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2)
- 2023(15323)
- 2022(12384)
- 2021(10949)
- 2020(8948)
- 2019(19855)
- 2018(19656)
- 2017(36272)
- 2016(19803)
- 2015(21960)
- 2014(22138)
- 2013(21717)
- 2012(20526)
- 2011(18958)
- 2010(19518)
- 2009(17909)
- 2008(17502)
- 2007(15792)
- 2006(14622)
- 2005(13806)
- 学科
- 济(102229)
- 经济(102123)
- 管理(48554)
- 业(43009)
- 中国(33000)
- 地方(31786)
- 企(31119)
- 企业(31119)
- 方法(27504)
- 农(26163)
- 学(23324)
- 数学(23281)
- 数学方法(23026)
- 业经(22181)
- 农业(18105)
- 地方经济(17643)
- 制(17294)
- 财(16452)
- 发(16318)
- 融(16134)
- 金融(16126)
- 环境(15622)
- 银(15572)
- 银行(15541)
- 行(15208)
- 贸(13475)
- 贸易(13461)
- 理论(13426)
- 体(13365)
- 和(13028)
- 机构
- 学院(286470)
- 大学(284927)
- 济(122211)
- 经济(119415)
- 研究(115015)
- 管理(98514)
- 中国(86499)
- 理学(82042)
- 理学院(80844)
- 管理学(79210)
- 管理学院(78661)
- 科学(70906)
- 京(64588)
- 所(60085)
- 财(55169)
- 研究所(54327)
- 农(52077)
- 江(51122)
- 中心(50817)
- 范(42581)
- 院(42271)
- 师范(42087)
- 财经(42012)
- 业大(41581)
- 北京(40884)
- 农业(40374)
- 经济学(38189)
- 经(37803)
- 州(37745)
- 省(37079)
- 基金
- 项目(185745)
- 科学(146007)
- 研究(136018)
- 基金(131996)
- 家(116781)
- 国家(115820)
- 科学基金(97293)
- 社会(86875)
- 社会科(82172)
- 社会科学(82151)
- 省(74787)
- 基金项目(68833)
- 划(62715)
- 教育(60679)
- 自然(60556)
- 自然科(59073)
- 自然科学(59057)
- 自然科学基金(57932)
- 编号(54408)
- 资助(52554)
- 发(47290)
- 成果(45013)
- 重点(43815)
- 课题(40788)
- 部(39248)
- 发展(37955)
- 创(37612)
- 展(37374)
- 国家社会(36407)
- 创新(35431)
- 期刊
- 济(154470)
- 经济(154470)
- 研究(95560)
- 中国(69823)
- 农(48890)
- 学报(47336)
- 科学(44268)
- 财(40433)
- 管理(39443)
- 教育(36220)
- 大学(35245)
- 学学(33016)
- 农业(32875)
- 融(30331)
- 金融(30331)
- 技术(26080)
- 经济研究(25156)
- 业经(24450)
- 财经(21433)
- 问题(20828)
- 经(18754)
- 业(17544)
- 资源(15600)
- 贸(14763)
- 技术经济(14541)
- 世界(14261)
- 发(14046)
- 现代(13708)
- 图书(13602)
- 国际(13508)
共检索到47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潇冉 云如先 王磊 段学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创新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6方面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基于统一的框架,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5个主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近10年主要变化特征,突出城市群发展侧重与短板,为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差距显著,呈现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城市群其次,成渝城市群较低,滇中、黔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近10年来各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均有提升,重点发展内容和提升程度不一,中下游城市群侧重公共服务,上游城市群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研究结果,从改善区域一体化发展短板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张玲 陈方
提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群物流一体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模型测度结果改进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且层级结构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与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物流经济辐射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物流一体化水平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群物流一体化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作用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优化策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柯蓉 张贺
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及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与城市转型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差异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长江流域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特征显著,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中引领作用明显,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代表性的特色经济增长突破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中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投入较大的城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明显的带头作用。城市功能、科技创新是影响长江下游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结构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市转型发展 空间统计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凯 邹楠 甘畅 胡奕
政策红利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剖析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2008—2019年211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城市作为处理组,其他城市作为控制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视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识别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施行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发展,且通过政策外生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替换指标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稳健。作用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可以通过加强经济联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水平间接地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然而,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以上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优化政策内容,精准施策,构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文春生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体系进行现状描述,然后对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文春生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体系进行现状描述,然后对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杜家廷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慧敏 胡守庚
长江经济带的五大城市群是该区域内城市化的主体,评估不同城市群的发展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该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基于美国宇航局新一代夜间灯光遥感产品,利用灯光增长率、变异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灯光基尼系数等方法评估了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的发展差异。通过比较城市群之间的差异,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一直雄踞五大城市群之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率最快,黔中城市群较滇中城市群发展更快,五大城市群的整体差异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对于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发展差异而言,长三角城市群呈现愈加均衡的趋势,而其它四个城市群的趋势不明显;对于城市群内部不同地理网格的发展不平衡度而言,长三角内部发展不平衡度在降低,而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的不平衡度有上升的趋势,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总的来说,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其它城市群虽然发展较快,但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总结了各城市群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指城市群的交通建设以及寻找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张云矿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广斌 沈雨研
本文基于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交通设施、要素市场、产业、经济、制度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评价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研究发现:第一,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高低排序依次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制度一体化对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影响最为突出。第三,三大城市群均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和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且随着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实证检验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群综合一体化及交通设施、产业、制度一体化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要素市场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经济一体化与其尚不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实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参照了世界银行从密度、距离与分割3个维度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构建了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2000~2010年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部区域一体化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显示:(1)长株潭城市圈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次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低,但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都呈现逐渐增长趋势;(2)三大城市群在市场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及社会一体化变化水平差异明显但总体差距逐渐缩小;(3)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下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程最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文章利用2001-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69个城市劳动力工资绝对平均偏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分割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三大城市群比较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及各城市科技支出的差距越大,则各城市之间劳动力工资偏差就越大,劳动力市场越趋于分割;各城市的教育支出和政府其他支出差距越大,则城市间的劳动力工资偏差越小,劳动力市场越趋于一体化;此外,就三大城市群分别而言,以上因素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立泰 李金林 叶长华
文章利用2001-2014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劳动力工资视角,对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内69个城市劳动力工资绝对平均偏差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且分割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三大城市群比较而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及各城市科技支出的差距越大,则各城市之间劳动力工资偏差就越大,劳动力市场越趋于分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