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2)
- 2023(14879)
- 2022(12895)
- 2021(11841)
- 2020(9964)
- 2019(22798)
- 2018(22642)
- 2017(43870)
- 2016(23597)
- 2015(26549)
- 2014(26574)
- 2013(26385)
- 2012(24412)
- 2011(22270)
- 2010(22493)
- 2009(20915)
- 2008(20163)
- 2007(17795)
- 2006(15873)
- 2005(14325)
- 学科
- 济(114766)
- 经济(114634)
- 管理(71448)
- 业(62956)
- 企(52937)
- 企业(52937)
- 方法(42674)
- 数学(36912)
- 数学方法(36553)
- 地方(27350)
- 中国(26219)
- 农(25386)
- 财(24937)
- 业经(23516)
- 学(23215)
- 制(21639)
- 环境(17157)
- 农业(17074)
- 体(16532)
- 地方经济(16192)
- 和(16181)
- 贸(16136)
- 贸易(16125)
- 理论(15618)
- 融(15515)
- 金融(15511)
- 易(15506)
- 银(15197)
- 银行(15156)
- 务(14808)
- 机构
- 大学(342908)
- 学院(341223)
- 济(144635)
- 经济(141581)
- 管理(134001)
- 研究(119062)
- 理学(115490)
- 理学院(114169)
- 管理学(112389)
- 管理学院(111762)
- 中国(87519)
- 京(73267)
- 科学(71737)
- 财(66134)
- 所(59718)
- 江(54546)
- 研究所(54149)
- 中心(52651)
- 财经(52305)
- 农(51173)
- 业大(48261)
- 经(47256)
- 北京(45874)
- 范(44941)
- 师范(44554)
- 经济学(44014)
- 院(43426)
- 州(40692)
- 农业(39553)
- 经济学院(39233)
- 基金
- 项目(230701)
- 科学(181984)
- 研究(170932)
- 基金(167439)
- 家(144937)
- 国家(143772)
- 科学基金(123630)
- 社会(108985)
- 社会科(103260)
- 社会科学(103232)
- 省(90188)
- 基金项目(88903)
- 自然(78887)
- 教育(77321)
- 自然科(76916)
- 自然科学(76901)
- 自然科学基金(75496)
- 划(75020)
- 编号(69492)
- 资助(68527)
- 成果(56801)
- 重点(51805)
- 部(51103)
- 发(50116)
- 课题(48155)
- 创(47573)
- 国家社会(44768)
- 制(44686)
- 创新(44530)
- 教育部(43962)
- 期刊
- 济(168216)
- 经济(168216)
- 研究(105669)
- 中国(65922)
- 学报(50954)
- 管理(50919)
- 财(49993)
- 科学(48043)
- 农(46459)
- 大学(38842)
- 学学(36638)
- 教育(36118)
- 农业(31787)
- 融(30325)
- 金融(30325)
- 技术(30117)
- 经济研究(26556)
- 财经(26332)
- 业经(25302)
- 经(22509)
- 问题(21153)
- 技术经济(17676)
- 理论(16782)
- 图书(16233)
- 科技(15971)
- 现代(15797)
- 资源(15498)
- 业(15361)
- 贸(15099)
- 实践(15029)
共检索到512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德才 张瑛 李智江
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是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的关键一步,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合作现状,提出长江经济带合作机制研究应是多样并存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需基于三大次区域的区域合作进行制定。另一方面,文章构建了包含主体机制、制度化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机制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郝寿义 程栋
区域合作机制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区域合作路径的分析,可以清晰发现我国区域合作机制失灵的逻辑障碍:地方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区域主体,在区域合作中存在"越位"和"缺位",竞争过度而合作不足。这一情况的改善有赖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结合长江经济带三大次区域合作现状,应从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分配机制和补偿机制四方面努力完善长江经济带经济合作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文章利用引力模型、泰尔指数、模糊聚类以及轴辐式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特征、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轴辐式网络构建,并利用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综合能力逐年上升,区域间联系强度也在不断增长,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的分异趋势特征;多核心的网络联结格局明显,空间联系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在成渝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初具雏形的网络结构;在内源力(经济规模、工业基础、创新驱动、专业化程度)以及外向力(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并基于中心城市物流优势构建了层级化的轴辐式网络结构,以沪苏杭、汉长和成渝的一级轴心城市,和以南京、无锡、合肥,南昌,昆明、贵阳等二级轴心城市形成了三大城市群物流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伟 孙长学 安淑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区域战略之一,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之间的协调难题。从根本上说,省际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为此,需要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构建省际协商合作的五大机制,实现省际协商合作加快推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周世锋 张旭亮
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打造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新平台。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带的龙头,通过产业协同发展,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以资本为纽带,协同打造港航物流、重化工业、健康休闲等若干区域产业合作链条,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合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伟 孙长学 安淑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三大区域战略之一,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之间的协调难题。从根本上说,省际协调是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为此,需要全面把握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构建省际协商合作的五大机制,实现省际协商合作加快推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区域互惠互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可有效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形成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一、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长江经济带作为典型的流域经济形态,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辉
作为东北三省的重要区域,东北东部经济带承担着东北全面振兴和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重任,历经多年发展,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建立多维度的空间布局、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现代新型产业体系、东北亚国际合作核心区、配套互通的绿色大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东北东部经济带区域合作水平。
关键词:
东北东部经济带 区域合作 开发开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徐羽 陈琳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 曾蓼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及变动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区域商贸流通业差异逐步拉大。最后指出,各省市应加强合作,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丽 曾蓼
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4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及变动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区域商贸流通业差异逐步拉大。最后指出,各省市应加强合作,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霞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关系一直受到我国的重视。本文通过选取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的九个基础指标,构建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评测得到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态效率值,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有所改善,且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生态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下游、中游和上游三大区域生态效率逐次递减。在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进步和地区因素能有效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效率 Tobi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