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5)
2023(13385)
2022(11632)
2021(10756)
2020(8986)
2019(20652)
2018(20420)
2017(39730)
2016(21158)
2015(23426)
2014(23236)
2013(23185)
2012(21477)
2011(19521)
2010(19607)
2009(17964)
2008(17094)
2007(14851)
2006(13216)
2005(11627)
作者
(61773)
(51431)
(51005)
(48844)
(32887)
(24597)
(23190)
(20226)
(19753)
(18217)
(17783)
(17505)
(16450)
(16448)
(16021)
(15721)
(15356)
(14967)
(14839)
(14693)
(12804)
(12668)
(12315)
(11866)
(11628)
(11468)
(11311)
(11001)
(10360)
(9966)
学科
(107831)
经济(107747)
管理(58366)
(52519)
(43345)
企业(43345)
方法(41374)
数学(36145)
数学方法(35802)
地方(27197)
中国(23851)
(22933)
(22791)
业经(20962)
(19493)
地方经济(16331)
农业(15712)
环境(15678)
(15155)
(14908)
(14617)
贸易(14609)
(13996)
理论(13983)
(12808)
金融(12805)
产业(12400)
技术(12349)
(12223)
(12006)
机构
大学(306198)
学院(304663)
(129591)
经济(126949)
管理(120861)
研究(107252)
理学(105184)
理学院(103923)
管理学(102194)
管理学院(101651)
中国(76836)
科学(66924)
(65602)
(54756)
(53822)
研究所(49411)
(47595)
中心(46938)
(45809)
财经(44683)
业大(44383)
(41274)
师范(40897)
北京(40843)
(40507)
(39492)
经济学(39470)
农业(35657)
(35561)
经济学院(35278)
基金
项目(212556)
科学(167990)
基金(154831)
研究(154548)
(135030)
国家(133983)
科学基金(115333)
社会(98748)
社会科(93687)
社会科学(93660)
基金项目(83191)
(83167)
自然(75027)
自然科(73204)
自然科学(73190)
自然科学基金(71870)
(69412)
教育(69330)
资助(63200)
编号(61910)
成果(49280)
重点(47842)
(46660)
(46421)
(43474)
课题(42728)
创新(40664)
国家社会(40514)
科研(40189)
教育部(39648)
期刊
(146746)
经济(146746)
研究(92220)
中国(52885)
学报(47062)
科学(44784)
管理(44554)
(40292)
(38952)
大学(35030)
学学(33195)
教育(29325)
农业(28249)
技术(26364)
经济研究(24056)
(23558)
金融(23558)
业经(22138)
财经(22030)
(18876)
问题(18724)
技术经济(16442)
资源(15363)
图书(15177)
理论(14716)
科技(14523)
现代(14307)
(13794)
商业(13662)
实践(13230)
共检索到44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徐羽  陈琳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陆林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彬  唐德善  
以黄河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和信息双重联系,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带城市关联网络,从网络整体、凝聚子群及个体特征3个维度考察网络结构,使用QAP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关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横向参考,评估黄河经济带空间结构及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经济带关联网络连通性良好,城市关联密切且稳定,具备构建经济带的可行性;城市关联强度分布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西疏东密"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郑州、济南等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心性、接近性和中介性方面均表现出"极化"效应。回归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劳动力数量、城市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在网络中地位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涂建军  朱月  李琪  刘莉  向文  
以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模型测度其综合实力并划分实力等级,通过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和线性平均方向模型分别测度城市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揭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最后采用加权Voronoi图模型划分城市影响区。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实力等级数量上呈"2+5+13+109"金字塔型,空间上核心、次核心、节点城市呈带状和点状集聚在长江干流沿线及干支流交汇处,边缘城市呈块状集聚在上中游,形成以上海为"火车头",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等为"动力车厢"的动车组式城市网络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  
湘江经济带包括湘江中下游地区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5个省辖市、17个卫星县和8个县级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连接长江沿岸开放带和珠江三角洲的桥梁和纽带。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空间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两级点轴系统和四个外围区的格局,但是这种空间结构存在分工不明确、产业部门结构单一、空间集中度低和空间联系松散等问题。文章从选择适宜的空间开发模式入手,对带内各地区的产业部门配置以及重点产业部门进行空间配置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在带内构建一种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