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7)
- 2023(11824)
- 2022(10078)
- 2021(9134)
- 2020(7468)
- 2019(17072)
- 2018(16798)
- 2017(32456)
- 2016(17450)
- 2015(19545)
- 2014(19752)
- 2013(19791)
- 2012(19232)
- 2011(17738)
- 2010(18730)
- 2009(17473)
- 2008(17114)
- 2007(15718)
- 2006(14753)
- 2005(13942)
- 学科
- 济(98717)
- 经济(98634)
- 管理(46770)
- 业(45372)
- 企(34059)
- 企业(34059)
- 地方(29848)
- 中国(28036)
- 方法(26145)
- 农(25953)
- 数学(22275)
- 数学方法(21977)
- 业经(21248)
- 地方经济(17820)
- 学(17597)
- 农业(17532)
- 制(17290)
- 财(16861)
- 贸(15373)
- 贸易(15358)
- 融(15213)
- 金融(15212)
- 银(15189)
- 银行(15174)
- 行(14805)
- 易(14713)
- 发(14118)
- 产业(13839)
- 环境(13540)
- 策(13080)
- 机构
- 学院(260178)
- 大学(255671)
- 济(121504)
- 经济(118912)
- 研究(101095)
- 管理(94258)
- 中国(78289)
- 理学(77907)
- 理学院(76952)
- 管理学(75827)
- 管理学院(75318)
- 科学(57457)
- 京(56204)
- 财(54942)
- 所(52659)
- 江(47494)
- 研究所(46755)
- 中心(44914)
- 农(42585)
- 财经(41164)
- 经济学(37416)
- 经(36882)
- 范(36537)
- 北京(36319)
- 师范(36220)
- 院(35931)
- 州(34934)
- 业大(33454)
- 经济学院(33127)
- 省(32817)
- 基金
- 项目(156328)
- 科学(123209)
- 研究(120390)
- 基金(110024)
- 家(94274)
- 国家(93422)
- 科学基金(79056)
- 社会(77279)
- 社会科(73288)
- 社会科学(73276)
- 省(63653)
- 基金项目(56372)
- 教育(53713)
- 划(51915)
- 编号(49259)
- 自然(46780)
- 资助(46040)
- 自然科(45570)
- 自然科学(45560)
- 自然科学基金(44733)
- 成果(41843)
- 发(41586)
- 课题(36667)
- 重点(36089)
- 发展(34648)
- 部(34439)
- 展(34111)
- 创(32293)
- 国家社会(31412)
- 性(31018)
- 期刊
- 济(157735)
- 经济(157735)
- 研究(90721)
- 中国(61485)
- 农(41338)
- 财(40213)
- 管理(38761)
- 科学(33355)
- 融(33311)
- 金融(33311)
- 学报(33214)
- 教育(31423)
- 农业(27649)
- 业经(25619)
- 大学(25547)
- 经济研究(25086)
- 技术(24614)
- 学学(23791)
- 财经(21287)
- 问题(20577)
- 经(18705)
- 贸(16657)
- 国际(15496)
- 世界(14938)
- 技术经济(14898)
- 业(13800)
- 经济问题(13324)
- 商业(12878)
- 坛(12814)
- 论坛(12814)
共检索到43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长乐 徐廷廷 孟越男
在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下游地区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中上游地区特色产业突出;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发育偏低、要素流动不畅、行政区经济严重制约、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偏低、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根据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应发挥下游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作用、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示范作用等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分工合作 未来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的天然纽带作用和巨大的航运物流功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合作联系和鲜明的地区分工关系,其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合作状况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我国的城市、工业、商贸走廊,集中了一大批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二是上中下游地区受资源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优势产业的地域分布迥异,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三是上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相互融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贤
通过调研走访长江经济带沿线多个省市,广泛搜集各地近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举措、面临的困难以及意见建议,从实际出发梳理出当前一些有共性和规律性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文明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绿色制造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不足,产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对此,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绿色发展 形势与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绿色制造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投资不足,产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对此,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推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绿色发展 形势与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晗
"互联网+"给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地域制约因素被打破,区域造成的经济、文化差距因为互联网而被消除,文化产业成为了次发达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而长江经济带联通了长江流域的发达地区与次发达地区。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将在长江经济带中大有可为,其宗旨是,以"生态发展放在首位;东西呼应共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走特色之路;中部地区发挥传统优势"为发展宗旨,将"创新"与"创业"作为对策,从而形成长江经济带的文化产业群,并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琴 周振亚 罗其友
[目的]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期,农业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向高质量阶段迈进。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系统探究,对推进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现状和学术研究前沿,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系统探讨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1)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呈现出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经济总量双增、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等特征。(2)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粮食供需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态系统脆弱且退化明显、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布广等问题。[结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要从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严格保护水土资源、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养护修复生态系统、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等6个方面着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农业 高质量发展 问题 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裕瑞 杨乾龙 曹智
本文基于统计数据揭示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结合农业农村发展范式及其演化的回顾,探讨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及其基本策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不断提升,但产品产量和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良好态势,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较薄弱;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函待解决;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和动力源。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农业发展应充分吸收多功能农业生产和网络化乡村发展范式的有益成分,激发内生动力、整合外部动力,以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农产加工优势区、特色农业产业带为关键目标,实现"七大转变",着力推进区域农业的多功能转型。深化相关改革、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创新创业、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村镇建设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昕灵 张月友
在长江经济带严重的"重化工围江"背景下,为将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同时兼顾,通过借鉴投入产出分析思路,采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分工、污染与经济的总体特征,并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重化工业分工水平对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带中游已经摆脱了与上游基本重合的区域分工角色,不断向下游贴近;经济带的重化工业分工、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均存在空间依赖性;中上游地区重化工分工水平的降低促进了地区污染水平下降,"污染转移"并未随着经济带内重化工产业的转移而发生;地区重化工业分工弱化会带动地区在经济带中经济规模比重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曾庆均
本文从资本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和企业效率四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发展现状,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发展较好,资本效率、企业效率有待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曾庆均
本文从资本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和企业效率四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发展现状,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发展较好,资本效率、企业效率有待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培军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江西省赶超长江中下流域其他地区、有机整合和融入区域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机遇。同时,拥有丰富绿色生态资源的江西也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江西省面临着产业发展活力不够、综合立体交通资源负荷量偏低等问题,但江西省也具备一些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强劲、城镇化水平提升显著、区域互动合作较为紧密。江西在长江经济带中既有赶超机遇,也存在掉队风险。为推动江西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快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及发展、加大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力度、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互动合作、提高交通资源使用效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浩 刘陶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