镇经济整体、产业构成和能源强度几个方面分析了出现"弱脱钩"状态的原因后,提出了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提高城镇用能效率和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消费模式三个建议,以促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实现"强脱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怀敏  左薇  徐士元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勇  林家彬  
目前,我国城镇化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继续加速城镇化步伐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和关键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的道路选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一、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十五"规划提出城镇化战略,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至2002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39.09%,已超过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38.4%的平均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文章以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及其碳强度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关联规则。首先,对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区域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同时碳强度不断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碳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并且追赶省份与模范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碳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各省份状态转移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文章以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及其碳强度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关联规则。首先,对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区域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同时碳强度不断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碳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并且追赶省份与模范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碳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各省份状态转移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向更优状态转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国华  
一、"十一五"规划城镇化指标执行情况判断2008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770美元。根据有关资料,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率达46%时,各国人均收入与城市化率情况是,高收入国家(平均人均收入2.587万美元)的平均城市化率是78%,中上收入国家(平均人均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相伟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1996年~2009年,城镇化率由30.5%提高到46.6%,年均增长近1.2个百分点,即使未来几年城镇化速度有所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也将达到甚至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即将迎来战略节点期,也将是城镇化战略转型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宾  杨琛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尾效模型,选取2005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阐述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为0.00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抑制,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面临的瓶颈;②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城镇化进程的尾效为0.00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由于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资源对城镇化的约束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