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9)
2023(8606)
2022(7169)
2021(6374)
2020(5027)
2019(11526)
2018(11352)
2017(21139)
2016(11039)
2015(12110)
2014(12093)
2013(12304)
2012(12149)
2011(11369)
2010(11828)
2009(10993)
2008(10650)
2007(9574)
2006(9078)
2005(8718)
作者
(33680)
(28266)
(28154)
(26856)
(18434)
(13541)
(12681)
(11037)
(10835)
(10318)
(10008)
(9547)
(9478)
(9306)
(9032)
(8871)
(8401)
(8332)
(8297)
(7771)
(7576)
(6999)
(6888)
(6828)
(6491)
(6479)
(6232)
(6088)
(5816)
(5610)
学科
(74874)
经济(74824)
地方(25957)
管理(25519)
(23873)
中国(20691)
方法(16962)
(16758)
(16068)
企业(16068)
地方经济(15923)
业经(14892)
数学(14612)
数学方法(14545)
(13284)
农业(11967)
(11648)
(11028)
金融(11028)
环境(10694)
(10246)
银行(10237)
(10100)
(10060)
(9570)
贸易(9560)
(9063)
(8816)
发展(8391)
(8368)
机构
学院(165663)
大学(162436)
(80851)
经济(79324)
研究(69959)
管理(56446)
中国(53506)
理学(46304)
理学院(45602)
管理学(44967)
管理学院(44640)
科学(40723)
(36813)
(36505)
(34421)
研究所(32643)
(32274)
中心(30480)
(27728)
财经(25842)
经济学(25488)
(25224)
(24569)
师范(24330)
北京(23566)
(23140)
(22750)
经济学院(22464)
(22341)
科学院(21914)
基金
项目(100613)
科学(79273)
研究(75962)
基金(70913)
(61541)
国家(60998)
科学基金(51289)
社会(49881)
社会科(47334)
社会科学(47325)
(41247)
基金项目(36984)
(33309)
教育(32546)
自然(30055)
编号(29991)
(29832)
自然科(29233)
自然科学(29228)
自然科学基金(28682)
资助(28432)
发展(24652)
成果(24646)
(24257)
重点(23711)
课题(22894)
(21440)
国家社会(20711)
(20413)
创新(19275)
期刊
(108791)
经济(108791)
研究(59550)
中国(40995)
(26497)
(24593)
管理(23975)
科学(22554)
学报(22177)
(20823)
金融(20823)
经济研究(18264)
农业(18203)
教育(17802)
业经(16974)
大学(16731)
学学(15750)
技术(15539)
问题(13516)
财经(13398)
(11771)
(10240)
世界(10182)
技术经济(9948)
资源(9915)
国际(9744)
(9427)
经济问题(8922)
商业(8755)
经济管理(8676)
共检索到285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久文  张静  
长江经济带的提出不仅对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全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肩负着多种示范和试验功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现象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且这种方法正在受到新的重视。本文尝试从历史与时间的视角,从经济实力、城市体系和城市化、产业结构、创新及经济外向度五个维度分析长江经济带的时空演化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关问题及发展建议,期望能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从旅游产品服务、经济活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及共享发展6个维度,构建能够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旅游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8—2019年旅游业发展质量进行重新测度,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其内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时序方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各维度指数波动性上升,水平及增长速度差异显著。(2)空间方面,下、中、上游地区呈“下游地区最高,中上游地区不相上下”,且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主力,其他省市齐头并进的旅游业发展格局。(3)分维度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旅游产品服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呈下游、中游、上游递减,而旅游经济活力、共享发展呈下游、上游、中游递减,旅游绿色发展呈中游、上游、下游递减的分布特征。(4)旅游服务、创新产出、收入福利、产业结构及环境治理是主要内部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依次递减,地域约束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其2010—201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收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由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中游地区层级分化现象明显,高值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但在收敛速度和空间效应方面具有异质性,忽略空间效应会导致收敛速度被低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兵   李玉凤  
测度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考察其分布动态、转移特征、地区差异、空间集聚以及障碍因子,对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建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基础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及线性加权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估计、Dagum基尼系数、Arcgis绘图、空间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散点图以及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多级分化的梯度发展格局逐渐转化为两极分化格局,均衡发展态势逐渐显现;(2)各城市维持当前发展水平的概率较大,高水平城市固化现象得以证实;(3)区域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之间,呈逐年缩小的态势;(4)高质量发展呈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且高水平城市辐射效应显著;(5)人均利用外资金额、居民生活水平、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失业率、人均养老保险参保率和能源效率是部分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阻力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雁斌  王怡欢  何强  
民为国基,粮为民命。促进数字经济和农业融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粮食安全能力;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能力的影响存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门槛效应,以城镇化为门槛时,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能力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能力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粮食安全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和下游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城市群,数字经济对提高粮食安全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在其他地区作用并不明显。因此,要把握科技变革的机遇,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洲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与先导性产业,推动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对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流通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程度等要素;二是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较高,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延伸,两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最后本文从加强流通业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尊文   聂夏清  
