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6)
2023(11278)
2022(9710)
2021(8714)
2020(7551)
2019(17655)
2018(17027)
2017(32789)
2016(17799)
2015(20024)
2014(20131)
2013(20345)
2012(19153)
2011(17629)
2010(18042)
2009(16912)
2008(16678)
2007(15105)
2006(13443)
2005(12035)
作者
(54817)
(46035)
(46002)
(43955)
(29397)
(22438)
(21082)
(18200)
(17454)
(16298)
(16039)
(15548)
(14828)
(14651)
(14429)
(14368)
(13869)
(13634)
(13464)
(13362)
(11598)
(11461)
(11268)
(10673)
(10473)
(10296)
(10116)
(9963)
(9429)
(9237)
学科
(100271)
经济(100188)
管理(49317)
(43208)
方法(37475)
(34443)
企业(34443)
数学(33451)
数学方法(33161)
地方(25627)
中国(22791)
(21316)
(21011)
(17905)
业经(17400)
环境(16996)
地方经济(15033)
农业(14247)
(13592)
(13494)
(12850)
贸易(12846)
(12251)
(11996)
(11050)
(10990)
金融(10988)
理论(10665)
资源(10661)
(10561)
机构
大学(267485)
学院(267419)
(118282)
经济(115695)
管理(100291)
研究(98556)
理学(86068)
理学院(84927)
管理学(83474)
管理学院(82972)
中国(72342)
科学(62385)
(57768)
(51463)
(50407)
研究所(47152)
(46311)
(45188)
中心(44391)
业大(40703)
财经(40290)
经济学(36834)
农业(36338)
(36237)
(36212)
师范(35881)
(35826)
北京(35771)
经济学院(32999)
(32607)
基金
项目(178566)
科学(140714)
基金(129726)
研究(126156)
(114257)
国家(113406)
科学基金(96252)
社会(81810)
社会科(77596)
社会科学(77568)
(70832)
基金项目(69902)
自然(62490)
自然科(60866)
自然科学(60847)
自然科学基金(59699)
(59253)
教育(55953)
资助(52375)
编号(49212)
重点(41319)
(40511)
(39009)
成果(38869)
(36076)
课题(35017)
科研(34260)
创新(33948)
国家社会(33909)
计划(33201)
期刊
(136970)
经济(136970)
研究(79742)
中国(49035)
学报(41985)
科学(40346)
(39768)
(38949)
管理(34172)
大学(30563)
学学(29256)
农业(26710)
技术(22485)
经济研究(21866)
(21106)
金融(21106)
业经(20092)
财经(20089)
教育(19670)
问题(19130)
(17374)
资源(16011)
技术经济(15467)
(15070)
统计(14897)
(13593)
(12693)
现代(12665)
商业(12545)
决策(12203)
共检索到399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杰   李志刚  
生态福利绩效是衡量区域绿色发展的新指标。考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和变异性特征,对城市生态资源进行分区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纳入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评价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自2016年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显著提升,增幅达33.3%。②城市间生态福利绩效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绩效整体水平显著提升。③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相关性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但变异程度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确保绩效持续提升。基于以上结论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资源配置与机制构建以及城市间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卜亚  
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并利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处于DEA无效状态,长江经济带东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而中部与西部区域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差距较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开放水平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改革监管体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等途径来改善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陈英杰  
以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为例,创新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法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Tobit模型结合,对2007—2016年间水资源的经济、环境、综合绩效进行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有必要将环境、社会福利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沿江城市的三种绩效值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财政自给率、政府管制力度、人口密度、产业优化度都会对水资源投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水资源绩效的建议和策略,补充了水资源绩效评价的理论层面,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中蕴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更大程度释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谭超  王佩佩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陈思雨  
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结合,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心节点、网络密度及网络子群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呈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弱的梯度发展态势;经济带包括4个区域性子群,小团体特征显著,子群间的互动较弱。因此,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总体优化方向,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区域性的优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庄德林  杨羊  陈信康  
基于816家上市公司的跨区域布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整体层面、城市个体层面和子群体层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发展,且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化格局;长江经济带的各城市在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均体现出了压倒性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优势,但是在中介能力方面的优势尚不明显;行政中心城市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中介能力以及在服务业领域的高水平的对外辐射引领能力,但是在制造业领域还未体现出领先的资源集聚与要素辐射能力;长江经济带城市网络的凝聚子群与该区域的规划城市群还没有形成很好的耦合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亮  祁煜智  何伟军  吴霞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途径。本文构建了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一级指标,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等17个SDGs二级指标和63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麻雀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模糊逻辑模型分别对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维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探索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从维度评价结果来看,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情况不一,创新、绿色、共享、协调、开放发展水平分别提升26.51%、30.37%、18.6%、17.86%、3.00%。(2)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根据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可将不同省市划分为三个梯队:60—80分为第一梯队,分别是上海、江苏和浙江;40—60分为第二梯队,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四川等地;20—40分为第三梯队,分别是云南和贵州。(3)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空间依赖和空间联系,但空间关联存在不稳定性,波动较大,具体表现为高—高集聚区数量减少,集中分布在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低—高集聚区处于动态变化中,分布在中游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低—低集聚区数量保持稳定,分布在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刘堂发  唐利  林基  
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显现上升趋势,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存有明显差距,呈现阶梯状分布与板块聚类变动特征;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区间条件下,中等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福利绩效,低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无显著影响,高环境规制强度会降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施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以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测量水生态文明,指导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综述国内水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文献基础上,按水生态、水经济和水社会三大系统,从水生态、水工程、水经济、水管理和水文化等方面筛选了18项指标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平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长沙、杭州、成都和贵阳的城市水生态文明综合得分靠前,上海、南京得分较低,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的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以体现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并按空间格局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水生态文明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旭  汪怡鑫  赵菲菲  
文章运用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核心城市2007—2018年的工业生态效率(IEE),分析其时空跃迁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与SDM模型实证检验IEE的空间相关性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时空特征来看,研究期内长江沿线核心城市IEE可分为工业快速起步、粗放同质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三大阶段,并出现由西向东、由上游向下游逐层递减的梯级分布特征;长江沿线核心城市IEE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低聚集、低高聚集的空间俱乐部现象;IEE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提升R&D投入能有效增强本地-邻地的IEE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