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87)
- 2023(21276)
- 2022(17974)
- 2021(16391)
- 2020(13886)
- 2019(31726)
- 2018(31310)
- 2017(60535)
- 2016(32442)
- 2015(36402)
- 2014(35919)
- 2013(35608)
- 2012(32651)
- 2011(29390)
- 2010(29498)
- 2009(27724)
- 2008(27274)
- 2007(24231)
- 2006(21755)
- 2005(19552)
- 学科
- 济(149817)
- 经济(149636)
- 业(108953)
- 管理(106660)
- 企(94953)
- 企业(94953)
- 方法(62143)
- 数学(51683)
- 数学方法(51076)
- 财(40858)
- 农(40228)
- 业经(38082)
- 中国(35704)
- 地方(30703)
- 制(30175)
- 农业(27774)
- 学(27731)
- 务(27175)
- 财务(27093)
- 财务管理(27045)
- 企业财务(25677)
- 贸(23722)
- 贸易(23707)
- 理论(23661)
- 和(23147)
- 技术(23021)
- 易(22942)
- 体(21748)
- 银(21180)
- 划(21170)
- 机构
- 学院(467361)
- 大学(465457)
- 济(197237)
- 经济(193199)
- 管理(186297)
- 理学(160170)
- 理学院(158476)
- 管理学(155908)
- 管理学院(155023)
- 研究(153446)
- 中国(118216)
- 京(98145)
- 财(93562)
- 科学(91432)
- 所(75959)
- 财经(73953)
- 江(73419)
- 农(72798)
- 中心(69992)
- 研究所(68371)
- 经(67092)
- 业大(65957)
- 北京(61383)
- 经济学(60196)
- 范(58578)
- 师范(58014)
- 农业(56482)
- 州(56188)
- 院(56066)
- 财经大学(54673)
- 基金
- 项目(310130)
- 科学(245590)
- 研究(229495)
- 基金(226231)
- 家(195259)
- 国家(193584)
- 科学基金(168260)
- 社会(147262)
- 社会科(139594)
- 社会科学(139555)
- 省(120890)
- 基金项目(119075)
- 自然(107765)
- 自然科(105251)
- 自然科学(105225)
- 教育(104978)
- 自然科学基金(103371)
- 划(100257)
- 编号(93438)
- 资助(93225)
- 成果(75742)
- 重点(68995)
- 部(68802)
- 发(66185)
- 创(65336)
- 课题(63898)
- 国家社会(60849)
- 创新(60601)
- 教育部(59626)
- 制(59143)
- 期刊
- 济(225972)
- 经济(225972)
- 研究(140365)
- 中国(89047)
- 财(74897)
- 管理(73425)
- 学报(67936)
- 农(66710)
- 科学(63931)
- 大学(53132)
- 学学(50234)
- 教育(46383)
- 农业(45380)
- 融(43881)
- 金融(43881)
- 技术(42849)
- 财经(37604)
- 业经(36603)
- 经济研究(35769)
- 经(32284)
- 问题(28822)
- 技术经济(25036)
- 业(24558)
- 图书(22920)
- 现代(22039)
- 统计(21893)
- 理论(21745)
- 贸(21694)
- 商业(21300)
- 版(20776)
共检索到702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予川 戴承 张金鑫
以中国长江经济带的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前四个分行业,将长江经济带的9省2市按照地域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通过分行业分地区分析这四大分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定量研究了这四大制造分行业服务转型的路径选择问题,绘制出这四大分行业服务转型路径的微笑曲线图谱,给出了长江经济带分行业分地区上市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路径的选择方向及其转型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予川 戴承 张金鑫
以中国长江经济带的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前四个分行业,将长江经济带的9省2市按照地域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区域,通过分行业分地区分析这四大分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定量研究了这四大制造分行业服务转型的路径选择问题,绘制出这四大分行业服务转型路径的微笑曲线图谱,给出了长江经济带分行业分地区上市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路径的选择方向及其转型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晓莉 耿思莹 李刚
改革开放40年来,制造业发展迅猛: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工业出口能力大大提高、部分产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制造业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高端产品与服务,供需严重不匹配。基于微笑曲线理论,回顾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历程,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三方面转型升级路径,分别是加强技术创新、重塑自身品牌和培育智能制造,以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实现制造业企业从微笑曲线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跃迁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制造业 改革开放 微笑曲线 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月 秦可德 徐长乐
利用"微笑曲线"指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众多研究者的选择,且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向两端攀升,而对"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则较为鲜见。用创新论、劳动论、市场论阐释了"微笑曲线"的成因,并以此作为突破影响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基础理论,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遵循竞争优势理论,针对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好做优精细复杂的行业、转移出去粗放简单的行业,同时,还应该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健壮 朱婷婷 郑雯妤
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在不同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价值链曲线。考虑到研发、制造和营销环节的附加值无法直接得到,本文以这3个环节的投入与利润间的回归系数代表附加值水平,通过绘制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价值链曲线发现:(1)"微笑曲线"并非制造业价值链曲线的普遍特征,制造业价值链曲线存在着从U型到倒U型的8种情形;(2)形成这8种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链曲线各环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而国内、国际市场起着调节作用;(3)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升级并非制造业升级路径的普遍选择,不同制造业应参考价值链曲线选择升级方向。
关键词:
价值链曲线 微笑曲线 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德升 刘峰 陈志
鉴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理论的不足,将科技水平变量引入传统微笑曲线模型,发现传统微笑曲线理论和倒微笑曲线理论仅描述了产业链附加值分布图的一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微笑曲线理论,即新微笑曲线理论。此外,基于新微笑曲线理论,提出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3个重要启示:(1)无论选择哪一条转型升级路径,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科技创新及提升科技水平均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2)价值链高端和低端的划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只要加大生产制造环节的科技投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大幅提升其科技水平,在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转型升级 新微笑曲线理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关键词: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
