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1)
- 2023(17750)
- 2022(15079)
- 2021(13693)
- 2020(11733)
- 2019(26602)
- 2018(26449)
- 2017(51144)
- 2016(27363)
- 2015(30621)
- 2014(30344)
- 2013(30280)
- 2012(27881)
- 2011(25258)
- 2010(25499)
- 2009(24208)
- 2008(23819)
- 2007(21373)
- 2006(19315)
- 2005(17693)
- 学科
- 济(133441)
- 经济(133274)
- 业(99445)
- 管理(96493)
- 企(88598)
- 企业(88598)
- 方法(52073)
- 数学(41915)
- 数学方法(41532)
- 财(36477)
- 业经(35331)
- 农(34903)
- 中国(29511)
- 地方(28104)
- 制(26166)
- 务(24837)
- 学(24801)
- 财务(24768)
- 财务管理(24736)
- 农业(24329)
- 企业财务(23476)
- 和(21569)
- 环境(21389)
- 技术(21255)
- 理论(20725)
- 划(20426)
- 体(20125)
- 贸(19453)
- 贸易(19441)
- 易(18775)
- 机构
- 学院(403954)
- 大学(402073)
- 济(173117)
- 经济(169687)
- 管理(161514)
- 理学(138644)
- 理学院(137171)
- 管理学(135192)
- 研究(134940)
- 管理学院(134447)
- 中国(103073)
- 京(85564)
- 财(81638)
- 科学(80790)
- 所(67744)
- 江(64598)
- 财经(64397)
- 农(64030)
- 研究所(61037)
- 中心(60161)
- 经(58279)
- 业大(57322)
- 北京(53354)
- 经济学(52655)
- 农业(49893)
- 范(49586)
- 师范(49139)
- 院(48883)
- 州(48472)
- 财经大学(47426)
- 基金
- 项目(265618)
- 科学(210426)
- 研究(195867)
- 基金(194530)
- 家(167830)
- 国家(166427)
- 科学基金(144647)
- 社会(126392)
- 社会科(119829)
- 社会科学(119796)
- 省(103848)
- 基金项目(103048)
- 自然(92789)
- 自然科(90568)
- 自然科学(90549)
- 自然科学基金(88938)
- 教育(87690)
- 划(85165)
- 资助(79700)
- 编号(78563)
- 成果(63219)
- 重点(59003)
- 部(58754)
- 发(56902)
- 创(56523)
- 课题(53712)
- 创新(52281)
- 国家社会(52243)
- 制(51580)
- 教育部(50682)
- 期刊
- 济(203417)
- 经济(203417)
- 研究(123691)
- 中国(76278)
- 财(65668)
- 管理(65107)
- 农(59250)
- 学报(58861)
- 科学(55916)
- 大学(45397)
- 学学(43187)
- 农业(40576)
- 融(36669)
- 金融(36669)
- 教育(36593)
- 技术(35741)
- 财经(33052)
- 业经(32786)
- 经济研究(31923)
- 经(28380)
- 问题(25923)
- 技术经济(22682)
- 业(22311)
- 现代(20088)
- 理论(18891)
- 贸(18596)
- 世界(18576)
- 商业(18510)
- 科技(18319)
- 资源(17627)
共检索到609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
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在测算出制造业集聚水平和环境效率的基础上,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制造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集聚 环境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EG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正楚 蔡湘杰 潘红玉 刘亚威
产业协同集聚是否成为优化制造业创新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基于2013~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称之为“两产业协同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不同创新效率指数影响结果不一,两产业协同集聚与技术进步指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技术效率指数呈现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解技术效率指数得出,两产业协同集聚能有效促进制造业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规模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得出的启示是:应该积极引导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挥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业服务制造业能力,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恺钧 王婵
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6年的数据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对双向FDI影响环境污染的基于环境规制水平门限特征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IFDI和OFDI都能有效地降低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水平,但在不同的环境规制水平下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较高或者较低的环境约束水平都会抑制I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和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会阻碍环境改善效应的充分发挥。因此,只有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使双向FDI最大化地发挥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云岭 邓洲 魏继石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获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的启示,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城市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在考虑空间关联性之后的不同作用结果。利用2005—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环境污染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还是二氧化硫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三种污染物中能够带来显著负作用的是固体废弃物污染,而其余两种的负作用并不显著;在一定量的积累下,环境污染会对制造业集聚构成威胁,并且这种威胁受环境污染总量和环境规制力度的约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幸怡
基于2003—2019年10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的技术创新效应,这在替换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面板分位数估计和克服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中始终成立;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变小,同时在东部和大型城市中最强,而西部和中小型城市则最弱且不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和技术创新存在愈加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协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技术创新,但对邻近城市则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这在不同权重矩阵下仍成立。因此,应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积极发挥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杨梅 王珏
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从追求数量、粗放式扩张模式向追求质量和环境效益的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其实质是实现二者绝对脱钩.本文运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年~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Tapio脱钩弹性指数首先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效应,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其次运用Stata 15.1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经济集聚、人口集聚、环境规制等驱动因素对脱钩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影响脱钩状态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1)从时间分异来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从2006年~2017年整体呈现为绝对脱钩-扩张负脱钩-绝对脱钩的周期性特征.多数省市在2017年脱钩程度都最高.2)从空间分异来看,脱钩指数平均值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的省市包括湖南、四川、浙江和重庆,所有省市最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都处于绝对脱钩状态,预示良好的绝对脱钩发展趋势.3)从脱钩的驱动因素来看,经济集聚与脱钩为"倒U"型曲线关系;人口集聚与脱钩为"U"型曲线关系;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脱钩发展,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创新进而助推其脱钩,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对脱钩的影响力度远大于技术创新;此外,"倒U"型曲线关系显著存在于脱钩指数和人均GDP之间.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适当提高经济集聚水平,保持适当的人口集聚度,制定适当环境规制政策,积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脱钩效应 驱动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维祥 杨蕾 刘程军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刘堂发 唐利 林基
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显现上升趋势,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存有明显差距,呈现阶梯状分布与板块聚类变动特征;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三种环境规制强度区间条件下,中等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提升生态福利绩效,低环境规制强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无显著影响,高环境规制强度会降低生态福利绩效。基于此,提出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施适宜的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以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福利绩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传清 高坤
选取2011~2019年全国30省份高技术制造业面板数据,根据“波特假说”,采用产出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双向固定效应的β收敛面板模型测度30省份高技术制造业环境效率,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环境效率收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强度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上中下游地区环境效率逐级递增;环境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β收敛,环境规制经过短期累积对环境效率增长和收敛具有驱动作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存在“环境规制—创新投资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创新效益显现—环境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环境效率,应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和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循序渐进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强化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创新补偿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然 原毅军
本文利用STIRPAT随机模型,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基于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两个方面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倒"U"形影响效应,即当制造业集聚未达到"门槛值"之前,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一旦集聚水平超过"门槛值",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才能够显现。此外,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倒"U"形曲线"门槛值"位置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位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制造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本文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及行业异质性。其中,相比于中西部省份,东部省份制造业集聚表现出更为显著加剧环境污染的作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东部省份表现出对环境污染更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省份抑制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集聚 环境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