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8)
- 2023(15457)
- 2022(13326)
- 2021(12286)
- 2020(10128)
- 2019(23361)
- 2018(23379)
- 2017(44462)
- 2016(23986)
- 2015(26936)
- 2014(27017)
- 2013(26894)
- 2012(25165)
- 2011(22999)
- 2010(23280)
- 2009(21361)
- 2008(20693)
- 2007(18077)
- 2006(16321)
- 2005(14816)
- 学科
- 济(118032)
- 经济(117923)
- 管理(65998)
- 业(61551)
- 企(49471)
- 企业(49471)
- 方法(42528)
- 数学(36479)
- 数学方法(36114)
- 中国(32804)
- 地方(31376)
- 农(27530)
- 业经(24574)
- 学(24229)
- 财(21254)
- 农业(18983)
- 制(17793)
- 贸(17758)
- 贸易(17745)
- 地方经济(17546)
- 环境(17503)
- 易(17025)
- 理论(16672)
- 和(16615)
- 融(16203)
- 金融(16202)
- 银(16053)
- 技术(16016)
- 银行(16012)
- 发(15699)
- 机构
- 大学(345308)
- 学院(344643)
- 济(144535)
- 经济(141341)
- 管理(134353)
- 研究(124257)
- 理学(115040)
- 理学院(113660)
- 管理学(111820)
- 管理学院(111195)
- 中国(91855)
- 科学(76162)
- 京(75795)
- 财(63118)
- 所(63040)
- 研究所(57188)
- 江(54936)
- 中心(54634)
- 农(54119)
- 财经(49990)
- 业大(49432)
- 北京(48215)
- 范(47874)
- 师范(47418)
- 院(45454)
- 经(45248)
- 经济学(43187)
- 州(42303)
- 农业(41923)
- 经济学院(38448)
- 基金
- 项目(231128)
- 科学(181663)
- 研究(170565)
- 基金(165842)
- 家(143908)
- 国家(142679)
- 科学基金(122373)
- 社会(107622)
- 社会科(101929)
- 社会科学(101901)
- 省(91105)
- 基金项目(88381)
- 自然(78412)
- 教育(77206)
- 自然科(76520)
- 自然科学(76507)
- 划(76016)
- 自然科学基金(75090)
- 编号(69576)
- 资助(67921)
- 成果(56586)
- 发(53506)
- 重点(51815)
- 部(50299)
- 课题(48993)
- 创(47622)
- 创新(44467)
- 国家社会(43676)
- 科研(43178)
- 发展(43039)
- 期刊
- 济(170636)
- 经济(170636)
- 研究(109101)
- 中国(71107)
- 学报(51459)
- 管理(51379)
- 科学(49281)
- 农(49192)
- 财(45314)
- 教育(40288)
- 大学(38764)
- 学学(36338)
- 农业(34253)
- 融(31461)
- 金融(31461)
- 技术(31385)
- 经济研究(27262)
- 业经(27050)
- 财经(24491)
- 问题(22957)
- 经(21016)
- 图书(18477)
- 技术经济(18267)
- 业(17410)
- 科技(16611)
- 现代(16603)
- 理论(16575)
- 资源(16382)
- 商业(15765)
- 贸(15424)
共检索到528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刚 杨舒婷 王丰龙
协同发展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但是,目前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的研究较少。依据增长极和复合生态系统等理论,遵循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4大领域18个核心指标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自然断裂点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规模-位序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南京、武汉在协同发展能力上表现卓越。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地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长江下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但在生态保护领域表现一般;长江中游地区除武汉、长沙和南昌等省会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较高外,在总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处于中等水平;长江上游地区在总协同指数以及4个分领域协同能力非常低,仅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突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和科技创新水平对生态绿色发展的协同能力影响不大,说明长江经济带目前尚未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黄金水道建设的共赢。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应以"绿色、创新、稳健"为核心思想,推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产业的创新协调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风险的联合防控,提升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朱贻文
城市协同发展是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Zipf规模位序等定量方法,对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总体东高西低呈橄榄型分布,且城市等级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与生态支撑等4个分领域相辅相成,存在正相关关系;三大城市群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引领和支撑能力作用明显。最后,提出应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四链融合、提升区域创新体系综合效能、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协同发展 收入协同 技术协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王晓伟
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现状,回顾性总结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占整个经济带比重变化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量变化,利用均值比较与检验对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三次产业组间与组内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铭
长江经济带能源协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上中游水电开发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加剧、燃油船舶污染与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矛盾突出、沿江地带油气管网设施能力存在不足、冬季清洁取暖呼声强烈但既有政策不适应需求、云贵川渝区域清洁电力协同消纳和外送存在瓶颈制约、两湖一江面临保障能源安全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长三角地区能源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差距较大等。应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本着"流域协同""区域协同""品种协同""内外协同"的原则推动长江经济带能源协同发展,明确实施途经,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协同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王晓伟
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现状,回顾性总结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占整个经济带比重变化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量变化,利用均值比较与检验对2005—2014年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三次产业组间与组内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存芝 沈宁 顾佳乐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总体分析和分三次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剑波 王楷文 叶树
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SFTREC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SFTREC复合系统存在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使其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极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了收敛速度,资本存量、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收敛的作用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也不同。研究结论为政府规划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光娅
本文将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发展相结合,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例,通过对2016-2020年流通业与数字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熵权法测算数字经济以及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并构建数字经济与流通业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协同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增加,下游地区发展较中上游快;数字经济与流通业协调度仍处于过渡协调区间,研究期间内协调度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多数属于流通业滞后型,少数属于均衡型和数字滞后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雯 孙红 刘宏伟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间的关系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及物流统计数据构建综合性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得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综合指数,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之间的耦合作用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发现:各省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与物流综合指数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调度保持勉强协调,中部地区则由轻度失调变为濒临失调,西部地区则仍以轻度失调为主。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均未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由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变为物流滞后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物流协调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今后的发展应以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来缓解物流的滞后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玉婷 李林 曾立
经济新常态下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两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这使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18个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协同发展框架,探索合适的协同发展模式,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差异发展、功能协调的产业体系和经济格局,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辉 吴鹏 王紫薇
[目的]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及限制性因素,以及各省域农业比较优势,为长江经济带农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用实证分析法,采用农业相对比重指标(AG)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农业相对比重和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了近几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域农业的相对比重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结果]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占其经济总量比重较低,农业相对比较优势不明显;各省市的农业比重和相对比较优势差异明显;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比重和比较优势波动平缓,甚至有略微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各省域农业部门合作,做好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农业布局;利用辐射效应,加强农业发展要素流通;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新业态,建立农业协同发展激励机制。此外,完善和统筹长江经济带区域农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沿江省市农业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燕飞
从国家价值链视角出发,构建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MRIO2015-CEADs为基础,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状况。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在价值链的互补适应和开放发展上表现较好,但在价值链的均衡性、跨省融合、可持续发展上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价值链均衡协同发展需要着力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链提升和中上游地区开放发展;加强跨省的产业链融合与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间产业优势互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进而强化整体产业整合能力;长三角与成渝地区的价值链协同开放推动了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中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突显出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业协同 国家价值链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禹亭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机会,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沿线国家充分发挥人口与土地资源优势,帮助它们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推动全球范围内资源合理整合和经济一体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建锋 曾冰 孔令池
城镇化、金融集聚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各地区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差异显著,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度与其经济增长效应呈正向相关关系,协同度越高,经济增长效应越显著;分地区看,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空间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协同增长效应好于中游,中游又优于上游。该研究不仅为城镇化、金融集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而且为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定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