和谐的城水关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GTWR模型等构建流域-区域-省域-市域的跨尺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框架,以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110地级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揭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及空间演变模式,并对其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驱动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整体城镇化效率和水资源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镇化效率在0.395 0~0.767 6区间内波动上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在167.57到69.63内呈波动下降趋势;(2)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总体自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提升,水资源效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显著特征,水资源效率与城镇化效率相比存在更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两系统耦合性不断增强,由松散耦合状态向协同耦合状态演变,整体协调发展度为濒临失调型,呈现出上升-回落-再上升的螺旋式发展过程;(4)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效率与水资源效率协调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从多年平均值的绝对值上看,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状况>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行政级别>水资源禀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雅竹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杨清可  
基于"空间—要素"的理论框架,综合运用ESDA空间统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1994~2017年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及经济发展阶段判读,运用全局回归(OLS)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和驱动机理。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异从强集聚向弱集聚转变,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转型"4个经济发展阶段,并呈现自我建设发展、区域大开发、趋同竞争、产业转型的阶段特征,区域经济呈现"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热点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为核心和次核心冷点区。经济发展经历集聚效应和涓滴效应交替,区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而趋于均衡,符合"不平衡增长理论"规律。(3)地理加权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产业结构、外商投资、政府调控、交通发展、科技教育、金融状况是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的正向内在动力,发展成本和地形条件是制约因素。产业结构是核心驱动力,科技教育是重要推动力,地形条件是发展基础。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要考虑不同行政区和不同驱动要素的异质性和特殊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腾飞  邓宏兵  
文章立足于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创新能力水平视角,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将其得分引入Argis分析软件,结合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异性,并从时间、空间层面分析其发展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城市出现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空间差异较大,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两极分化现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剑波  王楷文  叶树  
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SFTREC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SFTREC复合系统存在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使其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极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了收敛速度,资本存量、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收敛的作用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也不同。研究结论为政府规划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维  陈云  王晓伟  文春生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定量分析,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异进行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先增大后缩小;社会建设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社会建设差距先缩小后增大;环境保护水平空间格局为上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区域环境保护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区域发展差距先增大后缩小;区域发展水平高值区和热点区域集聚在下游地区,呈现向中游地区扩大之势;低值区和冷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呈现向上游地区收缩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姝遥   彭棋   苏伟忠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构建共享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评估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时空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一致性,形成下游以沪宁杭为核心的高等集聚区且辐射带动强,中上游分别形成武汉与成都两个极值中心但辐射带动弱;2010~2020年共享发展水平总体略有提升但地域差异大,其中一类中心城市稳中有升,二类中心城市与地区中心城市提升明显,且后者内部升降差异大,一般城市降幅突出;空间上长三角地区及中游部分地区提升显著,而中游及上游一般城市降幅明显,上游与下游差距扩大;文化资源、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地市共享发展优势与短板,为制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差异化举措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