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5)
- 2023(11881)
- 2022(10227)
- 2021(9241)
- 2020(7951)
- 2019(18338)
- 2018(17877)
- 2017(33714)
- 2016(17924)
- 2015(20111)
- 2014(19657)
- 2013(19677)
- 2012(18781)
- 2011(17127)
- 2010(17456)
- 2009(16362)
- 2008(16089)
- 2007(14797)
- 2006(13032)
- 2005(11710)
- 学科
- 济(96806)
- 经济(96746)
- 管理(52614)
- 业(50607)
- 企(41582)
- 企业(41582)
- 方法(35648)
- 数学(31446)
- 数学方法(31214)
- 地方(24132)
- 中国(22362)
- 农(21097)
- 财(19164)
- 贸(19000)
- 贸易(18991)
- 易(18414)
- 学(18400)
- 业经(18129)
- 技术(18025)
- 地方经济(14841)
- 制(14333)
- 农业(14181)
- 出(13092)
- 环境(12616)
- 技术管理(12611)
- 和(12429)
- 融(12408)
- 金融(12406)
- 银(12123)
- 银行(12098)
- 机构
- 大学(263224)
- 学院(263202)
- 济(121940)
- 经济(119630)
- 管理(100122)
- 研究(93236)
- 理学(85700)
- 理学院(84669)
- 管理学(83412)
- 管理学院(82890)
- 中国(70106)
- 京(55212)
- 科学(55180)
- 财(52856)
- 所(47088)
- 江(45416)
- 研究所(42607)
- 中心(42323)
- 财经(41889)
- 农(41650)
- 经济学(39006)
- 经(37787)
- 业大(36785)
- 经济学院(35078)
- 范(34057)
- 北京(34054)
- 师范(33748)
- 院(33489)
- 农业(32499)
- 州(32321)
- 基金
- 项目(171416)
- 科学(136313)
- 研究(125835)
- 基金(124824)
- 家(108212)
- 国家(107350)
- 科学基金(92424)
- 社会(82735)
- 社会科(78616)
- 社会科学(78594)
- 省(68661)
- 基金项目(66708)
- 自然(57934)
- 教育(56790)
- 自然科(56633)
- 自然科学(56616)
- 划(56373)
- 自然科学基金(55608)
- 资助(49841)
- 编号(49337)
- 创(40514)
- 成果(39588)
- 发(38909)
- 重点(38886)
- 部(38112)
- 创新(37119)
- 课题(34899)
- 国家社会(34571)
- 教育部(32769)
- 科研(32393)
- 期刊
- 济(140417)
- 经济(140417)
- 研究(81612)
- 中国(53017)
- 财(41372)
- 管理(38250)
- 学报(37489)
- 农(36778)
- 科学(36093)
- 大学(28236)
- 学学(26623)
- 农业(24517)
- 教育(24487)
- 融(24303)
- 金融(24303)
- 技术(24176)
- 经济研究(23625)
- 财经(21414)
- 业经(20918)
- 经(18586)
- 问题(18471)
- 技术经济(16562)
- 贸(16345)
- 业(14160)
- 统计(13733)
- 国际(13559)
- 策(13274)
- 科技(13264)
- 商业(12966)
- 世界(12788)
共检索到404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伟 焦士兴 窦攀烽 姜海宁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自治州和2个直辖市为研究单元,用专利授权量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以前增加缓慢,其后迅速拉大,2012年后明显下降;相对差异在1994年以前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缓慢增加,2002年后增加显著,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2009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2)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高的地市数量变化不大,分布较为集中,但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建伟 石江江 王艳华 赵建吉
本文以县(市、区)作为空间分析单元,以专利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853个县域创新产出的时空特征进行ESDA分析。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前增长缓慢,其后增长迅猛,2012年后开始降低;相对差异呈现"增加—缩小—缓慢增加—缩小"的态势,其年度空间关联性呈增长趋势;(2)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县域分布呈现出分散、集中、相对集中扩散的态势,创新产出较高的县(市、区)为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区、经济发达县(市、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市区;(3)显著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稳定,局部变化明显,县(市、区)显著空间的关联类型以正相关类型为主,显著低低集聚关联类型占主导地位,低低集聚地区主要在西部地区,且有向中部扩展的态势;(4)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教育水平与研发投入、技术溢出与扩散、政策与制度因素的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辉 邱晨光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对本省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部分矩阵下对省际创新发展有负向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经费投入、人才投入与外商投资均对区域创新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加强区域技术联系与资源共享,打破数字经济在区域间创新发展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创新资源精准投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文章基于DEA和ESDA方法,实证分析了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哑铃"状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创新效率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显著集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上下游地区形成了较稳定的HH集聚区域,而中游地区则形成了较稳定的LL集聚区域。据此为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邃 万秉烛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为研究对象,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认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再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创新系统投入与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长江经济带总体产业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过程是有效的,按效率评价值将其地区分为三个类型:相对高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地区、中等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地区、相对低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地区,按类别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投入与产出 超效率DE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郁鸿胜
