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7)
2023(10588)
2022(8765)
2021(7793)
2020(6026)
2019(13743)
2018(13310)
2017(24538)
2016(12791)
2015(14012)
2014(14042)
2013(14306)
2012(14011)
2011(13251)
2010(13779)
2009(13046)
2008(12432)
2007(11383)
2006(10760)
2005(9809)
作者
(39784)
(33580)
(33145)
(31592)
(21596)
(16021)
(14940)
(13046)
(12780)
(12112)
(11700)
(11245)
(11128)
(10914)
(10450)
(10298)
(9743)
(9736)
(9634)
(9274)
(8839)
(8218)
(8081)
(8000)
(7698)
(7634)
(7287)
(7199)
(6931)
(6630)
学科
(84433)
经济(84367)
(31599)
(30280)
管理(28418)
地方(28363)
中国(23812)
方法(20776)
农业(20615)
业经(18861)
(18328)
企业(18328)
数学(18267)
数学方法(18141)
地方经济(16253)
(14805)
(14412)
(12431)
(12210)
金融(12210)
环境(11511)
(11334)
银行(11324)
(11250)
(11154)
发展(11037)
(11014)
(10170)
贸易(10157)
农业经济(9772)
机构
学院(197809)
大学(193202)
(93899)
经济(92037)
研究(79549)
管理(69501)
中国(60632)
理学(57956)
理学院(57153)
管理学(56242)
管理学院(55856)
科学(46393)
(42420)
(40784)
(39572)
(37762)
研究所(36629)
(36539)
中心(35551)
财经(30066)
经济学(29614)
(28930)
师范(28671)
(28177)
农业(28002)
业大(27767)
(26935)
北京(26734)
(26723)
经济学院(26211)
基金
项目(124071)
科学(98094)
研究(93428)
基金(88534)
(76566)
国家(75859)
科学基金(64347)
社会(62754)
社会科(59268)
社会科学(59258)
(50930)
基金项目(46380)
(40729)
教育(39882)
自然(37462)
编号(37190)
自然科(36484)
自然科学(36479)
自然科学基金(35787)
资助(35121)
(34916)
成果(30388)
发展(28869)
重点(28647)
(28394)
课题(27542)
(26473)
国家社会(26265)
(25054)
创新(23523)
期刊
(125756)
经济(125756)
研究(66858)
中国(47944)
(40978)
科学(28777)
学报(28158)
农业(27229)
(27187)
管理(26750)
(23845)
金融(23845)
业经(22186)
大学(22023)
学学(21009)
经济研究(19713)
教育(19601)
技术(17719)
问题(15867)
财经(15313)
(13437)
(11762)
世界(11663)
技术经济(11503)
资源(11293)
经济问题(10878)
农业经济(10714)
统计(10615)
(10615)
农村(10332)
共检索到329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朝娟  贺高祥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改进的TOPSIS法、冷热点分析法、趋势面分析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索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增幅有限,表现出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态势。(2)热点和冷点格局相对稳定,中游和下游地区是研究期内稳固的乡村振兴发展次热点区和热点区,而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游。(3)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呈现“U”型特征,且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东西方向上比南北方向更加明显。(4)重心迁移呈现向西南方移动倾向,表现为先快后慢的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较南北差异更大,更容易产生不均衡现象。(5)2021—203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上延续了2010—2020年的演化特征,呈现持续提升趋势,但下游与上游和中游仍存在显著差距,中游与上游差距逐渐缩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提升,各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可能会更加突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姝遥   彭棋   苏伟忠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共享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构建共享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评估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时空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经济带共享发展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一致性,形成下游以沪宁杭为核心的高等集聚区且辐射带动强,中上游分别形成武汉与成都两个极值中心但辐射带动弱;2010~2020年共享发展水平总体略有提升但地域差异大,其中一类中心城市稳中有升,二类中心城市与地区中心城市提升明显,且后者内部升降差异大,一般城市降幅突出;空间上长三角地区及中游部分地区提升显著,而中游及上游一般城市降幅明显,上游与下游差距扩大;文化资源、社会保障与就业水平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地市共享发展优势与短板,为制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差异化举措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瑒焱   徐昔保   王维  
绿色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时空格局演变与驱动机制分析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生态、绿色创新和绿色生活6个维度遴选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熵值-Critic法、Kernel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且整体差异逐渐扩大;(2)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存在空间依存和空间外溢性,且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H-H集聚区主要位于下游地区的江浙沪一带,L-L集聚区分散分布于云贵川地区,带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3)经济发展、环境规制、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政府支持力度、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条件对区域内以及区域间绿色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绍洪  谷城  张再杰  
文章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借助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计量模型,测算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变化趋势呈现出稳定上升—平稳过渡—稳定上升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显著的产业梯度和要素禀赋差异,产业能级沿长江流向呈递增趋势,要素丰裕度则沿长江流向递减;地区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各地区呈现出"大连片、小散落"的集聚类型,但是这种空间相关性正在逐渐减弱;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驱动要素实现了双因子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潘海燕  袁林森  
