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8)
- 2023(9552)
- 2022(8045)
- 2021(7360)
- 2020(6077)
- 2019(14018)
- 2018(13491)
- 2017(26333)
- 2016(13987)
- 2015(15027)
- 2014(14999)
- 2013(15173)
- 2012(14575)
- 2011(13423)
- 2010(13919)
- 2009(12958)
- 2008(12602)
- 2007(11124)
- 2006(10232)
- 2005(9323)
- 学科
- 济(85522)
- 经济(85451)
- 管理(36120)
- 业(33048)
- 方法(28603)
- 数学(25369)
- 数学方法(25142)
- 企(24802)
- 企业(24802)
- 地方(22947)
- 中国(20257)
- 学(18137)
- 农(16217)
- 地方经济(14202)
- 财(14024)
- 业经(13932)
- 农业(11839)
- 环境(11342)
- 制(10895)
- 融(10368)
- 金融(10366)
- 贸(10269)
- 贸易(10262)
- 易(9732)
- 发(9306)
- 银(9273)
- 银行(9244)
- 和(9178)
- 行(8900)
- 理论(8829)
- 机构
- 大学(213107)
- 学院(211355)
- 济(97195)
- 经济(95256)
- 研究(82760)
- 管理(74527)
- 理学(64308)
- 理学院(63298)
- 管理学(62051)
- 管理学院(61643)
- 中国(59487)
- 科学(51214)
- 京(45998)
- 所(43033)
- 财(42399)
- 研究所(39354)
- 江(37314)
- 农(36584)
- 中心(35046)
- 财经(34120)
- 经济学(31905)
- 经(30956)
- 业大(30943)
- 院(30042)
- 范(29339)
- 师范(29026)
- 农业(28669)
- 经济学院(28399)
- 北京(27834)
- 州(25663)
- 基金
- 项目(141654)
- 科学(112915)
- 基金(106194)
- 研究(97359)
- 家(94669)
- 国家(93991)
- 科学基金(79895)
- 社会(66225)
- 社会科(62898)
- 社会科学(62878)
- 基金项目(56400)
- 省(54082)
- 自然(52207)
- 自然科(51045)
- 自然科学(51029)
- 自然科学基金(50122)
- 划(45882)
- 资助(43138)
- 教育(43003)
- 编号(34955)
- 重点(32734)
- 发(31700)
- 部(31423)
- 国家社会(28482)
- 成果(28399)
- 创(28237)
- 科研(26883)
- 创新(26703)
- 教育部(26542)
- 计划(25979)
共检索到322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木易 岳文泽 何翔
基于GIS平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和脱钩模型,以地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分析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及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近15a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热点分析显示,建设用地增长热点区呈扩散效应,冷点区逐渐缩小。而经济增长的冷、热点区演变格局与建设用地并不同步;2)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经历了“增长负脱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勇 高羽洁
协调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脱钩指数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大体上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增长负脱钩4种状态,其中以弱脱钩状态为主;纵向视角,城市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相较于前期有所降低,近两年的城市脱钩状态呈现向强脱钩和增长负脱钩两级发展的微弱态势;横向视角,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间脱钩状态差异显著。基于测算结果,将25个城市归类为脱钩理想型、脱钩一般型和脱钩不理想型三类脱钩城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城市应该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界定城市边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持续减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伊翔 朱红梅 吴飞 谭雪兰 朱永霞 陈文慧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提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和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伊翔 朱红梅 吴飞 谭雪兰 朱永霞 陈文慧
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生产函数模型对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效应估计结果表明空间误差模型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的特征,传统回归模型存在局限;建设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贡献程度小于资本和劳动力,投资驱动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分区域看,上游地区建设用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鉴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太洋 黄贤金 王柏源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量的脱钩评价方法加以了改进,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相互关系为例,分别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表明: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在2002—2007年之间,从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宝涛 杨兴龙 郭佳
为深入探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运用脱钩分析模型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并归纳其空间分异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脱钩关系整体较为合理,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在空间上,各地市(州)脱钩关系地域差异性显著,主要划分为脱钩理想型城市(辽源市和白山市)、脱钩基本理想型城市(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边州)和脱钩不理想型城市(吉林市和四平市)。3)基本理想型城市逐渐趋向理想状态,而不理想型城市与理想状态差距较大。最后从加强建设用地供地管理、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理想脱钩,以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菲菲 胡政 赵旭 何伟军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脱钩,率先完成“双碳”目标的战略使命,基于脱钩理论并以脱钩路径为切入点,提出“脱钩陷阱”与“真伪脱钩”的概念与识别方法,将Tapio脱钩模型与Logit模型相结合,分析并检验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真伪脱钩”状态,进一步探究破除“脱钩陷阱”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主要呈现强脱钩与弱脱钩状态,扩张连接和增长负脱钩零星分布,整体脱钩状态较好,但脱钩状态存在空间异质性与时序波动性特征,黄石、湘潭等城市均出现复钩现象,陷入“脱钩陷阱”,呈现“伪脱钩”状态;(2)“真伪脱钩”城市存在显著地域性,“真脱钩”城市主要位于下游地区,且多为省会城市,陷入“脱钩陷阱”城市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地区;(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集聚规模、加大外商直接投资等是城市实现内源性脱钩,避免落入“脱钩陷阱”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陷阱 真伪脱钩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杨梅 王珏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从追求数量、粗放式扩张模式向追求质量和环境效益的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其实质是实现二者绝对脱钩.