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2)
2023(8261)
2022(7000)
2021(6054)
2020(5232)
2019(11820)
2018(11365)
2017(22276)
2016(11334)
2015(12557)
2014(12467)
2013(12673)
2012(12019)
2011(11002)
2010(11295)
2009(10663)
2008(10252)
2007(9065)
2006(8602)
2005(7703)
作者
(33414)
(28378)
(28351)
(27009)
(18100)
(13448)
(12839)
(10920)
(10791)
(10393)
(9872)
(9628)
(9627)
(9248)
(8921)
(8697)
(8392)
(8275)
(8265)
(7865)
(7339)
(6991)
(6895)
(6682)
(6591)
(6497)
(6109)
(6043)
(5863)
(5527)
学科
(81609)
经济(81552)
管理(28820)
(27955)
方法(25270)
地方(23570)
数学(21278)
(21244)
企业(21244)
数学方法(21136)
(15868)
业经(15796)
地方经济(15566)
中国(15202)
(12786)
产业(12160)
农业(11234)
(9547)
环境(9509)
(9236)
贸易(9231)
(9184)
(8764)
(8652)
理论(8368)
经济学(8226)
(8077)
(8061)
关系(7993)
(7891)
机构
学院(174991)
大学(170750)
(85554)
经济(84149)
管理(65398)
研究(64747)
理学(56049)
理学院(55341)
管理学(54450)
管理学院(54108)
中国(47365)
科学(37591)
(35945)
(35380)
(32343)
(31694)
研究所(29268)
财经(28176)
中心(27770)
经济学(27410)
(25256)
(24822)
经济学院(24340)
(23672)
师范(23450)
(23320)
业大(22144)
北京(22019)
(21571)
财经大学(20482)
基金
项目(113568)
科学(90632)
研究(83228)
基金(82885)
(71430)
国家(70859)
科学基金(61289)
社会(57263)
社会科(54399)
社会科学(54386)
(46618)
基金项目(44113)
自然(37110)
(36535)
自然科(36169)
自然科学(36164)
教育(35617)
自然科学基金(35551)
资助(34442)
编号(31057)
(28610)
重点(25805)
(24213)
国家社会(24063)
发展(23950)
成果(23824)
(23628)
(23262)
课题(22797)
创新(21839)
期刊
(106732)
经济(106732)
研究(54085)
中国(33140)
管理(26132)
(25390)
科学(23755)
(22565)
学报(22347)
经济研究(18042)
大学(17131)
学学(16699)
业经(16453)
技术(15700)
农业(15450)
财经(14527)
(14109)
金融(14109)
问题(13810)
(12880)
技术经济(11009)
教育(10329)
统计(10186)
(10160)
商业(9615)
(9364)
世界(9190)
(9078)
经济问题(8995)
资源(8907)
共检索到270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颖洁  王爽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耦合度状况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两产业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差异极化等导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养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分别仅为0.33、0.36。(2)两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各省市耦合协调度等级存在明显差异。(3)江西、湖南两省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水平,重庆、云南、贵州处于轻度失调水平,其余省市均处于不同等级的协调阶段。(4)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能够有效刺激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因此,为提高两产业发展水平和实现两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两产业协同发展;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延长产业价值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王希祖  周依仿  白彩全  
分析了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三者间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利用熵权法对各系统指标赋权,建立三者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耦合协调度,并通过收敛性检验予以进一步分析,最后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5年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中游及下游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金融集聚、经济增长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整体来看,较好的协调发展类型均位于下游地区,中、上游地...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传清  周西一敏  黄成  
构建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高效化三重内涵的产业结构优化指数,采用等权重加权法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从生态人居、绿色经济、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建立中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呈稳步提升态势,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但省际差异依然较大;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与全国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大;除下游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型,其他地区均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滞后型。建议加大长江经济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倡导家庭绿色消费,降低能耗强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和工业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协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坤杰  胡强盛  许春晓  贺小荣  
作为我国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关键一环,探究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关系对实现两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指标体系,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其耦合协调演化趋势,并结合PVAR模型探究两系统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两系统的评价指数空间非均衡现象显著,高评价指数地区呈集聚态势分布,且集中于各区域核心城市,低评价指数地区呈分散态势分布,广泛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总体耦合协调类型为低度耦合协调过渡到中度耦合协调,三大地区差异逐渐缩小,长江经济带总体呈均衡化、健康化发展态势。(3)两系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对自身和对方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之间形成正向累进效应,并且城市人居环境对旅游产业的促进程度要比旅游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作用更大。据此提出治理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钒  余明月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双重向度",其耦合协调程度对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与阐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机理,建立评价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理论模型,设计评价两者耦合协调状况及趋势的指标体系,运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总体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存在数字产业化滞后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从加快推进新型数字产业发展、以"新基建"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区域间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内数字化转型构建更好制度体系、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和激励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韦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6年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值不断提升,处于弱耦合协调等级城市数量不断减少,处于中级以上等级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得分高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滞后于生态环境优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制度质量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而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降低耦合协调度。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建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是提高耦合协调度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丽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丽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在考察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优于旅游产业和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包括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和中度失调等3种协调发展类型,在时间特征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良性发展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兆峰  陈青青  
探究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对破解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转型升级瓶颈制约和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至关重要。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交互胁迫模型验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进而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998年以来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及空间联系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区域间非均衡性逐渐减弱;(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交互胁迫关系,演变轨迹符合多个"S"型曲线组合的节律性发展特征;(3)长江经济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轻度失调(1998~2006年)—濒临失调(2007~2015年)—勉强协调(2016~2017年)的演变历程,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经济滞后型逐渐转变为系统均衡发展型;(4)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联系格局渐趋紧密,联系势能稳步提升,整体呈"东部突出-中部隆起-西部塌陷"的阶梯式递减格局,三大分区内部也表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福  周超  赵云亭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绿色技术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数进行测算,并分别对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采用层次聚类和变异系数方法对测度结果进一步剖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缩小;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结果明显较好,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其次为长江中游地区,最低的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方美兰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熵权法测算相应省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分为四大类型,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特征;2)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总体呈现趋于协调的平稳增长态势;3)重庆为勉强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湖北、江西、安徽、湖南为初级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贵州、上海、云南为初级协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型,浙江、四川、江苏为较高协调等级(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4)旅游经济系统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约束作用更大,入境旅游收入、互联网域名数、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国内旅游收入是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慧   方美兰  
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熵权法测算相应省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并分为四大类型,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特征;2)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总体呈现趋于协调的平稳增长态势;3)重庆为勉强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湖北、江西、安徽、湖南为初级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贵州、上海、云南为初级协调-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型,浙江、四川、江苏为较高协调等级(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旅游经济滞后型;4)旅游经济系统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约束作用更大,入境旅游收入、互联网域名数、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国内旅游收入是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数字化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翠兰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生态效益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及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及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先后经历由经济增长主导和科技创新主导发展的阶段,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是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最大拉动力。经济带各省份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下游地区省份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于上、中游地区省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原则,保持科技、经济与生态三大系统及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邵海琴  吴卫  王兆峰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案例,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绿色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马尔科夫链揭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绿色利用效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发展水平仍较低,2017年分别为0.885和0.493,提升空间较大。不同区域两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面临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2)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绿色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且变化态势相对平缓,年均增长率仅为1.28%,中、上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29%和4.48%。(3)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区位差异明显,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梯度递减的规律,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中、上游省区耦合协调类型空间演变较大,下游省区较稳定。(4)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绿色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的稳定性,且其动态演进是一个相对持续、渐进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