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7)
2023(13339)
2022(11555)
2021(10569)
2020(8939)
2019(20633)
2018(20467)
2017(40205)
2016(21306)
2015(23734)
2014(23522)
2013(23677)
2012(21992)
2011(20030)
2010(20131)
2009(18485)
2008(17688)
2007(15489)
2006(13757)
2005(12133)
作者
(62389)
(52111)
(51628)
(49454)
(33243)
(24915)
(23468)
(20401)
(19905)
(18582)
(17826)
(17660)
(16673)
(16641)
(16134)
(16034)
(15483)
(15003)
(14940)
(14912)
(12975)
(12812)
(12556)
(11953)
(11758)
(11605)
(11448)
(11078)
(10556)
(10074)
学科
(111749)
经济(111659)
管理(60699)
(56694)
(47007)
企业(47007)
方法(43298)
数学(37720)
数学方法(37388)
地方(26555)
(24210)
中国(23854)
业经(22537)
(22486)
(20901)
农业(16317)
地方经济(16245)
(16178)
(15521)
贸易(15514)
环境(15407)
(14916)
(14909)
产业(14636)
理论(14236)
技术(14202)
(12987)
金融(12986)
(12841)
(12535)
机构
大学(311986)
学院(310998)
(136555)
经济(133952)
管理(124830)
理学(108691)
研究(108193)
理学院(107482)
管理学(105825)
管理学院(105273)
中国(77501)
(66191)
科学(65892)
(57841)
(54100)
研究所(49515)
(48430)
中心(47230)
财经(47153)
(47148)
业大(45118)
(42768)
经济学(42024)
北京(41161)
(40085)
师范(39704)
(39450)
经济学院(37687)
农业(36698)
(36019)
基金
项目(214478)
科学(169433)
研究(156766)
基金(156527)
(135819)
国家(134761)
科学基金(116242)
社会(100711)
社会科(95661)
社会科学(95634)
(83879)
基金项目(83716)
自然(74912)
自然科(73105)
自然科学(73092)
自然科学基金(71791)
教育(70006)
(69321)
资助(64514)
编号(62453)
成果(49678)
重点(47891)
(47414)
(47217)
(44215)
课题(42927)
国家社会(41487)
创新(41288)
教育部(40716)
科研(40373)
期刊
(154013)
经济(154013)
研究(94707)
中国(53521)
学报(46996)
管理(46652)
科学(44503)
(41909)
(41714)
大学(35405)
学学(33639)
农业(29267)
教育(27988)
技术(26911)
经济研究(25614)
(24510)
金融(24510)
业经(23821)
财经(23582)
(20339)
问题(19753)
技术经济(17291)
理论(15015)
科技(14825)
现代(14783)
图书(14527)
商业(14491)
(14434)
资源(13980)
统计(13649)
共检索到452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钰莹  何晴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江经济带亟须探寻的关键所在。运用LMDI模型将1996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共11省市的能源消耗增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分别体现了促进能源消耗增加和减少的主导作用,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相对较弱,其中下游地区较中上游地区相比,其单位能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能源利用技术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党晶晶  孙斌  
本文实证检验了长三角经济带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推动作用相比第一、二产业更为积极,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著;流通业规模的增加能积极推动长三角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且重点在于批发和零售业的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劲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殷李松  
文章基于SDM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供需侧的空间溢出效应,确定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与空间序。实证表明:动力方面,供给侧上教育是第一内生动力;知识化、科技文化、交通便利是重要内生动力;社会安全、节能环保是竞争动力;需求侧上居民消费、老龄化是转换动力。空间序方面,依次为教育、知识化、交通便利、老龄化、居民消费、社会安全、科技文化、节能环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喻开志   石瑶   冯佳晗  
数字经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环境三个维度衡量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产业聚集三个层面定量评价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会对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数字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布局,提高了服务业聚集水平,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绿色创新效能和吸引劳动力流入两大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为此,应当加快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绿色创新效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刘晗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林梅  邓玲  
随着《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长江经济带战略正式进入筹划实施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运用泰尔指数法、Moore指数法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区域差异及优化升级趋势及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智  刘娜  
为评判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协同程度,明晰主要影响因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本文采取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省际、分区域测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性,结果表明:在2010年至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性均日益改善,其中下游实现中度协同,中游与上游为基本协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九省市协同性整体优化,上海、湖南则波动恶化。并采取灰色关联法,对系统内影响协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邝嫦娥  李文意  
基于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全面考察经济结构调整的多维因素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呈现“一荣俱荣”的空间特征。(2)产业结构调整、要素结构调整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对本地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结构红利”,即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增促作用;人口结构调整与本地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3)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调整对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归咎于竞争效应,要素结构调整对相邻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消极影响;人口结构调整与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呈“U”型关系。最后,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挖掘经济转型发展“结构红利”、构建“中心—周边”联系网络等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邓峰  
本文运用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与全国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西南地区高级化的作用较大,而对全国呈现出消极效应;(3)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明显,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产业高级化的贡献较大。表明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能够提高本地和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振强   游肖月  
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生态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在同一框架内揭示两者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的机制是亟待探索的课题。研究基于2008~2020年相关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效率;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两者对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非线性匹配关系。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本省域的生态效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有抑制作用;(4)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相互匹配、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两者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5)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两者对中游、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下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因此,沿江省市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按照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原则,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配合,以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金辉  徐维祥  陈希琳  刘程军  
探索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10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熵值法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支撑力3方面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多维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上升态势,存在下游>总体>中游>上游的特征,区域差异则存在下游>上游>总体>中游的空间异质性,且差异的主要来源于上、中、下游的地区内部差异。(2)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级递增的空间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3)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服务化均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是在工业集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政府干预诸多因素交互叠加、循环累积作用下形成。为实现长江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应重视城市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区域协同互动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空间适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勇  张思慧  赵腾宇  张亚峰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1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空间集聚现象,重点城市化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均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空间滞后项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驱动作用在城市群地区、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较为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城市群地区和下游地区更为显著。在推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时,需要注意数字经济发展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垄断效应,推进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合作,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福利均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艳  汪徐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7—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出区域创新绩效,再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出发,实证探究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化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提升,而高级化对创新绩效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分别回归发现,合理化对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效果显著,但高级化对区域创新绩效作用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上游中游地区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由此,在长江经济带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应当重视推动合理化变迁,理性看待高级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桢钰  吴杰  别凡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的数据,在嵌套矩阵下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因此,应当继续推动以提高能耗效率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规制政策实施,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坚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以资源消耗为主向以科技驱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不断促进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合理分工和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