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4)
- 2023(8189)
- 2022(6793)
- 2021(5708)
- 2020(4617)
- 2019(10601)
- 2018(10336)
- 2017(19165)
- 2016(10175)
- 2015(11203)
- 2014(10970)
- 2013(11157)
- 2012(10747)
- 2011(9941)
- 2010(10061)
- 2009(9008)
- 2008(8400)
- 2007(7537)
- 2006(7052)
- 2005(6375)
- 学科
- 济(72458)
- 经济(72429)
- 管理(27226)
- 业(22590)
- 方法(22512)
- 数学(20317)
- 数学方法(20211)
- 地方(19790)
- 企(16126)
- 企业(16126)
- 环境(14385)
- 学(14384)
- 中国(13578)
- 农(13459)
- 地方经济(13361)
- 业经(12247)
- 农业(9565)
- 经济学(9075)
- 贸(8768)
- 贸易(8761)
- 易(8390)
- 划(8273)
- 资源(8137)
- 发(8033)
- 和(7988)
- 财(7393)
- 关系(7215)
- 产业(7199)
- 制(7185)
- 融(6981)
- 机构
- 学院(156449)
- 大学(155042)
- 济(79370)
- 经济(78199)
- 研究(60748)
- 管理(57750)
- 理学(49853)
- 理学院(49216)
- 管理学(48480)
- 管理学院(48190)
- 中国(44088)
- 科学(36722)
- 京(32689)
- 所(31117)
- 财(30050)
- 江(29238)
- 研究所(28576)
- 农(28560)
- 中心(26276)
- 经济学(25977)
- 业大(24423)
- 财经(24342)
- 经济学院(23153)
- 农业(22395)
- 经(21999)
- 院(21651)
- 范(20076)
- 师范(19833)
- 科学院(19678)
- 北京(19345)
- 基金
- 项目(106869)
- 科学(85301)
- 基金(79171)
- 研究(75392)
- 家(70318)
- 国家(69829)
- 科学基金(59532)
- 社会(51785)
- 社会科(49386)
- 社会科学(49374)
- 省(42960)
- 基金项目(41964)
- 自然(37599)
- 自然科(36687)
- 自然科学(36680)
- 自然科学基金(36042)
- 划(34931)
- 教育(32614)
- 资助(31885)
- 编号(27694)
- 发(25852)
- 重点(25133)
- 部(23307)
- 国家社会(22403)
- 创(21876)
- 发展(20995)
- 展(20716)
- 创新(20669)
- 成果(20611)
- 科研(20037)
共检索到23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赵晓梦
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下游>中游>上游,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玥 李成标
文章应用时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7—2016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好,但技术效率欠缺,出现行业投入的滥用和浪费,长江经济带空间区域内物流业相互影响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课题组 朋琳
本文分别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区域层面,分别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残差法和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的TFP。结果显示,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TFP增速均保持先"M"后"N"型趋势;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层面,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工业和服务业TFP。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TFP指数较高,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较高;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突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为了探索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规律,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及其分解指数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发展,其变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技术效率的贡献;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在省际、上中下游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但区域差异在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促进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建立跨省区合作的产业技术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时空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明 李纲 彭甲超 陈文磊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协调的重要保障。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研究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1)GTFP的变化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综合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不明显;(2)从时间演变规律看,GTFP整体呈现波浪式类"W"型变化规律,但总体呈下降趋势;(3)从空间分布特征看,GTFP的空间相关性日趋显著,空间分布集聚现象逐步增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黄璨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3.55%的速度增长,城市经济处于良性扩展阶段;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贡献在2011年以后正逐步降低;绿色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现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中部塌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熠 叶言 缪甜甜 刘龙青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38市2006年—2019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三条非提升路径,[结论]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效率是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核心。文章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投入产出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运用超效率SBM和ML模型,对物流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类"U"型趋势,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1.7%,技术进步是效率的突破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传清 宋子逸
结合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全面FGLS估计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但低于全国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沿线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受灾率、灌溉设施水平、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扩大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健全农业对外开放统筹管理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寒松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雨亮 方敏 徐乐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依据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9年数据,考量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发挥的有限性,以及政府科教支持对产业集聚技术外部性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一定临界值之前,产业集聚能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拥塞效应,多元化集聚可能产生的拥塞效应更强,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稳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加大教育支持有助于释放产业集聚的技术外部性,但在当前的支持力度下,政府科教支持效果甚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