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4)
- 2023(13546)
- 2022(10803)
- 2021(9856)
- 2020(7848)
- 2019(17780)
- 2018(17563)
- 2017(33034)
- 2016(17445)
- 2015(19578)
- 2014(19428)
- 2013(19484)
- 2012(18550)
- 2011(17076)
- 2010(17741)
- 2009(16413)
- 2008(15966)
- 2007(14491)
- 2006(13584)
- 2005(12638)
- 学科
- 济(97276)
- 经济(97194)
- 农(50280)
- 业(49278)
- 管理(38289)
- 农业(33702)
- 地方(29810)
- 中国(27738)
- 企(25936)
- 企业(25936)
- 业经(24715)
- 方法(23272)
- 数学(20018)
- 数学方法(19878)
- 学(18144)
- 发(16780)
- 制(16608)
- 地方经济(16249)
- 银(14330)
- 银行(14315)
- 融(14193)
- 金融(14192)
- 贸(14059)
- 贸易(14045)
- 行(14017)
- 财(13542)
- 易(13468)
- 发展(13035)
- 环境(13034)
- 展(13007)
- 机构
- 学院(257879)
- 大学(249222)
- 济(115850)
- 经济(113506)
- 研究(99175)
- 管理(91940)
- 中国(77803)
- 理学(77037)
- 理学院(76092)
- 管理学(74916)
- 管理学院(74445)
- 农(60511)
- 科学(58788)
- 京(53995)
- 所(51088)
- 财(49136)
- 江(46283)
- 研究所(45912)
- 农业(45749)
- 中心(45650)
- 业大(41375)
- 财经(37254)
- 范(37097)
- 师范(36742)
- 院(34938)
- 经济学(34754)
- 北京(33912)
- 省(33868)
- 州(33792)
- 经(33515)
- 基金
- 项目(162715)
- 科学(127454)
- 研究(124566)
- 基金(114004)
- 家(99349)
- 国家(98390)
- 科学基金(82734)
- 社会(80008)
- 社会科(75333)
- 社会科学(75312)
- 省(67261)
- 基金项目(60246)
- 教育(54220)
- 划(54163)
- 编号(52380)
- 自然(48961)
- 自然科(47662)
- 自然科学(47654)
- 自然科学基金(46751)
- 资助(44569)
- 发(43447)
- 成果(42260)
- 重点(37524)
- 课题(37242)
- 发展(35504)
- 部(35044)
- 展(34943)
- 农(33830)
- 创(33741)
- 国家社会(33053)
- 期刊
- 济(152051)
- 经济(152051)
- 研究(82917)
- 农(64458)
- 中国(63556)
- 农业(43548)
- 学报(38460)
- 科学(37961)
- 财(34584)
- 管理(32996)
- 融(31169)
- 金融(31169)
- 大学(30175)
- 教育(30127)
- 业经(29622)
- 学学(28674)
- 技术(24099)
- 经济研究(22612)
- 业(21091)
- 问题(20002)
- 财经(18379)
- 世界(16020)
- 经(15986)
- 农村(15613)
- 村(15613)
- 农业经济(15521)
- 资源(14454)
- 经济问题(14159)
- 技术经济(14005)
- 版(13695)
共检索到423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米龙
文章从定量角度综合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判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农村经济发展范式转型的策略及建议。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农村及发展范式转型,要着力推动五个"转变",通过深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投入制度改革、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积极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和切实强化乡村建设,为长江经济带农村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村经济 特征 范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杨乾龙 曹智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揭示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结合农业农村发展范式及其演化的回顾,探讨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及其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不断提升,但产品产量和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良好态势,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较薄弱;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函待解决;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和动力源。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应充分吸收多功能农业生产和网络化乡村发展范式的有益成分,激发内生动力、整合外部动力,以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产加工优势区、特色农业产业带为关键目标,实现"七大转变",着力推进区域农业的多功能转型。深化相关改革、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创新创业、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村镇建设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学军,王合生
外向型经济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 年长江经济带外贸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03 % 。依据详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上中下游及省际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带外向型经济行业及地域空间结构特点,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特征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素质。人口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因素问题,它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所表现出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旧体制所积累和掩盖的一些隐性问题,在新体制下日益显性化,一些新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红
论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及其质量的相关理论,界定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属性,从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分享性、创新性、持续性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将长江经济带各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06-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从五个维度指数的变化来看,除经济发展持续性维度有所下降以外,经济发展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和分享性均呈现上升态势。由于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上升变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有效性和分享性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种走势,...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发展质量 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需求刚性增长使农产品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2005年增产1248亿斤。实现粮食连续7年增产,是1958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传浩 滕祥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彰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厚哲学意蕴。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增强系统性思维,推进全流域一体化发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力解决长江上游和支流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在生态危机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大保护 流域经济 流域治理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传浩 滕祥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彰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厚哲学意蕴。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增强系统性思维,推进全流域一体化发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力解决长江上游和支流生态环境建设的短板;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在生态危机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
大保护 流域经济 流域治理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涂建军 李琪 朱月 刘莉 向文
从不同视角解构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明晰区域经济差异的真实现状,有重点地推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并按尺度递减从全域、区域、省域、城市4个视角,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ESDA)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识别出经济差异重点区域。研究发现:(1)20002015年,全域经济差异以2010年为节点先增大后减小,且内部"两极分化"明显,经济空间演化与经济差异时序波动吻合,相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晨 张毅 陈丹玲
构建了城市集聚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逻辑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集聚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城市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呈现出普通地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基本格局。据此提出应鼓励中小规模城市集聚化发展,适度控制超大城市和特大规模城市过度集聚,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工具,创新科技应用,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实现城市集聚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有效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