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3)
2023(11037)
2022(9560)
2021(8419)
2020(7287)
2019(16839)
2018(16547)
2017(31950)
2016(17295)
2015(19828)
2014(19990)
2013(20278)
2012(19059)
2011(17556)
2010(18020)
2009(16829)
2008(16623)
2007(15038)
2006(13309)
2005(12160)
作者
(53470)
(44933)
(44900)
(42791)
(28643)
(21513)
(20448)
(17532)
(16900)
(16203)
(15636)
(15174)
(14473)
(14236)
(14060)
(14044)
(13513)
(13229)
(13133)
(12987)
(11407)
(11161)
(10930)
(10365)
(10217)
(10181)
(9848)
(9725)
(9109)
(8919)
学科
(92767)
经济(92707)
管理(48710)
(45170)
方法(35246)
(33971)
企业(33971)
数学(31012)
数学方法(30750)
地方(23374)
(21025)
(20597)
中国(20584)
(18111)
业经(17179)
环境(15679)
(14321)
地方经济(14314)
(13910)
贸易(13901)
农业(13850)
(13360)
(13057)
(11568)
金融(11566)
(11564)
银行(11533)
(11026)
理论(10855)
(10729)
机构
大学(261046)
学院(260300)
(113980)
经济(111510)
管理(96739)
研究(93875)
理学(82459)
理学院(81426)
管理学(80041)
管理学院(79545)
中国(70606)
科学(59093)
(56068)
(49696)
(49191)
(45236)
(45090)
研究所(44871)
中心(43130)
财经(39447)
业大(39154)
经济学(35752)
农业(35465)
(35461)
(35120)
北京(34919)
师范(34748)
(33349)
(32450)
经济学院(32034)
基金
项目(170923)
科学(133743)
基金(123436)
研究(122669)
(108441)
国家(107598)
科学基金(90883)
社会(78648)
社会科(74379)
社会科学(74357)
(67529)
基金项目(65784)
自然(58308)
自然科(56764)
自然科学(56746)
(56344)
自然科学基金(55706)
教育(54477)
资助(50149)
编号(49309)
成果(40412)
重点(39528)
(38837)
(37210)
(34499)
课题(33900)
科研(32807)
国家社会(32597)
创新(32357)
计划(31368)
期刊
(133667)
经济(133667)
研究(76345)
中国(50112)
学报(42409)
(39168)
(39165)
科学(38375)
管理(33891)
大学(30937)
学学(29117)
农业(26297)
技术(22852)
(22444)
金融(22444)
经济研究(21744)
教育(21274)
财经(20102)
业经(20085)
(17400)
问题(17216)
图书(16073)
(14647)
技术经济(14609)
资源(14145)
统计(13475)
(13277)
商业(12475)
理论(12130)
(12102)
共检索到39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久林   雷秋慧   胡大卫   李瑶   尹海伟  
人类活动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划定生态分区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以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量化人类活动强度(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HAI)、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于二者关系运用四象限模型划分生态质量分区。结果表明:(1)HAI以低强度和较低强度为主,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强度区域成片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各省的省会城市,其范围逐年扩张。低强度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东南以及西北区域,面积不断扩大。(2)20 a间长江经济带ESV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409.75亿元;空间上,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较低值区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中值和较高值区;中游地区以较高值区为主,ESV大致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下游地区ESV空间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格局。(3)研究区生态质量整体较好,95%的县域分布在生态质量为优秀、一般和良好的区域,2000~2020年生态质量有所下降。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园  周勇  
文章以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动态度、敏感性指数及GM(1, 1)灰色预测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2025年与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探索区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共减少654.64亿元,减幅为0.98%,减少速率有所减缓,且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其动态度空间分布格局为"上稳增、中缓降、下快降",省会城市下降速率一般大于同省其他城市;2016—2030年,城市将持续快速扩张,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长江经济带ESV由2016年的66 156.64亿元将减少至2030年的64 860.51亿元,共减少1 296.13亿元;敏感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研究结果可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浩  聂甜甜  高阳  孙诗萌  高峻  
长江经济带是当前中国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的基础上,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在2005年以后降幅明显,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2)重庆、江苏、安徽和四川等省市在研究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生态系统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使这四地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地区逐步步入生态系统服务滞后型之列,表明这些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长江经济带内经济较发达的下游和中游省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难题,而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省市则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坤杰  贺小荣  许春晓  申树群  
文章立足于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脆弱性研究法、均方差分解法、冷热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4—2018年总体脆弱性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各省份脆弱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未发生明显的轨迹改变。(2)脆弱性指数差异性整体呈敛缩态势,区内差异是造成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总体差异的根源所在。(3)从脆弱性指数的时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集聚特征不断减弱,中部地区集聚特征变化较大,而西部地区集聚特征基本保持稳定。(4)脆弱性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泳春  苏方林  
为了应对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双重压力,使用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修正后的当量因子法测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人文因素对ESV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并着重将经济增长因子的回归系数以表格形式展示。结论认为:(1)珠江—西江经济带的ESV在研究年份截面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动趋势;(2)人均GDP对地均ESV在研究区域东部表现为持续负向影响、中部和北部地区表现为由负转正的影响态势、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针对避免东部地区ESV进一步下降、鼓励中部和北部经济追赶,以及提高西北和西南部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视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燕  马维艳  何伟军  盛三化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建设对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全线、全局战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①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是两种变化较快的土地利用类型;②从时空演化上看,该区域在2000—2020年时间段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态调节服务始终是核心功能,气候调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和东部边缘低的布局;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中部区域巫溪县、云阳县等九个区县为高-高聚集区,东部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及垫江县为低-低聚集区,东部夷陵区为高-低聚集区,南部黔江区、秀山县为低-高聚集区;④影响因素中,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斑块聚合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GDP影响在42个区县中呈现差异化表现,其中人均GDP负向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燕  马维艳  何伟军  盛三化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其建设对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全线、全局战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①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是两种变化较快的土地利用类型;②从时空演化上看,该区域在2000—2020年时间段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态调节服务始终是核心功能,气候调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和东部边缘低的布局;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中部区域巫溪县、云阳县等九个区县为高-高聚集区,东部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及垫江县为低-低聚集区,东部夷陵区为高-低聚集区,南部黔江区、秀山县为低-高聚集区;④影响因素中,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斑块聚合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GDP影响在42个区县中呈现差异化表现,其中人均GDP负向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段彦博  雷雅凯  马格  吴宝军  田国行  
