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1)
- 2023(15598)
- 2022(13401)
- 2021(12379)
- 2020(10452)
- 2019(23765)
- 2018(23600)
- 2017(44995)
- 2016(24120)
- 2015(26911)
- 2014(26125)
- 2013(25847)
- 2012(24059)
- 2011(22053)
- 2010(22298)
- 2009(20462)
- 2008(19675)
- 2007(17355)
- 2006(15469)
- 2005(13489)
- 学科
- 济(114330)
- 经济(114226)
- 管理(71043)
- 业(66213)
- 企(55805)
- 企业(55805)
- 方法(44595)
- 数学(38273)
- 数学方法(37844)
- 地方(27042)
- 中国(26999)
- 农(25410)
- 学(24895)
- 业经(23822)
- 财(22437)
- 技术(20320)
- 农业(17498)
- 制(17129)
- 理论(17039)
- 环境(16639)
- 贸(16489)
- 贸易(16475)
- 和(16346)
- 地方经济(15852)
- 易(15805)
- 融(14997)
- 金融(14994)
- 银(14624)
- 银行(14577)
- 划(14230)
- 机构
- 大学(347851)
- 学院(345284)
- 济(144338)
- 经济(141394)
- 管理(136529)
- 研究(120346)
- 理学(118537)
- 理学院(117130)
- 管理学(115079)
- 管理学院(114453)
- 中国(87031)
- 科学(74890)
- 京(74223)
- 财(63014)
- 所(60417)
- 研究所(55388)
- 江(54508)
- 农(53272)
- 中心(52755)
- 财经(50895)
- 业大(50575)
- 范(46753)
- 师范(46329)
- 经(46164)
- 北京(46123)
- 经济学(44050)
- 院(43940)
- 农业(41547)
- 州(41004)
- 经济学院(39454)
- 基金
- 项目(238466)
- 科学(188937)
- 基金(173801)
- 研究(173578)
- 家(151784)
- 国家(150571)
- 科学基金(129776)
- 社会(111050)
- 社会科(105311)
- 社会科学(105283)
- 省(93796)
- 基金项目(92931)
- 自然(84315)
- 自然科(82365)
- 自然科学(82346)
- 自然科学基金(80868)
- 教育(78566)
- 划(78251)
- 资助(70337)
- 编号(69004)
- 成果(55586)
- 重点(53552)
- 创(52643)
- 部(52091)
- 发(51584)
- 创新(48561)
- 课题(48130)
- 国家社会(45729)
- 科研(44817)
- 教育部(44641)
- 期刊
- 济(163157)
- 经济(163157)
- 研究(104787)
- 中国(64927)
- 学报(54235)
- 管理(52176)
- 科学(51417)
- 农(47516)
- 财(45762)
- 大学(40712)
- 学学(38392)
- 教育(37143)
- 农业(33083)
- 技术(30304)
- 融(28115)
- 金融(28115)
- 经济研究(26664)
- 财经(25179)
- 业经(24997)
- 经(21625)
- 问题(20597)
- 技术经济(18921)
- 科技(18047)
- 图书(17617)
- 业(17289)
- 理论(16229)
- 现代(16154)
- 资源(15845)
- 商业(15404)
- 版(14992)
共检索到508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维祥 杨蕾 刘程军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骆康 郭庆宾 刘耀彬
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由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线性模式转向合作的空间网络模式,探究其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剖析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形成的原因,对区域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格局及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东向西梯次变弱,且具有明显"领导型—追赶型—跟随型"的特征;(2)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空间网络联系愈来愈密集,网络密度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等级、网络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3)中心度排名前十位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与其他城市空间网络联系较多,并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和扮演支配者角色;(4)包含上海、苏州等33个城市的板块一属于"净溢出"板块,包含重庆、成都等26个城市的板块二属于"双向溢出"板块,包含武汉、长沙等41个城市的板块三属于"经纪人"板块,包含贵阳、昆明等29个城市的板块四属于"净受益"板块。鉴于此,从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核心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和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平台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杨蕾 刘程军
文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为例,结合2004-2014年的专利授权量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创新活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活度波动上升,地区间的差异平稳扩大且具有收敛趋势,区域间的创新活度趋于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活度远远大于中三角和成渝两大城市群的创新活度之和;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呈现"V"字空间形态,强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外周城市;创新活度的空间指向性较为明显,其呈现"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空
关键词:
创新活度 长江经济带 空间分异 门槛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杨蕾 刘程军
文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为例,结合2004-2014年的专利授权量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创新活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活度波动上升,地区间的差异平稳扩大且具有收敛趋势,区域间的创新活度趋于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活度远远大于中三角和成渝两大城市群的创新活度之和;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呈现"V"字空间形态,强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外周城市;创新活度的空间指向性较为明显,其呈现"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趋势特征;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空间组团分布的地理特征,其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变化呈"N"字型态势,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基本稳定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具有扩散的趋势,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分别集中在长江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导向对创新活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经济基础对创新活度具有"U"字型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导向对创新活度的负向门槛效应则呈现倒"U"字型。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活度 长江经济带 空间分异 门槛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刚 杨蕾 刘程军
文章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为例,结合2004-2014年的专利授权量数据,利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创新活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创新活度波动上升,地区间的差异平稳扩大且具有收敛趋势,区域间的创新活度趋于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活度远远大于中三角和成渝两大城市群的创新活度之和;创新活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呈现"V"字空间形态,强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外周城市;创新活度的空间指向性较为明显,其呈现"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的空
关键词:
创新活度 长江经济带 空间分异 门槛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周西一敏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商指数测度制造业集聚水平,从大气环境、水环境、能源消耗3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环境污染指数;在厘清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水平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游地区城市环境污染改善速度高于中上游地区。(3)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中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表现出先促增、后抑制、再加剧的“N”型曲线关系,而上游地区制造业集聚仍处于加剧污染的阶段。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发展,应统筹兼顾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因地制宜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标准,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松 孙林
协同创新是区域科技的发展方向,科技资源是协同创新的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密集,并具有高度的协同创新优势,但亟需将两种优势协同配置,形成更加高端的竞争力。为了使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资源集聚和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集聚与协同创新模型,并从政府、企业、高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协同创新 资源集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松 孙林
协同创新是区域科技的发展方向,科技资源是协同创新的支撑。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密集,并具有高度的协同创新优势,但亟需将两种优势协同配置,形成更加高端的竞争力。为了使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资源集聚和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集聚与协同创新模型,并从政府、企业、高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协同创新 资源集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佳 李怀政
借助区位熵衡量物流产业集聚,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具有积极影响,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够显著,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就如何发展长江经济带区际贸易、完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物流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武艳 周依甸
创新是国家发展第一动力,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研究二者关系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全产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揭示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多种空间矩阵分析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具有阶段性特征;(2)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从溢出效应来看,多样化集聚对经济水平相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应加快发展产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提高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多样化集聚对相邻区域创新效率的扩散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清 张诗凝
伴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采用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统计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工业集聚及其耦合关系对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及其与工业集聚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创新能力提升,而工业集聚对创新发展起到抑制作用。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尺度看,城镇化发展和城镇化—工业集聚耦合协调度提高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城镇化发展和工业集聚推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创新发展,城镇化进程促进长江上游地区创新发展,但工业集聚有抑制效应。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应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工业优化升级,促进城镇化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联动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天奇
本文结合对区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并利用长江经济带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11个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及其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并存,呈现两者较强程度的联动效应。基于此,本文为相关决策机构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联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