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2)
2023(15482)
2022(13250)
2021(12238)
2020(10280)
2019(23208)
2018(22980)
2017(43833)
2016(23512)
2015(26216)
2014(25592)
2013(25426)
2012(23519)
2011(21430)
2010(21661)
2009(19813)
2008(19011)
2007(16600)
2006(14820)
2005(13049)
作者
(67572)
(56485)
(55848)
(53267)
(36212)
(27031)
(25427)
(22086)
(21604)
(20179)
(19466)
(19202)
(18105)
(18007)
(17368)
(17215)
(16757)
(16274)
(16219)
(16162)
(14055)
(13873)
(13507)
(13008)
(12646)
(12549)
(12464)
(12336)
(11381)
(11095)
学科
(112844)
经济(112751)
管理(70604)
(65107)
(55134)
企业(55134)
方法(42990)
数学(36825)
数学方法(36434)
地方(28015)
中国(26846)
(25248)
(23931)
业经(23648)
(21642)
技术(20137)
环境(18153)
农业(17503)
理论(16773)
地方经济(16548)
(16531)
(16528)
(15588)
贸易(15576)
(14971)
(14681)
(14430)
金融(14428)
(14139)
银行(14097)
机构
学院(333894)
大学(333879)
(139715)
经济(136819)
管理(133359)
研究(115691)
理学(115484)
理学院(114179)
管理学(112305)
管理学院(111706)
中国(84379)
科学(71643)
(71457)
(60187)
(57911)
研究所(52943)
(52894)
中心(51351)
(50571)
业大(48506)
财经(48470)
(44706)
北京(44676)
师范(44287)
(43948)
(42432)
经济学(41943)
(39913)
农业(39363)
经济学院(37460)
基金
项目(230436)
科学(182209)
研究(169460)
基金(166586)
(144826)
国家(143629)
科学基金(124020)
社会(107878)
社会科(102218)
社会科学(102186)
(91862)
基金项目(88818)
自然(79952)
自然科(78039)
自然科学(78024)
教育(76733)
自然科学基金(76608)
(75896)
编号(68278)
资助(67459)
成果(54426)
重点(51748)
(51110)
(50799)
(49979)
课题(47616)
创新(47092)
国家社会(44158)
科研(43390)
教育部(42773)
期刊
(158910)
经济(158910)
研究(100122)
中国(65068)
管理(51170)
学报(50569)
科学(48337)
(44853)
(44010)
大学(38035)
教育(37524)
学学(35894)
农业(31386)
技术(30597)
(27276)
金融(27276)
经济研究(25715)
业经(24841)
财经(23708)
(20356)
问题(19723)
技术经济(18540)
科技(17700)
图书(16781)
(16563)
资源(16282)
理论(15724)
现代(15406)
商业(14975)
实践(14148)
共检索到49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敏  杜鹏程  
文章构建较为全面的区域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技术,测算2005-2015年各省市的区域绿色持续创新能力,全面展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绿色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聚集情况与差异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群组,大部分地区的绿色持续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绿色持续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绿色持续创新投入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效益实现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四个维度均能显著促进区域绿色持续创新能力,而发展能力则显著负向影响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张浩  
绿色经济效率凸显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对于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的绿色经济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σ收敛、β收敛与俱乐部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式分布格局;第二,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基尼系数呈现增加趋势,上游区域基尼系数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绿色经济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第三,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下游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不存在σ收敛,上游区域存在σ收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各区域均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因此,要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协同产业规划与环境治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协同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树旺  吴婷  李梓博  
在绿色生态理念下,如何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发挥其绿色经济支撑带作用,对推动中国经济提效增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绿色创新视角,选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机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总体上不断提高,但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自2009年开始存在显著且不断加强的集聚趋势,局部空间集聚不断趋向高高集聚,且高高集聚主要集中于上、下游流域;从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来看,企业污染成本、技术市场成熟度与市场开放程度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利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具有明显的拐点效应,产业结构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据此,从加强流域绿色创新合作、改善技术市场环境、提高环境规制效率等方面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菊春  王新怡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凯路  李世祥  
为探究区域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互动关系,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1.216 3和-0.240 5,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尚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从长期看,三者具有动态互动关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为0.47%;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为7.68%;技术创新对区域环境规制贡献度为1.45%。因此,长江经济带应重点培育适宜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土壤”,鼓励运用多元化政策工具的同时,注重“因地施策”,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凯路  李世祥  
为探究区域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互动关系,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1.216 3和-0.240 5,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尚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从长期看,三者具有动态互动关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为0.47%;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为7.68%;技术创新对区域环境规制贡献度为1.45%。因此,长江经济带应重点培育适宜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土壤”,鼓励运用多元化政策工具的同时,注重“因地施策”,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明亮  
武汉大学吴传清教授团队著的《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二十六章,共计45.7万字。全书分为两个板块,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问题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八章,重点关注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问题;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问题研究部分包括第九章至第二十六章,主要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问题。该书是吴传清教授团队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的基础研究著作,也是一部专门研究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发展"问题的学术著作。该书是吴传清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灿   刘文丽   林声甜   颜佳娜   王雅棋  
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支撑,但学界尚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的深入探讨。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展开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绿色技术创新空间极化现象显著,由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主导,中西部省会城市协同推进的创新格局日益突出,高碳区域在下游地区连片分布,中上游地区零星分布;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演化呈现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2)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反映出技术创新的“回弹效应”与“极化-涓滴”效应。(3)异质性分析显示,相比于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碳增排效应偏弱;上游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直接效应为“U”型,间接效应为倒“U”型,中游城市主要体现在长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呈现倒“U”型,下游城市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静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经济增长四个方面构建包括12个具体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中,长江中上游省(市)农业绿色发展速度最快,贵州、江西、湖北、重庆、云南、安徽年均增长率超过长江经济带的平均水平。文中提出由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较大,应注重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与本土化,凸显农业的多功能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黄玲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选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等差异性指标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均等化程度,并引入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以2013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减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绿色生产与资源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差异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敛性,上、中游地区β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下游地区,存在着上、中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