基于河南省郑州市2004,2009,2014年TM(遥感卫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结合郑州市区域特征修正"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估算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研究期间时序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究了郑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在2004-2014年间,郑州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步上升,由103.31×108增加到125.69×108元·a(-1),年均增长率为2.0%。原因是林地面积增长,带动原材料生产、美学景观、气体调节的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烈佳  杨鹏  
[目的]为了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明确区域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发展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的目的。[方法]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及空间计量模型,对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时间上,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非农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条块状分布特征,从东向西逐步递减,协调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非农化发展不协调的城市分布在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协调度高值集聚区,极化效应明显:成都市、资阳市、眉山市、内江市为成渝城市群的极化中心,武汉市、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极化中心,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上海市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极化中心。下游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联动协调趋势不断增强,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中游地区人口非农化相对滞后是影响非农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上游地区人口非农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和产业非农化,是导致上游非农化协调度过低的直接原因。[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地理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决策行为是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但不同因素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城乡要素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阎水玉  杨培峰  王祥荣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 2 72 .3 4亿美元 /年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贡献 45 .3 4亿美元 /年 ,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 16.65 % ;湿地生态系统贡献 5 8.46亿美元 /年 ,占到总服务价值的 2 1.5 3 % ;农田生态系统贡献 4.0 8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 1.5 % ;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12 9.48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的 47.5 4% ;浅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3 4.89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的 12 .84%。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提供者是水为主导因子的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浅海海域生态系统 ,提醒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华  欧阳志云  赵同谦  李振新  徐卫华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人类在利用生态系统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在强烈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除部分人类活动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稳定与提高外,更多地则导致了一系列危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危机与灾难。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后果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重大问题和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论文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重点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尚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增速当前呈现出整体性放缓、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突显以及人口“局部收缩”的社会现象。文章采用熵值法计算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指数,并以人口指数的变动识别人口收缩城市,最后使用面板计量模型探究城市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大部分城市处于人口指数缓慢增长阶段;按照收缩程度和收缩尺度进行划分发现,53个城市经历了暂时收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具有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并展现向下游地区扩张的趋势;3个城市表现为持续收缩,以中游南部最为集中;35个城市出现了间歇性收缩;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收缩城市抱团和零星发展皆有,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且具有向周边溢出的趋势,人口收缩城市日趋泛化;进一步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收缩城市主要受到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恒全  王贺  陈洁  张陈俊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不相适应,农业发展因此受阻,研究农业用水量驱动因素对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农业经济占全国总量40%以上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水-能源-粮食-土地纽带关系为视角选取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因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的方法将其时空演变驱动效应解析为人口规模效应、用水定额效应、土地利用效应、机械利用效应、人均机械动力效应以及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人均机械动力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农业用水增量的主要因素;(2)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和机械利用效应是其减量的主要因素;(3)驱动效应在不同省市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4)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量驱动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可相互转化的关联关系。因此,建议通过正反双向调节各驱动效应、分省市差异化制定节水政策以降低农业用水量,相邻省份优势互通,合作发展以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农业用水量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中林  张恒  郑军  
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并运用视窗分析测算201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生态保护效率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科研技术服务业效率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资本服务业效率对当地生态保护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其周边地区有抑制效应;科技宣传服务业未对生态保护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通过提高科技服务业效率改进生态保护效率的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冉   刘艳   孔涵   郑朋飞   覃文艺  
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Shapley值分解对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上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全流域均不断增加,且下游地区增速快于上游地区;(2)耦合协调度的Dagum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区内差异不断缩小,区际差异不断扩大;(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显示,直接效应方面,产业升级和政府财政支出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间接效应方面,人均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Shapley值分解显示,人均收入和植被覆盖度是导致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其贡献率持续增大;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