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1)
- 2023(13754)
- 2022(11555)
- 2021(10290)
- 2020(8531)
- 2019(19236)
- 2018(18582)
- 2017(34836)
- 2016(18518)
- 2015(19960)
- 2014(18946)
- 2013(18764)
- 2012(17635)
- 2011(16199)
- 2010(16477)
- 2009(15278)
- 2008(14777)
- 2007(13206)
- 2006(11988)
- 2005(10393)
- 学科
- 济(97149)
- 经济(97070)
- 管理(54918)
- 业(50778)
- 企(41320)
- 企业(41320)
- 方法(33562)
- 数学(29443)
- 数学方法(29183)
- 中国(24635)
- 地方(24626)
- 学(20715)
- 农(20612)
- 业经(18985)
- 技术(17871)
- 财(17266)
- 环境(15780)
- 地方经济(14750)
- 农业(14515)
- 贸(13504)
- 贸易(13495)
- 制(13488)
- 易(12962)
- 技术管理(12620)
- 融(12380)
- 金融(12379)
- 银(11919)
- 银行(11863)
- 划(11752)
- 理论(11682)
- 机构
- 大学(270988)
- 学院(270892)
- 济(120092)
- 经济(117936)
- 管理(100904)
- 研究(99978)
- 理学(87933)
- 理学院(86801)
- 管理学(85204)
- 管理学院(84705)
- 中国(71651)
- 科学(63598)
- 京(56961)
- 农(51562)
- 所(51235)
- 财(49721)
- 研究所(47284)
- 江(45462)
- 业大(44484)
- 中心(43477)
- 农业(40863)
- 财经(40381)
- 经济学(38045)
- 经(36725)
- 院(36077)
- 范(35047)
- 师范(34550)
- 北京(34334)
- 经济学院(34042)
- 州(32224)
- 基金
- 项目(188775)
- 科学(149929)
- 基金(139059)
- 研究(129585)
- 家(124664)
- 国家(123699)
- 科学基金(105533)
- 社会(86998)
- 社会科(82682)
- 社会科学(82653)
- 省(75837)
- 基金项目(74585)
- 自然(69667)
- 自然科(68116)
- 自然科学(68093)
- 自然科学基金(66884)
- 划(63397)
- 教育(57757)
- 资助(54537)
- 编号(47246)
- 创(44404)
- 重点(43680)
- 发(42498)
- 创新(40857)
- 部(40407)
- 国家社会(36984)
- 计划(36593)
- 成果(36149)
- 科研(35927)
- 课题(34437)
共检索到40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明 程晓曼
构建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36个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为0.868,整体未实现DEA有效,城市绿色创新活动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改善空间还很大;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纯技术效率水平从高至低为下游、中游、上游,绿色创新的规模效率显著高于纯技术效率;在一定的临界值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利用水平显著促进了下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地方政府科学技术支出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树旺 吴婷 李梓博
在绿色生态理念下,如何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发挥其绿色经济支撑带作用,对推动中国经济提效增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绿色创新视角,选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机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总体上不断提高,但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自2009年开始存在显著且不断加强的集聚趋势,局部空间集聚不断趋向高高集聚,且高高集聚主要集中于上、下游流域;从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污染成本、技术市场成熟度与市场开放程度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利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具有明显的拐点效应,产业结构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据此,从加强流域绿色创新合作、改善技术市场环境、提高环境规制效率等方面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菊春 王新怡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大来 赵娜 李青松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瑒焱 徐昔保 王维
绿色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分析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生态、绿色创新和绿色生活6个维度遴选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熵值-Critic法、Kernel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且整体差异逐渐扩大;(2)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存在空间依存和空间外溢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H-H集聚区主要位于下游地区的江浙沪一带,L-L集聚区分散分布于云贵川地区,带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政府支持力度、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条件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绿色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张学思 田爱瑞 周莹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其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均值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型分布;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且向高效率地区聚集,但仍存在个别区域两极分化现象。为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应引导各地区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制造产业结构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张学思 田爱瑞 周莹
长江经济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其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亟须提高。论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199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接着分别采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法对其时间动态变化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期内,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均值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型分布;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且向高效率地区聚集,但仍存在个别区域两极分化现象。为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应引导各地区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制造产业结构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效率水平,避免创新效率值被低估或高估;调整投入变量后各区域创新综合效率值变化显著,上游地区相较调整前有所下降,中游地区有所提升并超过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依然处于最高水平;各省市创新综合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跨区协作创新体系,因地制定创新措施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华飞 肖静 冯兵
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效率问题则是关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BM模型、全局莫兰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介于0.675~0.763,为一般效率水平,波动变化平缓;区域、省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但从时序上看,省域差异有缩小趋势;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但地理相邻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消除前因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资依存度、市场竞争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汝资 陈巧娟 高雄愿 孟思贤 魏国恩 刘耀彬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既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揭示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梯度转换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绿色全面转型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超效率EBM-GML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对比分析2016年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前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梯度格局变化,进而采用空间马尔科夫链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绿色经济效率梯度转换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以来绿色经济效率增幅明显,技术进步是主要来源。(2)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沿上中下游呈现纵向的“~”型梯度强化趋势,而从沿江向远江的横向来看,则呈现扁平化到倒“U”型梯度转换。(3)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发展趋势良好,高梯度城市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凸显,使得低梯度城市“路径突破”效应显著增强。(4)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投资强度、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梯度转换具有正外部性,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则有负向溢出效应。对比两个时期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梯度转换的驱动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间接效应强化,而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