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9)
- 2023(18725)
- 2022(15953)
- 2021(14684)
- 2020(12307)
- 2019(28033)
- 2018(27610)
- 2017(53063)
- 2016(28255)
- 2015(31844)
- 2014(31469)
- 2013(31086)
- 2012(28349)
- 2011(25674)
- 2010(25737)
- 2009(23679)
- 2008(22824)
- 2007(20059)
- 2006(17709)
- 2005(15193)
- 学科
- 济(131736)
- 经济(131617)
- 管理(81776)
- 业(78134)
- 企(63598)
- 企业(63598)
- 方法(53503)
- 数学(46406)
- 数学方法(45843)
- 中国(33250)
- 农(31972)
- 地方(30217)
- 业经(28571)
- 财(28038)
- 学(25619)
- 制(21481)
- 农业(21323)
- 贸(19801)
- 贸易(19789)
- 理论(19752)
- 易(19123)
- 和(18945)
- 环境(18753)
- 银(18486)
- 银行(18452)
- 融(18334)
- 金融(18331)
- 技术(17814)
- 务(17571)
- 行(17553)
- 机构
- 学院(398167)
- 大学(397248)
- 济(167066)
- 经济(163669)
- 管理(158869)
- 理学(137074)
- 理学院(135609)
- 管理学(133242)
- 管理学院(132517)
- 研究(132290)
- 中国(100628)
- 京(83912)
- 科学(79578)
- 财(75065)
- 所(64350)
- 江(61377)
- 中心(60725)
- 财经(60187)
- 农(58590)
- 研究所(58567)
- 业大(56335)
- 经(54669)
- 北京(52395)
- 范(52105)
- 师范(51628)
- 经济学(50903)
- 院(48839)
- 州(47356)
- 经济学院(45575)
- 农业(45353)
- 基金
- 项目(272533)
- 科学(215209)
- 研究(202260)
- 基金(197157)
- 家(170150)
- 国家(168723)
- 科学基金(146304)
- 社会(128934)
- 社会科(122160)
- 社会科学(122128)
- 省(106978)
- 基金项目(104216)
- 自然(93686)
- 教育(92787)
- 自然科(91452)
- 自然科学(91431)
- 自然科学基金(89753)
- 划(88748)
- 编号(82826)
- 资助(81033)
- 成果(66067)
- 重点(60765)
- 部(59898)
- 发(58950)
- 课题(56870)
- 创(56519)
- 国家社会(52815)
- 创新(52676)
- 教育部(51873)
- 科研(51487)
- 期刊
- 济(187360)
- 经济(187360)
- 研究(120244)
- 中国(74829)
- 管理(59412)
- 学报(57585)
- 财(56805)
- 科学(54109)
- 农(52861)
- 大学(44919)
- 教育(43395)
- 学学(42212)
- 技术(37551)
- 融(36733)
- 金融(36733)
- 农业(36628)
- 经济研究(30458)
- 业经(30282)
- 财经(29518)
- 经(25372)
- 问题(23598)
- 技术经济(20662)
- 图书(20123)
- 理论(18659)
- 业(18495)
- 统计(18343)
- 商业(18067)
- 现代(18040)
- 科技(17979)
- 资源(17313)
共检索到588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基于全球价值角度,分析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发现其建设进程中会受到外生性风险和内生性风险的双重制约与阻挠,对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化解路径来有效规避上述风险。
关键词:
世界级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 风险化解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要求。本文研究提出了三条路径,第一是保护绿水青山、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包括合理配置生态补偿资金、提高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能力,统筹各类补偿资金和政策、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综合性补偿办法,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相挂钩;第二是盘活绿水青山、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包括确权绿水青山、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资源变资产,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变资本的交易机制;第三是依托绿水青山,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包括推动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工业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艳 陈凌云 王昕来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集群分别处于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初期和成熟后期。不同阶段的物流集群对出口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萌芽阶段物流的影响较小,成长期集群拉动明显,但无法维持出口贸易的长期增长。成熟初期物流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在后期因受离心力影响,作用会有减弱趋势。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 出口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余源
长江经济带不仅发挥着经济主驱动轴的战略作用,而且还具有维系国家、团结民族的重要政治社会文化功能。随着发展方式转型,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条件下,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与日俱增,其作为后起支撑带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凸显。一、长江经济带缘起长江经济带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燕飞
从国家价值链视角出发,构建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MRIO2015-CEADs为基础,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测度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状况。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在价值链的互补适应和开放发展上表现较好,但在价值链的均衡性、跨省融合、可持续发展上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价值链均衡协同发展需要着力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链提升和中上游地区开放发展;加强跨省的产业链融合与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间产业优势互补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进而强化整体产业整合能力;长三角与成渝地区的价值链协同开放推动了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中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突显出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业协同 国家价值链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的天然纽带作用和巨大的航运物流功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合作联系和鲜明的地区分工关系,其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合作状况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我国的城市、工业、商贸走廊,集中了一大批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二是上中下游地区受资源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优势产业的地域分布迥异,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三是上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相互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翟晨阳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集群空间网络结构与空间合作路径进行分析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按交通物流竞争力可分为一类中心城市、二类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边缘城市四个层级,上中下游分别形成成渝城市群、滇中、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等城市小群体。