本文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年~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Tapio脱钩弹性指数首先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效应,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次运用Stata 15.1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环境规制等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脱钩状态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从2006年~2017年整体呈现为绝对脱钩-扩张负脱钩-绝对脱钩的周期性特征.多数省市在2017年脱钩程度都最高.2)从空间分异来看,脱钩指数平均值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省市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和重庆,所有省市最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预示良好的绝对脱钩发展趋势.3)从脱钩的驱动因素来看,经济集聚与脱钩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集聚与脱钩为"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脱钩发展,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进而助推其脱钩,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对脱钩的影响力度远大于技术创新;此外,"倒U"型曲线关系显著存在于脱钩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适当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集聚度,制定适当环境规制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脱钩效应 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宏玉 胡守庚 卢静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为新时期各地政府进行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双控"提供策略参考。研究方法: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法。研究结果:(1)"十二五"期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2)预测到2020年末各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要依据4类脱钩系数进行规模管控,根据"优"、"良"、"中"和"差"4种等级情况的区域进行强度管控;(3)基于预测结果,从发展观念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供地模式调整等多视角提出了差别化的建设用地规模及强度管控策略。研究结论:应努力促成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低脱钩"发展模式,各地区要因地制宜采取策略推进建设用地"双控"行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恒全 陈卓然 张陈俊
借助LMDI分解技术和Tapio脱钩模型,研究2000—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工业水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和脱钩努力程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水环境压力呈现出从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良好态势,各地区的脱钩系数、脱钩状态存在时空差异;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脱钩努力程度不同,其中,重庆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大,江西做出的脱钩努力最小;从各脱钩努力指标来看,节水技术的脱钩努力程度显著提高,排污系数的脱钩努力指标先上升后下降且一直处于低效状态,产业结构的脱钩努力状态由无效转为低效,人口规模一直未作出脱钩努力。因此,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应做到节水增流与控源减污双管齐下,产业优化与人口控制协调配合,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关键词:
工业废水 脱钩努力 LMDI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嘉译 匡鸿海 谭超 王佩佩
量化识别城市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特征,有助于从宏观上认知城市扩张态势,理解城市化的生态响应。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a(1986~2016年)长江经济带3个省级城市和4个地级市的城市扩张,包括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和扩张模式,以及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量在过去30a呈线性递增过程,平均扩张速率在2006~2016年降低,表明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开发转型,但地级市的转型滞后于省级城市;(2)蔓延式扩张比例下降而填充式扩张和飞地式扩张不断增加,说明城市扩张模式由粗放蔓延型向紧凑集约型转换;(3)建设用地从快速扩张到稳定扩张的过程与植被覆盖从退化到管控的过程一致,印证了建设用地扩张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关联性。同时,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生态系服务价值负值不断增加,较大幅度的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面临城市扩张进程中出现的植被覆盖退化和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负值过大的问题,合理而有力的规划政策实施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扩张 扩张模式 生态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康文梅 夏克郁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碳强度显著下降43.3%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及其包含的13个地级市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游的脱钩指数一般低于中下游地区,且下降速度更快,生态经济带内上中下游及其涵盖城市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不均衡性,还未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因此,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怀敏 左薇 徐士元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实现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碳减排的协调共进,将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相结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04~2018年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以及脱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石油类能源消费碳排放占交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高达95.51%;(2)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脱钩以“弱脱钩”为主,部分年份出现“连接增长”和“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稳定性不高,长江经济带交通业经济发展整体上仍未摆脱对交通能源碳排放的依赖;(3)交通行业规模、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对长江经济带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交通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对交通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效应是阻碍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交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能源消耗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