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4)
2023(11492)
2022(9789)
2021(8862)
2020(7141)
2019(16593)
2018(16144)
2017(30546)
2016(16288)
2015(18458)
2014(18739)
2013(18669)
2012(18028)
2011(16704)
2010(17540)
2009(16518)
2008(16427)
2007(14993)
2006(14148)
2005(13429)
作者
(49486)
(41297)
(41124)
(39267)
(26851)
(19729)
(18608)
(15911)
(15743)
(15091)
(14436)
(13839)
(13645)
(13435)
(13166)
(12761)
(12153)
(12115)
(11983)
(11560)
(10747)
(10168)
(10135)
(9812)
(9389)
(9339)
(9187)
(9066)
(8590)
(8128)
学科
(93390)
经济(93277)
管理(45863)
(42745)
(32957)
企业(32957)
地方(29225)
中国(29108)
方法(23996)
(22670)
数学(20112)
数学方法(19834)
业经(19637)
(17447)
(17348)
地方经济(16749)
(15807)
农业(15519)
(14491)
银行(14479)
(14437)
金融(14437)
(14105)
(14084)
(13442)
贸易(13428)
环境(13351)
(12828)
(11984)
(11434)
机构
学院(247055)
大学(244818)
(111297)
经济(108767)
研究(96209)
管理(88356)
中国(74570)
理学(72782)
理学院(71778)
管理学(70681)
管理学院(70177)
科学(55463)
(54905)
(51556)
(49634)
(45119)
研究所(43923)
中心(42373)
财经(38733)
(37913)
(35905)
师范(35598)
北京(35556)
(34905)
(34594)
经济学(34226)
(33334)
业大(31064)
(30864)
经济学院(30088)
基金
项目(148127)
科学(116614)
研究(111812)
基金(105073)
(90409)
国家(89604)
科学基金(76073)
社会(72640)
社会科(68754)
社会科学(68735)
(58728)
基金项目(54563)
教育(49607)
(48655)
自然(45781)
编号(45061)
自然科(44600)
自然科学(44592)
自然科学基金(43759)
资助(43001)
(38726)
成果(38186)
重点(34244)
课题(33807)
(32180)
发展(31869)
(31362)
(29689)
国家社会(29546)
(28249)
期刊
(148268)
经济(148268)
研究(87178)
中国(59003)
(38430)
管理(37193)
(36645)
科学(33062)
学报(32110)
(29881)
金融(29881)
教育(28419)
大学(24852)
农业(24269)
业经(23643)
学学(23128)
经济研究(23012)
技术(22158)
问题(20366)
财经(20348)
(17746)
(14817)
世界(13556)
国际(13460)
技术经济(13361)
现代(12900)
(12656)
资源(12433)
(12215)
经济问题(12203)
共检索到418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周成虎  王振波  
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巫强   陈宇超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其实施对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05~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显著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这种影响通过环境规制、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推动沿江城市、污染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对于非沿江城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则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效应不显著;对于非污染型城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则显著推动当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研究结论为我国进一步贯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杰文  王亮  张云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其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以及空间演化的结构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并且由单纯的人口城市化向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协调均衡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两极分化演变趋势,存在上游、中游、下游梯度递增空间分布格局,且上游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还较低;长江经济带上游江浙沪地区表现出高城市化地区极化趋势,中游地区呈现一定的随机化趋势,上游地区城市化发展受政策引导趋势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吉春  赵天杨  朱余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的竞争将以城市群为单位展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各级政府相应提出了"梯度发展战略"。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分析评价其区域发展战略,按照系统论的原理,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建议强化开放型经济,实施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成升魁  黄兆良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动态地将中国划分出三大区域带:珠江商贸带、长江产业带和黄河经济带。同时指出: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北移西进的必由之路,而搞好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研制,则是搞好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傅铭  
长江航运的开发,是东部率先发展和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优势互补,相互结合产生乘数效应,实现效益倍增的物质基础,将有效地促进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沿长江城市群的发展。通过加强资本运作、采用现代技术作业生产、建立和完善长江沿岸各类城镇乡村统一的报关通关体系,促进长江航运的开发和效益的提高,使长江经济带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沿长江城市群获得低成本运行支撑。同时,建设长江经济带,兼具平衡向陆向海发展功能,保障国家核心战略利益实现,使"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坚实的中国根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祥生,张复明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带 ,本文在分析黄河经济带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原则、措施及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套  
本文构建了一套包括经济发展力、社会支撑力、环境承载力和科技促进力4个维度31项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8—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随时间呈小幅波动,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于中、西部;江苏、浙江和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其余则为保持或下降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同明  
长江经济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应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的综合开发;加强长江全流域经济综合开发的统筹协调;健全全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加强长江全流域的资源环境保护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张桢禛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主动承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巩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是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条件,采用面板数据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产业集群辐射作用、需求结构、交通设施改善等角度出发,研究了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资源因地制宜利用、产业转移发展等对策建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中林  乔冰彬  朱勤敏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施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是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举措。针对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体化步伐缓慢等问题,提出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市场、合作、创新、城镇化等方面,探讨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合作以及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在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步伐过程中,提出坚持统筹协调与分类实施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亮  祁煜智  何伟军  吴霞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途径。本文构建了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一级指标,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等17个SDGs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麻雀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模糊逻辑模型分别对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探索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从维度评价结果来看,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情况不一,创新、绿色、共享、协调、开放发展水平分别提升26.51%、30.37%、18.6%、17.86%、3.00%。(2)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根据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可将不同省市划分为三个梯队:60—80分为第一梯队,分别是上海、江苏和浙江;40—60分为第二梯队,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四川等地;20—40分为第三梯队,分别是云南和贵州。(3)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空间依赖和空间联系,但空间关联存在不稳定性,波动较大,具体表现为高—高集聚区数量减少,集中分布在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低—高集聚区处于动态变化中,分布在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低—低集聚区数量保持稳定,分布在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