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在测算出制造业集聚水平和环境效率的基础上,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制造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集聚 环境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袁凯华
本文利用1995—2011年OECD国家(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在区分贸易方式后测算和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国内销售、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部门的产业上游度和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变动特征,并研究了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国内增值收益之间的产业“微笑曲线”关系。研究发现:①我国制造业产业“上游化”趋势明显,上游度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国内销售、一般出口和加工出口;②国内销售和一般出口部门的国内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加工出口部门的国内增加值率则大幅提升;③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并非一成不变,产业“微笑曲线”不具有通用意义,并且贸易方式、时间演化和要素密集等异质性特征对于制造业的价值链曲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环节的连续、多点嵌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宾厚 姚秋茹 李娇 王欢芳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从环境规制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亟待深入。为此,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20年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区域碳排放效率及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1个省市的平均碳排放效率由2000年的0.811下降至2020年的0.511,整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上海市的碳排放效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两业融合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的融合水平较高,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分化;两业融合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负向调节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两业融合,打造高端绿色化产业园,并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茜
中国制造业在规模上超越美国的同时,又受到国际经济低迷、核心技术缺失、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的冲击。本文以"微笑曲线"理论为切入点,从制造业产品类别与产品架构的角度,选取1991-2011年的相关贸易数据,对中国与制造业传统强国在制造环节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中国是否应改变"世界制造车间"的道路,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接着,本文又引入日本"倒微笑曲线",进一步探讨制造环节是否具有利润空间。研究表明,中国的制造能力依然有限,特别是"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制造能力还很弱,发展好制造环节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回报。因此,有必要继续把"世界制造车间"的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
微笑曲线 制造业 模块型 一体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玲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利用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表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制造业服务化率以及细分制造业国内服务化率、进口服务化率,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与中上游区域相比不仅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反而表现出比较劣势。其具体特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中游区域制造业批发零售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上游区域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化,金融服务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化比较优势突出。制造业进口服务化率总体较低,主要仍以制造业国内服务化为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涛 成春林
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对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影响进行了计量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除重庆市外,区域银行业发展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尽管银行信贷总规模发展迅速,但信贷资金没有合理流向制造业;证券业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较弱;上游地区金融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支持明显优于下游各省市,但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伏虎
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范围内11个省级行政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和区际市场依存度对于制造业结构变迁作用效果的梳理,考察了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由于区级市场交易影响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水平变动对于区域制造业升级的相对效率及其作用强度,以长江经济带沿线为例验证了创新能力空间溢出的关联性。本研究强调空间层面区际市场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效果的关键变量,据此提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的跨界融合、互动融合、集成融合的实施思路与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志萍 幸怡
基于2003—2019年108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显著正向的技术创新效应,这在替换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面板分位数估计和克服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中始终成立;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变小,同时在东部和大型城市中最强,而西部和中小型城市则最弱且不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和技术创新存在愈加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协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技术创新,但对邻近城市则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这在不同权重矩阵下仍成立。因此,应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发展,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积极发挥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