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9)
2023(16047)
2022(13824)
2021(12650)
2020(10669)
2019(24085)
2018(23618)
2017(45139)
2016(24534)
2015(27498)
2014(27193)
2013(27028)
2012(24562)
2011(22312)
2010(22216)
2009(20358)
2008(19456)
2007(16904)
2006(14980)
2005(12927)
作者
(74255)
(61854)
(61308)
(58525)
(39268)
(29685)
(27725)
(24381)
(23674)
(21811)
(21072)
(21058)
(19778)
(19442)
(19075)
(18931)
(18590)
(18448)
(17731)
(17654)
(15566)
(15159)
(14911)
(14180)
(13946)
(13668)
(13563)
(13425)
(12513)
(12251)
学科
(116437)
经济(116338)
管理(67629)
(61219)
(49841)
企业(49841)
方法(46458)
数学(40864)
数学方法(40464)
地方(27879)
中国(27396)
(26853)
(26082)
业经(23664)
(22143)
农业(18328)
(18003)
贸易(17995)
环境(17577)
(17340)
地方经济(16269)
(16043)
(16032)
理论(15441)
技术(14687)
(13820)
金融(13817)
(13618)
(13467)
(13424)
机构
学院(353753)
大学(353637)
(145195)
经济(142285)
管理(136811)
研究(124389)
理学(119518)
理学院(118080)
管理学(115921)
管理学院(115313)
中国(88540)
科学(80959)
(75387)
(63960)
(63904)
(60722)
研究所(59111)
业大(58079)
中心(54630)
(54449)
农业(50606)
财经(49879)
北京(46571)
(46428)
师范(45863)
(45280)
(45246)
经济学(43919)
(41066)
经济学院(39443)
基金
项目(250118)
科学(195298)
基金(180905)
研究(175182)
(160814)
国家(159539)
科学基金(135514)
社会(111251)
社会科(105500)
社会科学(105468)
(99043)
基金项目(97092)
自然(90340)
自然科(88170)
自然科学(88144)
自然科学基金(86518)
(83369)
教育(79175)
资助(73709)
编号(69309)
重点(56604)
(54522)
成果(54249)
(53573)
(51537)
课题(48318)
创新(48218)
科研(48145)
计划(47336)
国家社会(45692)
期刊
(159787)
经济(159787)
研究(100977)
学报(63733)
中国(62150)
(56507)
科学(56275)
管理(48511)
大学(46470)
学学(44360)
(43330)
农业(39092)
教育(32654)
技术(31125)
经济研究(26807)
(25903)
金融(25903)
业经(25308)
财经(24204)
(20763)
问题(20445)
(19751)
技术经济(18108)
科技(18107)
资源(17264)
(16931)
业大(16671)
图书(16638)
商业(16366)
理论(15836)
共检索到506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利用非意合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及来源,并构建δ收敛和β收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收敛性。研究发现:(1)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游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距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距产生的主要根源。(3)长江经济带整体、上中下游的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在考虑环境规制、外商投资水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后,生态福利绩效的条件β收敛速度快于绝对β收敛速度。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振华  程绍文  刘粉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内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数学方法和Arcgis 10.2工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呈现凝聚分布; 2)特色小镇数量在经济带大尺度范围内相对均衡,在省域尺度内小范围集中分布; 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特色小镇东密西疏,并形成以上海、江苏南京无锡及浙江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4)地区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历史文化水平、政策支持及投资偏好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推动质量变革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和Dagum基尼系数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强,上中下游地区间具有显著的梯级效应;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差异;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地区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文章利用引力模型、泰尔指数、模糊聚类以及轴辐式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特征、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轴辐式网络构建,并利用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综合能力逐年上升,区域间联系强度也在不断增长,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的分异趋势特征;多核心的网络联结格局明显,空间联系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在成渝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初具雏形的网络结构;在内源力(经济规模、工业基础、创新驱动、专业化程度)以及外向力(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并基于中心城市物流优势构建了层级化的轴辐式网络结构,以沪苏杭、汉长和成渝的一级轴心城市,和以南京、无锡、合肥,南昌,昆明、贵阳等二级轴心城市形成了三大城市群物流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阳  黄晓东  丁志伟  
在县域尺度下,以长江经济带719个县(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构建以信息化发展环境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技术创新支撑、信息网络消费水平4个层次9个具体指标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县域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空间聚类分布上看,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平东西地区差异显著,呈现出一个核心发展片区,多个副核心中心,整体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格局;(2)从空间关联格局上看,长江经济带信息化水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以显著HH区与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主要在金华、绍兴、温州、苏州、南通、常州等地区的县(市)分布;显著LL区主要在全椒县、和县、枞阳县等分布;(3)从核密度估计上看,随着搜索半径的扩大,长江经济带县域信息化水平空间层次性趋于明显,由最初长三角地区的两个高密度值区转变为多核心-边缘结构,最终形成高密度值片区;(4)从影响因素的解读看,区位条件的差异化影响明显,经济基础的支撑作用强,工业化、科技化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相匹配,政策的引领作用强但不同水平区作用效果不一,人才与科技支撑在中西部地区需要大力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乡收入差距区在中部、东部基本上变化为中等、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近期这两个类型区几乎消失。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在川西、滇西以及滇南形成连绵分布区,近期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显著LL区在中部、东部的分布范围在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近期集聚效应明显增加,近期显著LL区明显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另一个是在长三角地区。4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支撑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起一定的"阻碍"作用,战略政策的支持起宏观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