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60)
- 2023(19497)
- 2022(16770)
- 2021(15510)
- 2020(13141)
- 2019(30099)
- 2018(29639)
- 2017(57239)
- 2016(30626)
- 2015(34327)
- 2014(33576)
- 2013(32917)
- 2012(30304)
- 2011(27432)
- 2010(27716)
- 2009(25431)
- 2008(24442)
- 2007(21402)
- 2006(18887)
- 2005(16338)
- 学科
- 济(140282)
- 经济(140144)
- 管理(90492)
- 业(84122)
- 企(70806)
- 企业(70806)
- 方法(60980)
- 数学(53600)
- 数学方法(52802)
- 中国(34706)
- 农(31998)
- 财(30536)
- 地方(30517)
- 业经(28597)
- 学(27912)
- 技术(22718)
- 理论(21893)
- 农业(21879)
- 制(21674)
- 贸(21215)
- 贸易(21200)
- 易(20423)
- 环境(19809)
- 和(19340)
- 务(19048)
- 财务(18963)
- 财务管理(18918)
- 融(18172)
- 金融(18169)
- 银(17975)
- 机构
- 大学(432448)
- 学院(432020)
- 济(179246)
- 经济(175535)
- 管理(171797)
- 理学(149586)
- 理学院(147913)
- 管理学(144966)
- 管理学院(144182)
- 研究(143579)
- 中国(105770)
- 京(91417)
- 科学(88324)
- 财(79680)
- 所(70544)
- 江(65890)
- 中心(65169)
- 农(64802)
- 财经(64561)
- 研究所(64344)
- 业大(62937)
- 经(58730)
- 北京(56938)
- 范(56326)
- 师范(55789)
- 经济学(55214)
- 院(52894)
- 州(50745)
- 农业(50440)
- 经济学院(49566)
- 基金
- 项目(298850)
- 科学(236820)
- 基金(218133)
- 研究(216161)
- 家(190004)
- 国家(188489)
- 科学基金(163840)
- 社会(138302)
- 社会科(131242)
- 社会科学(131207)
- 省(116964)
- 基金项目(115345)
- 自然(107464)
- 自然科(105086)
- 自然科学(105065)
- 自然科学基金(103175)
- 教育(100385)
- 划(97836)
- 资助(90600)
- 编号(86694)
- 成果(68718)
- 重点(66798)
- 部(65625)
- 创(63975)
- 发(63290)
- 课题(60123)
- 创新(59311)
- 国家社会(57151)
- 科研(56781)
- 教育部(56779)
- 期刊
- 济(194442)
- 经济(194442)
- 研究(126198)
- 中国(80551)
- 学报(65725)
- 管理(65040)
- 科学(61374)
- 财(60229)
- 农(57037)
- 大学(50582)
- 学学(47687)
- 教育(46718)
- 技术(40688)
- 农业(39363)
- 融(35433)
- 金融(35433)
- 经济研究(32446)
- 财经(31767)
- 业经(30433)
- 经(27208)
- 问题(25649)
- 技术经济(22899)
- 统计(22718)
- 策(21178)
- 图书(21037)
- 业(20963)
- 科技(20685)
- 理论(19473)
- 商业(19451)
- 现代(19251)
共检索到62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工业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但除了工业化水平之外,其他3个影响因素空间锁定效应极强,对其他城市并不存在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强 邓宏兵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创新只是区域创新地理边界的缩小,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性——城市的关联和互动作用,这一缺陷随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而凸显。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的收敛性和溢出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均质性突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条件收敛却不强收敛,收敛速度为7.274%;同时,城市创新还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教育投入、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对本城市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世成 郭凌寒
城市及周边区域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基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城市化的三维视角,以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与雾霾污染的现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化进程对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雾霾污染与城市化进程的地理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不同口径城市化指标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异质性,户籍人口和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已进入曲线拐点的右侧,土地城市化仍处于曲线拐点的左侧。人口和产业城市化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土地城市化对雾霾污染的空间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本地区内部。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春 刘荣增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我国城市更新对城镇贫困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更新通过就业创造、提升人力资本和增加生活成本影响城市贫困;不同地区的城市更新水平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东部地区的城市更新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中国省区之间的城市贫困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城市更新有利于城市贫困的减少,主要是通过就业创造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失业保险水平、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城市贫困的减少。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机制,丰富住房救助制度,加强对城市贫困居民就业培训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减贫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勇
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联系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又分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总效应可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省际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86-2009年和1994-2009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为负,但是1986-1993年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正,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都为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根
产业结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要通过发挥产业结构的调节功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以及统筹三次产业的合理布局来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心欣
数字经济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为绿色消费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居民绿色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绿色消费水平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可以直接驱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居民绿色消费水平提升。第二,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的中介作用间接驱动居民绿色消费水平发展。第三,数字经济不仅驱动本地居民绿色消费,还会对地理临近省份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从升级绿色消费生产、健全绿色消费服务体系两大层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通过架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区位理论模型,揭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机理路径,并通过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解长江经济带1998—2016年科技创新规模、结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科技创新规模提升1%,则会使本省经济水平提升0.0848%,近邻省份提高0.0473%。结构调整方面,在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下降1%,发明专利申请率提高1%,则会使本省经济增长提升0.1191%,近邻省份经济增长提升0.2289%。类似,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率下降1%,发明专利申请率提高1%,则会使本省经济增长提升0.0696%,近邻省份提升0.1521%。质量方面,三项专利授权率变化对经济的溢出都不明显。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士炜 余文涛
【目的/意义】人口与经济集聚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而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集聚与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设计/方法】基于扩展的生产密度函数,利用中国1998~2018年28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结合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视角考察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结论/发现】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N型曲线关系,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推进对雾霾污染呈现先促增后促减,当超过地区土地、环境与资源承载力时,会加剧雾霾污染。进一步考察发现,中等城市人口与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呈倒U型曲线,而超大城市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表现为正相关性。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基于此,在发挥集聚规模经济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地区环境承载力,且雾霾污染治理应以区域联治为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翔 邓峰
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和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调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减速的关键。进一步的门限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孟霏 鲁志国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创新要素分布不均,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城市间协同融合发展,采用极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ESDA等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模式,并通过SPDM模型剖析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结合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探讨在经济发展水平门限效应下,核心创新要素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后增速加快,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均衡发展;②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中心—外围”特征明显,“中心”城市位于区域东南部沿珠江口东岸地带,空间关联模式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③人力资本、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研发经费投入的负向溢出效应不明显;④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门限效应下,人力资本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先升后降,研发经费投入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而不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龙文
文章应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资源环境效率衡量2009-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选取面板Tobit模型对资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城市仍较低,且各城市之间差距较大;政府财力、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教育投入对资源环境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外向度、人口密度对资源环境效率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