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2)
- 2023(17342)
- 2022(14900)
- 2021(13782)
- 2020(11472)
- 2019(26127)
- 2018(26133)
- 2017(49678)
- 2016(26711)
- 2015(29926)
- 2014(29859)
- 2013(29781)
- 2012(27736)
- 2011(25391)
- 2010(25788)
- 2009(23949)
- 2008(23179)
- 2007(20640)
- 2006(18817)
- 2005(16988)
- 学科
- 济(129432)
- 经济(129318)
- 业(76231)
- 管理(72569)
- 企(53354)
- 企业(53354)
- 农(49903)
- 方法(46420)
- 数学(39973)
- 数学方法(39555)
- 中国(33916)
- 农业(33457)
- 地方(32723)
- 业经(29311)
- 学(27232)
- 财(24470)
- 环境(22950)
- 制(21682)
- 贸(19461)
- 贸易(19446)
- 易(18733)
- 发(18633)
- 银(18084)
- 和(18059)
- 银行(18038)
- 融(17817)
- 金融(17816)
- 技术(17741)
- 地方经济(17691)
- 理论(17440)
- 机构
- 学院(387773)
- 大学(385415)
- 济(164229)
- 经济(160806)
- 管理(150701)
- 研究(139288)
- 理学(129447)
- 理学院(127978)
- 管理学(125908)
- 管理学院(125224)
- 中国(104777)
- 科学(85859)
- 京(83491)
- 农(77427)
- 所(71064)
- 财(70441)
- 研究所(64606)
- 中心(62943)
- 业大(61917)
- 江(61620)
- 农业(59352)
- 财经(55626)
- 北京(52725)
- 范(52650)
- 师范(52157)
- 经(50470)
- 院(49980)
- 经济学(48381)
- 州(47527)
- 省(43495)
- 基金
- 项目(260232)
- 科学(204114)
- 研究(192261)
- 基金(186769)
- 家(162821)
- 国家(161374)
- 科学基金(137634)
- 社会(121872)
- 社会科(115145)
- 社会科学(115112)
- 省(103493)
- 基金项目(99558)
- 自然(87676)
- 教育(85880)
- 划(85506)
- 自然科(85438)
- 自然科学(85421)
- 自然科学基金(83856)
- 编号(79134)
- 资助(75943)
- 成果(63632)
- 发(60293)
- 重点(58546)
- 部(56989)
- 课题(54603)
- 创(53356)
- 国家社会(49871)
- 创新(49785)
- 科研(48832)
- 发展(48449)
- 期刊
- 济(195863)
- 经济(195863)
- 研究(117776)
- 中国(80705)
- 农(75964)
- 学报(61436)
- 科学(57740)
- 管理(54547)
- 农业(51575)
- 财(50664)
- 大学(46765)
- 学学(44292)
- 教育(41856)
- 融(37566)
- 金融(37566)
- 业经(34893)
- 技术(34435)
- 经济研究(29462)
- 财经(27049)
- 问题(25807)
- 业(25112)
- 经(23138)
- 技术经济(20447)
- 资源(19808)
- 图书(19541)
- 世界(19152)
- 科技(18980)
- 版(18742)
- 现代(18039)
- 理论(17930)
共检索到593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烜 曹学琳
基于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省域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耦合效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耦合效率,其中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耦合效率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升。对比是否剔除环境因素可知,长江经济带耦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掣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新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耦合效率提升。调整后,耦合效率有所提高,其中有6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高,其余的5个省份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空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周亮基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王晓萱 嵇乐君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AEE三维耦合发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Moran’s I与Getis-Ord G指数评估了耦合协调度的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水平,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8—2022年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做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AEE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以调和协调类和初级耦合协调类为主,处在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中上游与下游的差距在逐步缩小。3)在不同的矩阵模式下,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以浙江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云南为核心的冷点区。4)预计未来5年(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会延续良性发展态势,但流域内各省份AEE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因此,依据各子系统特征及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彩平 魏言妮 尚杰 李渊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以2005—2014年为分析期,通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发展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耦合度C均高于0.9,处于稳定的高度耦合发展期。耦合协调度在0.4~0.95之间有所波动,呈逐年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濒临失调逐步向优质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使用功效函数构建耦合度模型,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子系统进行指标设定,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协调度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但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今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补偿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海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埃及、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国的社会经济数据,对各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度和协同度缓慢上升,生态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经济之间具有耦合互动效应,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表明其耦合度虽然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今后应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洪国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引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扶贫的力度,意在借助金融工具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此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扶贫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唯有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调整资金的引导方向、建设和完善农业配套产业链、构建基于农村扶贫的金融体系,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耦合,在加快脱贫速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
金融扶贫 农业经济发展 动态耦合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贺 赵威 蔡冰冰 张荣荣 杨慧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韦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生态环境优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德林 王姣娥 焦敬娟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构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关联度模型,对2010-2017年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和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协调发展等级类型主要为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两类,多数城市呈现为城镇化滞后型,表明制约沿线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城镇化发展程度较低;同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呈现由下游城市沿中上游城市下降的空间差异特征,空间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因子对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压力和状态因子对城镇化发展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