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39)
2023(23047)
2022(19325)
2021(17719)
2020(15096)
2019(34131)
2018(33698)
2017(64410)
2016(35253)
2015(39540)
2014(39257)
2013(38686)
2012(35331)
2011(31815)
2010(31849)
2009(29772)
2008(29225)
2007(26056)
2006(23243)
2005(20914)
作者
(104033)
(86790)
(86109)
(82012)
(55283)
(41536)
(39038)
(33945)
(33092)
(31033)
(29724)
(29264)
(27868)
(27611)
(26989)
(26609)
(25886)
(25740)
(24982)
(24946)
(21665)
(21589)
(21164)
(19894)
(19532)
(19333)
(19267)
(19142)
(17592)
(17097)
学科
(154321)
经济(154125)
(111768)
管理(110103)
(96975)
企业(96975)
方法(63318)
数学(52424)
数学方法(51769)
(42052)
(41837)
业经(39098)
中国(38385)
(32269)
地方(31507)
(30416)
农业(28889)
(27570)
财务(27484)
财务管理(27438)
企业财务(26045)
理论(25993)
(24714)
贸易(24699)
(24130)
技术(24054)
(23933)
(22763)
环境(22146)
(21999)
机构
学院(506890)
大学(504930)
(206837)
经济(202603)
管理(194591)
研究(172303)
理学(167375)
理学院(165484)
管理学(162487)
管理学院(161555)
中国(129290)
科学(107845)
(107524)
(96603)
(90880)
(88100)
研究所(80079)
(79525)
业大(78756)
中心(77406)
财经(76525)
农业(71451)
(69473)
北京(66995)
(64719)
师范(63947)
经济学(62933)
(62215)
(60895)
财经大学(56537)
基金
项目(340558)
科学(266544)
基金(246165)
研究(244106)
(216705)
国家(214867)
科学基金(183663)
社会(154552)
社会科(146374)
社会科学(146333)
(134274)
基金项目(129817)
自然(120434)
自然科(117645)
自然科学(117611)
自然科学基金(115489)
教育(112722)
(112384)
资助(101564)
编号(98015)
成果(79303)
重点(77037)
(74337)
(72807)
(71285)
课题(68421)
创新(66343)
科研(65243)
国家社会(63829)
教育部(63351)
期刊
(235066)
经济(235066)
研究(148853)
中国(98306)
学报(85395)
(83495)
(77138)
管理(76206)
科学(76087)
大学(64579)
学学(61307)
农业(56577)
教育(53420)
技术(45527)
(44751)
金融(44751)
财经(38635)
业经(38260)
经济研究(37257)
(33264)
(31094)
问题(30461)
技术经济(25963)
(25058)
科技(23936)
现代(23195)
统计(22869)
商业(22322)
(22301)
理论(22134)
共检索到755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云岭  邓洲  魏继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璐  牟仁艳  胡树华  张权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2012—2015年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探索制造业两种不同模式的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创新综合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其作用路径不同。专业化集聚对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只对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全国类似;中部地区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多样化集聚通过影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正向影响创新综合效率;西部地区专业化集聚通过影响规模效率正向影响创新综合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乔海曙  胡文艳  钟为亚  
笔者从产业集聚来源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中介变量——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之间的理论模型。笔者以2000年~2010中国省域制造业2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区分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运用系统GMM方法分别探究其与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专业化产业集聚相对多样化产业集聚更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过度产业竞争下专业化产业集聚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  
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在测算出制造业集聚水平和环境效率的基础上,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制造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正楚  蔡湘杰  潘红玉  刘亚威  
产业协同集聚是否成为优化制造业创新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基于2013~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称之为“两产业协同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不同创新效率指数影响结果不一,两产业协同集聚与技术进步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技术效率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解技术效率指数得出,两产业协同集聚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得出的启示是:应该积极引导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挥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业服务制造业能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运用Sys-GMM法实证研究了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出口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的影响,结果发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均促进了出口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提高,其中专业化集聚更有助于出口集约边际提高,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出口拓展边际提高。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各自显著地促进了出口集约边际增长,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提高出口拓展边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出口拓展边际增长,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各自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出口集约边际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更有助于出口集约边际增长,其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提高出口拓展边际,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出口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品  李良智  赵立昌  
采用2006—2009年江西省11地级市20个制造业构成的时间—地区—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并运用新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拐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加工制造业较非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非加工制造业较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集聚水平;要素禀赋高的鄱阳湖地区较要素禀赋低的非鄱阳湖地区可以达到更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水平;江西省11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时的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对我国各省区专业化水平、制造业各行业的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3—2003年间我国各省份的专业化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制造业大部分行业集中程度提高,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上升。在制造业各行业集中程度和整个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中,引入SP指数,结果显示这一指标的引进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陈博潮  雷佳祺  
借鉴Hsieh和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框架,在测算企业生产要素扭曲的基础上,估算不同的经济集聚类型对要素投入扭曲的影响,并进一步量化要素配置效率变化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专业化集聚提高企业要素配置效率,多样化集聚加剧企业要素错配。专业化集聚幅度提高1%,企业资本要素投入扭曲下降0. 061 7%、劳动要素投入扭曲下降0. 016 1%;多样化集聚幅度提高1%,资本要素投入扭曲上升1. 107%、劳动要素投入扭曲上升0. 305%。(2)经济集聚通过矫正或恶化企业要素扭曲影响企业规模,进而使宏观经济效率发生变动。量化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年均提升幅度为0. 47%;多样化集聚则会降低总量生产率,年均拖累效应达到1. 78%。(3)不同集聚类型的资源配置效应有很强的异质性,西部地区、外资企业从专业化集聚经济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港澳台企业从多样化集聚经济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拖累效应更小。研究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不同集聚经济类型影响经济效率微观机制的新视角,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与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风  叶密  熊玮  
本文梳理了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方面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新的指标,利用相关指标测度了2000~2013年我国制造业集聚、地区专业化和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发现,侧重于行业角度的指标与地区角度的指标得出不同的集聚趋势,行业集聚与区域集聚基本呈反向关系,与地区专业化的走势非常接近。从行业角度看,行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结构差异化趋势较为相似;而从地区角度看,区域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结构差异化趋势大致呈反向关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籍磊  陈立泰  叶长华  
本文在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影响机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7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金融发展存在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集聚通过促进产业发展、社会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提升、就业人口的增加以及就业人员收入的提升促进城镇化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发展及政府支出水平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而工业发展、政府支出及医疗水平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城镇化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晨宇  汤爽爽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培育江苏省在产业中的竞争力。采用区位熵和修正的EG指数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整体及其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集聚的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在区域间的集聚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2)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物联网业、集成电路业和新型显示业是集聚程度最高的小类产业。(3)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受多种因子共同驱动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地区政策因素成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且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探测的影响力均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地方财政支出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交互影响力水平最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