2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和城际联系网络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弱东强"、"东密西疏"空间特征。3上海市、重庆市与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对外辐射能力最强的三个城市,也是长江下游、上游和中游交通物流竞争力最强的中心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4长江上游与中下游互动合作中,重庆市和成都市起着关键的桥梁媒介作用。长江中游与下游互动合作以"汉长昌"和下游的"沪宁杭甬"、"苏锡常合"联系为主,以九江市、上饶市和下游的衢州市、合肥市、安庆市、金华市联系为辅。5提高中心城市及中介城市的交通物流竞争力,通过上中下游城市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和梯度辐射,加强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上游地区城际经济联系,优化长江经济带城际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结构与合作路径,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鲁瑞芸 郭斯炜 彭仁星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提出,湖北省除了利用好国内市场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更高效地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集群的成功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现湖北省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集群同质化、资金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从建设湖北省优势品牌、打造连通平台和完善政策资金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芳林 蒋昊
为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在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涵义及内容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特点,依据环境风险理论,提出了城市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展现环境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集聚特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敏感性的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受体恢复性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长三角为城市环境风险热点区域,冷点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一带。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需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区域环境协作、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环境风险动态评价平台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提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一国(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三个理论假说。借鉴Yeats(2001)的方法,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BeC分类法下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计算得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8个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制度质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及其与制度质量的交互作用,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影响。据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加强 刘璐
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是一个内功与外力共同作用结果,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驱动力是生产者驱动,治理模式已由关系型向领导型治理模式转变,但存在着切入点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较弱、科研与经济没有有效结合等方面的升级压力,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获取全球价值链上更高附加值环节的目标,必须从功能性升级、产品升级逐步转换到工艺流程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巫强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薛冰欣 陈敏
立足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剖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对数字经济、物流产业与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假设;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为对象,计算其2000—2020年的碳排放量,设计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间的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物流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但碳排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两者存在正相关,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弱和抑制这种正向关联,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碳排问题,从政策完善、绿色传播、技术开发、运输优化四个维度提出有关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1997-2014年货运量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全局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空间相关性在逐渐降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间物流产业空间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极化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构建物流业协作联盟、发挥物流业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培育物流业增长
关键词:
ESDA 空间差异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小梅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侧重对物流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类产业结构支撑作用进行评价,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对第三产业支撑不足,同时还发现长江经济带铁路和公路运输联动的相关性强,而水路与铁路、公路的联动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参考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进程,发现了目前物流业在顺应产业结构演变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