在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研究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的611个贫困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民生循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发展水平提升了本地区民生循环质量,同时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对贫困县民生循环质量的直接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龙飞  曹招锋  杨晨  
[目的]科学客观地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寻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以期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方法]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研究区域差异,并根据Markov链分析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非均衡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内差距上,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地区间差距上,东部—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中国整体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处于由低阶段、中低阶段向中高阶段、高阶段快速发展提升的时期。[结论]充分考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结合资源禀赋协调区域差异,切实实现各地区乡村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保障乡村振兴的有序平稳进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名豪   叶欣   吴文俊   郭杰   欧维新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城乡、区域、要素和人与自然四大协调发展核心要义着手,选取20项具体指标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此研究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长三角地区各维度协调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且溢出效益明显,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具有良好的辐射作用;且通过城市群内部引力分析,虽然长三角城市群凝聚力占有绝对优势但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均呈现较强增长趋势;省份发展水平受到省会影响明显,强省会的省份出现明显资源倾斜,同样省会为核心的城市群也出现发展失衡现象。因此,基于对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和现状特征研究,从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芳山   李露瑶   陈杰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极大。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机制和程度,并创新性地使用随机森林模型,深入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数字经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工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效应为0.4100。(2)数字经济对林业大省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较其他地区更为显著,影响系数为0.5700,说明数字经济在林业经济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3)数字经济影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拥有网站数和信息从业人数,重要性分别为13.62和11.61,农村电商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4)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系数分别为东部地区0.6450、西部地区0.2560、东北部地区0.2350、中部地区0.1970。文章聚焦于数字经济各个维度指标的重要性比较以及林业经济大省和其他省份的异质性分析,深化了相关研究内容,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林业经济大省数字经济研究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政策启示:乡村振兴工作中应利用好数字经济这一推手,重点推动农村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农村电商,推进林业大省和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低成本、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一仁  罗菁菁  李悦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瑾  李振  巩蓉蓉  刘英  
传统统计数据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中存在数据滞后、更新缓慢等问题,大数据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在构建大数据优化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使用爬虫技术从互联网获取33个乡村称号的47381个微观数据,并运用分词技术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统一格式的处理和存储.在实证分析中将指标体系拓展为标签体系,对2020年中国省级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通过拓展乡村大数据源、使用新算法等,能够提升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蒋静宇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芳  
本文基于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域面板数据,从乡村振兴视角研究乡村振兴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乡村振兴指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但对于不同区域省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长江经济带内东部区域省市乡村振兴指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同样体现出"东强西弱"的现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最强,而居民收入水平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却呈现"东弱西强"的反向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儒练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总体要求,构建省域乡村振兴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权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呈现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再向西部地区阶梯递减的空间格局,乡村振兴最优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弱势区和最弱区主要位于西部边疆省份;各省份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呈现不均衡特征;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全局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依赖性逐步加强,大多数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东部省份多位于高高(HH)集聚区,而西部地区多落在低低(LL)集聚区,空间关联格局相对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