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12)
- 2023(19196)
- 2022(16288)
- 2021(14862)
- 2020(12717)
- 2019(28674)
- 2018(28383)
- 2017(54553)
- 2016(29715)
- 2015(32992)
- 2014(32530)
- 2013(32648)
- 2012(30195)
- 2011(27479)
- 2010(27725)
- 2009(26059)
- 2008(25714)
- 2007(23123)
- 2006(20948)
- 2005(18514)
- 学科
- 济(140525)
- 经济(140370)
- 业(105500)
- 管理(92275)
- 企(86729)
- 企业(86729)
- 方法(56203)
- 农(49709)
- 数学(46067)
- 数学方法(45616)
- 业经(37029)
- 财(34453)
- 农业(33126)
- 中国(31672)
- 地方(28975)
- 学(28885)
- 制(24347)
- 务(23370)
- 财务(23307)
- 财务管理(23278)
- 贸(22299)
- 贸易(22289)
- 企业财务(22077)
- 技术(21992)
- 易(21581)
- 和(21398)
- 理论(21216)
- 环境(19642)
- 策(19497)
- 划(19338)
- 机构
- 学院(439632)
- 大学(436110)
- 济(184731)
- 经济(181217)
- 管理(172014)
- 研究(150881)
- 理学(148662)
- 理学院(147019)
- 管理学(144573)
- 管理学院(143804)
- 中国(113665)
- 科学(95591)
- 京(92458)
- 农(91032)
- 财(80751)
- 所(78120)
- 业大(72987)
- 研究所(71453)
- 农业(70934)
- 江(69506)
- 中心(67599)
- 财经(65030)
- 经(59087)
- 北京(57142)
- 经济学(55644)
- 范(55003)
- 师范(54366)
- 院(53388)
- 州(52673)
- 经济学院(50001)
- 基金
- 项目(296387)
- 科学(232371)
- 基金(215414)
- 研究(211180)
- 家(190123)
- 国家(188454)
- 科学基金(160680)
- 社会(135313)
- 社会科(127977)
- 社会科学(127938)
- 省(117442)
- 基金项目(114620)
- 自然(105446)
- 自然科(102982)
- 自然科学(102951)
- 自然科学基金(101144)
- 划(97576)
- 教育(94347)
- 资助(87934)
- 编号(84415)
- 成果(67121)
- 重点(66561)
- 部(64579)
- 发(64565)
- 创(62739)
- 创新(58237)
- 课题(57640)
- 科研(56492)
- 业(55760)
- 国家社会(55755)
- 期刊
- 济(214455)
- 经济(214455)
- 研究(126729)
- 农(87455)
- 中国(80806)
- 学报(76124)
- 科学(68823)
- 管理(65094)
- 财(62167)
- 农业(59077)
- 大学(56775)
- 学学(54479)
- 融(38807)
- 金融(38807)
- 业经(38084)
- 教育(37924)
- 技术(36948)
- 经济研究(33000)
- 财经(32777)
- 业(30853)
- 经(28237)
- 问题(28121)
- 技术经济(24296)
- 版(22553)
- 科技(21511)
- 世界(21230)
- 现代(20732)
- 业大(20396)
- 商业(20157)
- 资源(19690)
共检索到651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文忠 刘俞希
文章针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及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经济带内11个省市2006-2015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长江上游除四川外其余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十年间未有明显提升;然后以农业生产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4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农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及优化角度,从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甜甜 邢宇 张明如 赵政慧
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投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进行效率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整体有效,其农业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需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农村人均GDP、受教育水平、机械化水平、交通便利性等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外部机制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曾康
从低碳视角下引入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指标,运用以农业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然后通过Tobit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所有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均未能长期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及上、中、下游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公共投资、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政府规制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正效应,农业化学化则具有负效应。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生态效率 低碳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关键词:
农业环境效率 农业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沿线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率、灌溉设施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健全农业对外开放统筹管理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玺渊
本文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市场效率等内容做了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和因素对其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佳立 钱芝网
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变化,同时构建了Tobit模型分析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内,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为0.760,效率不高,时间上呈"U"字型走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格局;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030,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3%,1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出现波动,时间上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空间上暂不存在"阶梯状"分布格局。Tobit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对外开放程度、行业因素、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虽然也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统计性检验。因此,未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提升行业规模;加快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共同推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效率水平,避免创新效率值被低估或高估;调整投入变量后各区域创新综合效率值变化显著,上游地区相较调整前有所下降,中游地区有所提升并超过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依然处于最高水平;各省市创新综合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跨区协作创新体系,因地制定创新措施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黄磊 文传浩
本文基于2008-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面板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仍有部分省市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未能实现DEA有效;上中下游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分异显著,呈典型"V型"分布,上下游地区较高而中游地区较低;企业自主创新、政府有效干预、产业高级化和社会充分投入等因素是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效率,须持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时润哲 李长健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合理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在促进生态保护方面还是在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补偿相关数据,在测算各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综合绩效、水足迹、灰水足迹的基础上,使用双目标决策的序列DEA-SBM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探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反映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变动呈“W”型波动特征,总体呈现出东部地区偏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偏低的分布格局。城乡消费公平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在绿色化协同水平指标的调节作用下,生产性投入的提升与城乡分配公平的提升均能够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因此,从改善资本投入结构、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三个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提升水资源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邓莉娟
首先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全面测度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行业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物流业效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物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其中下游地区物流效率高于中、上游地区;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和效率变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变动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核心因素。②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存在区域差距。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以及对外开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效率及变动产生重要影响。在上游地区,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因素主要为产业集聚、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中游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指数、产业集聚、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对外开放以及交通密度均是影响物流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对于下游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政府干预、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与物流效率增长关系密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给出提高物流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及打造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广斌 吴家庆 孙雪英
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Tobit对该区域测度两阶段科技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各省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渐减少;(2)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等指标对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德春 沈雪梅 竺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采用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以及高碳制造行业相关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2006~2019年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呈“下中上游”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2)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不同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差异大。(3)行业成长能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行业规模、人均GDP水平、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行业FDI、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因素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性。因此,需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和完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与结构,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艳 张阳 唐承财
旅游业作为长江经济带需要加快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资源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在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效率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研究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上中下游静态效率的发展轨迹基本与动态效率一致,出现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的U型变化特点;各地旅游静态效率呈现为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动态效率则表现全部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有着负面影响,而交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