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9)
2023(16559)
2022(13998)
2021(12977)
2020(10564)
2019(24287)
2018(24192)
2017(45920)
2016(24786)
2015(27728)
2014(27808)
2013(27578)
2012(25672)
2011(23412)
2010(23689)
2009(21743)
2008(20996)
2007(18435)
2006(16605)
2005(15014)
作者
(72513)
(60288)
(59874)
(57025)
(38751)
(28909)
(27158)
(23565)
(23189)
(21688)
(20618)
(20504)
(19357)
(19323)
(18610)
(18604)
(17814)
(17445)
(17381)
(17259)
(15243)
(14984)
(14602)
(13908)
(13723)
(13576)
(13411)
(13196)
(12303)
(11793)
学科
(119002)
经济(118899)
管理(67732)
(63285)
(50679)
企业(50679)
方法(43137)
数学(37113)
数学方法(36667)
中国(32083)
地方(31116)
(29346)
业经(25542)
(24397)
(22577)
农业(20112)
(18964)
(18649)
贸易(18633)
(17934)
地方经济(17566)
环境(17478)
(16959)
金融(16957)
(16859)
(16824)
银行(16816)
理论(16702)
(16239)
(15826)
机构
学院(354101)
大学(353725)
(147301)
经济(144124)
管理(136640)
研究(127011)
理学(116950)
理学院(115573)
管理学(113655)
管理学院(113017)
中国(94489)
科学(77963)
(76930)
(65428)
(64554)
研究所(58584)
(56739)
(56501)
中心(56049)
财经(51537)
业大(51340)
北京(48929)
(48766)
师范(48313)
(46643)
(46374)
经济学(44029)
农业(43967)
(43381)
经济学院(39221)
基金
项目(237256)
科学(185941)
研究(175689)
基金(169565)
(147336)
国家(146054)
科学基金(124704)
社会(110352)
社会科(104529)
社会科学(104501)
(94119)
基金项目(89520)
教育(79886)
自然(79400)
(78352)
自然科(77453)
自然科学(77440)
自然科学基金(76020)
编号(72200)
资助(69775)
成果(58996)
(55025)
重点(53405)
(51475)
课题(50860)
(48839)
创新(45565)
国家社会(44841)
科研(44436)
发展(44217)
期刊
(174506)
经济(174506)
研究(111172)
中国(73533)
学报(54174)
管理(52474)
(52419)
科学(50700)
(47373)
教育(42305)
大学(40956)
学学(38443)
农业(36439)
(33100)
金融(33100)
技术(32480)
业经(28271)
经济研究(28241)
财经(25096)
问题(22086)
(21538)
图书(18876)
技术经济(18494)
(18266)
科技(17013)
理论(16946)
现代(16523)
(16343)
资源(16334)
商业(16331)
共检索到543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长春   孟越男   王桂玲   叶磊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未来工作中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调整后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2019及2020年统计数据,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与对比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较于2019年,除部分城市外,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调性均衡指数呈现出缓速上升的趋势,且2020年极差较上年有所减小,但区域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异;(2)从二、三级指标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市场统一以及经济协调分项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3)基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K-cluster聚类法将110个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区,并针对上述类型区分别提出了差异化的调控策略和优化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长春  徐长乐  叶磊  孟越男  
“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当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旨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融合性,进而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2)在省际层面上,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3)在地市级层面上,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差异巨大,各个分指数总体呈现出下游向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4)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未来本地区需要更加注重跨区域协同合作,将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落脚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跨流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浩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其协调性。研究发现:第一,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化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11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加大。第二,长江经济带西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第三,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度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快于旅游产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因地制宜采取“文化+旅游”或“旅游+文化”的策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央  许雨辰  柴正猛  
文章以长江流域67个城市为样本,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经济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科学治理现代化四个子系统,包括26个基础指标。首先应用熵值法测度2005年—2020年各子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并测度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分析演化动态及区域间差异;最后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来解析长江流域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整体及各城市群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差异越来越小,长江流域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整体差异呈下降态势,长江流域整体及各城市群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均具有收敛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长华  陈立泰  田园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6-2015年劳动力市场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进过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小幅波动且呈下降趋势,长三角、长中游、成渝城市群均呈现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型趋势,而黔中滇中城市群则呈现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型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五大城市群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基本维持50%左右的水平;进一步通过Markov链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五大城市群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状态相对稳定,各类型地区劳动力市场发展水平分布均匀,尤其在低水平地区与高水平地区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驰  刘雨  曾庆均  王宁  
本文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从区域市场开放度、市场联系度、产业促进度、产业规模差异度四个不同维度及其综合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产业协调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水平测度,并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协调机制框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堂林  王雪莹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运用2008-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产业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时,数字化产业发展会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数字化产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芳  胡艳  
从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两个维度界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利用动态TOPSIS和Theil Index首次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测算,发现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中微降并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提升均有助于降低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而绿色发展协调低效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应以流域思维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提升各省市协调效率,基于绿色发展薄弱环节和短板制约,加快构建统筹管理和协同保护机制,重点做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趋势的动态监测,设计流域内各省市差异化绿色发展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名豪   叶欣   吴文俊   郭杰   欧维新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城乡、区域、要素和人与自然四大协调发展核心要义着手,选取20项具体指标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各维度协调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且溢出效益明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具有良好的辐射作用;且通过城市群内部引力分析,虽然长三角城市群凝聚力占有绝对优势但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均呈现较强增长趋势;省份发展水平受到省会影响明显,强省会的省份出现明显资源倾斜,同样省会为核心的城市群也出现发展失衡现象。因此,基于对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和现状特征研究,从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睿  张军涛  
本文基于熵值法对2008-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协调度模型着重探讨了二者的协调性。结果显示:(1)十年间,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江苏省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最高;(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区域内部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格局;(3)城市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总体上实现了稳步上升,但绝对数值偏小,地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呈现东部地区领先的空间格局;(4)目前,大多数地区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阶段,只有江苏达到比较协调阶段,西藏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宾  郑光辉  刘玉凤  
文章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协调度发展模型,对2004-2013年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综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特征,先下降,后上升;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整体呈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的上海、浙江、江苏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的云南、贵州的综合协调发展度最低,且各城市之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缩小。此外,还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等进行时空分析,指出了在上述因素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