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9)
- 2023(19176)
- 2022(16407)
- 2021(14986)
- 2020(12331)
- 2019(28371)
- 2018(28030)
- 2017(53627)
- 2016(28685)
- 2015(32077)
- 2014(31898)
- 2013(31488)
- 2012(29234)
- 2011(26351)
- 2010(26454)
- 2009(24193)
- 2008(23117)
- 2007(20181)
- 2006(17974)
- 2005(16010)
- 学科
- 济(133009)
- 经济(132875)
- 管理(81486)
- 业(76888)
- 企(62643)
- 企业(62643)
- 方法(51881)
- 数学(44914)
- 数学方法(44338)
- 中国(35047)
- 农(33104)
- 地方(32016)
- 学(28521)
- 业经(28324)
- 财(27545)
- 农业(22624)
- 环境(22609)
- 贸(21006)
- 贸易(20992)
- 制(20891)
- 易(20238)
- 和(19457)
- 技术(19147)
- 理论(19037)
- 融(18626)
- 金融(18624)
- 银(18421)
- 银行(18374)
- 地方经济(17905)
- 行(17680)
- 机构
- 大学(406371)
- 学院(405315)
- 济(169263)
- 经济(165789)
- 管理(159078)
- 研究(142818)
- 理学(136895)
- 理学院(135322)
- 管理学(132924)
- 管理学院(132194)
- 中国(105788)
- 科学(87545)
- 京(87518)
- 财(75046)
- 所(71541)
- 农(65568)
- 研究所(65138)
- 中心(64312)
- 江(63110)
- 业大(60006)
- 财经(59810)
- 北京(55025)
- 范(54776)
- 经(54396)
- 师范(54211)
- 院(52513)
- 经济学(51011)
- 农业(50859)
- 州(48454)
- 经济学院(45631)
- 基金
- 项目(277678)
- 科学(218669)
- 研究(202918)
- 基金(201126)
- 家(175977)
- 国家(174308)
- 科学基金(149587)
- 社会(128585)
- 社会科(121861)
- 社会科学(121826)
- 省(108877)
- 基金项目(106347)
- 自然(96861)
- 自然科(94536)
- 自然科学(94513)
- 自然科学基金(92775)
- 教育(92440)
- 划(91199)
- 资助(82587)
- 编号(81956)
- 成果(65734)
- 发(62619)
- 重点(62554)
- 部(60682)
- 创(57507)
- 课题(56814)
- 创新(53729)
- 国家社会(53056)
- 科研(52905)
- 教育部(51962)
- 期刊
- 济(192489)
- 经济(192489)
- 研究(122319)
- 中国(81007)
- 学报(63588)
- 管理(60766)
- 科学(59314)
- 农(59283)
- 财(56260)
- 大学(48546)
- 学学(45703)
- 教育(45104)
- 农业(41156)
- 技术(37564)
- 融(35826)
- 金融(35826)
- 业经(30893)
- 经济研究(30791)
- 财经(29346)
- 经(25242)
- 问题(24368)
- 业(21587)
- 图书(21318)
- 技术经济(20962)
- 科技(19507)
- 资源(19026)
- 理论(18579)
- 现代(18258)
- 统计(18142)
- 商业(18030)
共检索到610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婧婧 徐珂欣 付轼辉 庞鹏沙
基于TOE分析框架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采用fsQCA方法对其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且存在5条有效驱动路径,分别为政府高度支持下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技术与产业驱动型,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驱动型,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以及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其中,政府高度支持下的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共同驱动型路径最为普遍,其次是创新资源集聚下的技术、产业与开放创新共同驱动型。产业结构和政府支持是有效促进高新区绿色低碳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研究拓展了TOE理论研究范畴,为长江经济带国家高新区差异化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涛 陈智彬
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资源宝地和能源要地,“发展海洋蓝色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采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测度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选取前因变量,探究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发展受到多个前因要素的共同影响,不存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存在两条蓝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海洋科技主导型”和“高附加值发展型”,表明不同的前因条件组合可以实现蓝色经济的绿色发展;发展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对蓝色经济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从组态视角丰富了蓝色经济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差异化路径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阳宇俍 王遥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顺顺
在梳理绿色发展理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包含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项一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7项二级指标,36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GRAP联合评价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逐步增长至56.35;长江经济带中部和西部区域未来分别应在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方面进行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投入指数提升较慢是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板块面临的共同问题;11省(市)按总指数可分为三个梯队,且各省(市)特色鲜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明贵 顾东明 邱均远
探寻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有待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TOE框架,采用fsQCA和N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耦合对绿色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单一因素并非高绿色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产生高绿色发展效率的组态有4条并可归结为3种类型,即以社会关注为主导的外部环境推动型,以政府注意力和技术创新所构成的技术—组织型,以技术、组织和环境所构成的内外联动型。其中,社会关注和技术条件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绿色发展道路中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以为各地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绿色发展 TOE框架 NCA fsQCA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地区创新绩效,但随着高新区产业集群逐渐走向成熟,想继续通过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创新,效果已不再明显。鉴于此,本文从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高新区服务业配套、引导就业人口就近居住和合理安排高新区软、硬件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白洁 王磊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提升地区创新水平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创新发展不能脱离其所在的城市与产业环境,本文从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平衡和职住平衡有利于提升高新区的创新绩效,本地消费平衡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集聚度的制约,即当高新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新区 产城融合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明 陈诗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胜钢 袁宝龙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目标要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以转型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传统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五方面着手。以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着力构建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方面着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传清 黄磊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内河经济带与协调发展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线主轴,历经三十年发展最终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成为新时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撑带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但仍面临着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产业结构重化工化、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沿江港口岸线开发无序、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绿色政绩考评体系乏力等难题。为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进程,必须加快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绿色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发展 推进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超毅 李兰
文章以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实现了从勉强协调等级向初级协调等级的转变;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且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叠加后会产生双因子增强作用。由此,文章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