长江全长6 397千米,是世界第三大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九省二市。2015年,其土地面积为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3%;人口为5.9亿,占全国的43.7%;国内生产总值为30.53万亿元,占全国的45.12%,是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不同类型区的巨型经济带,放眼全球,受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檀菲菲 王飞跃 占华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评估,运用耦合引力模型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结构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整体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强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苏州等城市长期处于网络核心,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出现了武汉、长沙、重庆等次级网络中心;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四大板块,各板块间差异明显;城市开放程度、环境规制等差异因素对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地理距离等差异因素则呈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毛良虎 姜莹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通过架构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区位理论模型,揭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机理路径,并通过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解长江经济带1998—2016年科技创新规模、结构、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结果表明:平均意义上,科技创新规模提升1%,则会使本省经济水平提升0.0848%,近邻省份提高0.0473%。结构调整方面,在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下降1%,发明专利申请率提高1%,则会使本省经济增长提升0.1191%,近邻省份经济增长提升0.2289%。类似,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率下降1%,发明专利申请率提高1%,则会使本省经济增长提升0.0696%,近邻省份提升0.1521%。质量方面,三项专利授权率变化对经济的溢出都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丰龙 曾刚 叶琴 陈弘挺
现有城市地理研究主要基于重力模型、客货流网络和连锁模型等方法刻画城市网络。这些方法或是仅仅基于假设而可能与事实不符,或是数据难以获取,或是过于强调城市间的等级关系。通过引入合作专利数据,探索更加真实、平等的城市网络衡量方法。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创新联系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城市间的创新联系以公司间(尤其是总部-分支机构间)合作为主;城市间创新联系存在非对称性和空间差异;实际创新联系与重力模型估算的创新联系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相关系数不高;城市间创新联系的规模-位序符合Zipf定律,且存在两个无标度区;城市间创新联系受空间距离、行政级别、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等影响,反映了距离衰减定律、行政区经济和产业链分工等规律对城市创新联系的解释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圣云 林玉娟 罗玉婷
文章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指数分解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明显提高,尤其是2012年后提升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技术变化和纯技术变化对Malmquist指数提升的影响最大,科学技术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明显,上、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较高,中游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最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科技创新效率差异逐年缩小;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科技创新效率分为快速增长型、稳定型、上升型和发展型四种类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强 郑庆昌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生态环境有序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历程,而科技创新则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2007—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呈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已达良好协同水平,2009年后生态环境有序度开始低于科技创新有序度,是制约生态创新协同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子系统。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显示,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额、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博 周睿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定平 淦苏美
提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协调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从企业类型、环境因素等视角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政府R&D支出的增长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正向作用,但作用效应尚未达到显著状态;研发机构数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而外资企业与中国技术市场的互动效应尚不显著;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技术效率,却显著降低了内资及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效率;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最高,内资企业的规模效率最高。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贺 赵威 蔡冰冰 张荣荣 杨慧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