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5)
- 2023(19308)
- 2022(16133)
- 2021(14882)
- 2020(12339)
- 2019(28240)
- 2018(28236)
- 2017(53638)
- 2016(29548)
- 2015(32963)
- 2014(33474)
- 2013(32761)
- 2012(30590)
- 2011(27877)
- 2010(28521)
- 2009(26373)
- 2008(25627)
- 2007(23049)
- 2006(20950)
- 2005(19208)
- 学科
- 济(131764)
- 经济(131626)
- 管理(82058)
- 业(76478)
- 企(61414)
- 企业(61414)
- 方法(47173)
- 数学(39996)
- 数学方法(39475)
- 中国(38689)
- 农(35542)
- 地方(33063)
- 学(29570)
- 业经(29548)
- 财(28776)
- 制(24676)
- 农业(23779)
- 贸(21355)
- 贸易(21339)
- 银(21305)
- 银行(21254)
- 理论(20811)
- 融(20683)
- 金融(20675)
- 易(20563)
- 行(20514)
- 环境(19249)
- 和(19241)
- 策(18344)
- 发(18168)
- 机构
- 大学(420475)
- 学院(419550)
- 济(172743)
- 经济(168835)
- 管理(158884)
- 研究(153143)
- 理学(134731)
- 理学院(133130)
- 管理学(130751)
- 管理学院(129988)
- 中国(115785)
- 科学(93417)
- 京(92687)
- 财(80457)
- 所(78752)
- 研究所(71104)
- 农(70980)
- 江(68898)
- 中心(68098)
- 财经(62061)
- 业大(60936)
- 北京(59143)
- 范(58745)
- 师范(58142)
- 经(56120)
- 院(55530)
- 农业(55094)
- 州(52951)
- 经济学(51543)
- 省(47283)
- 基金
- 项目(273793)
- 科学(214343)
- 研究(202964)
- 基金(195581)
- 家(170310)
- 国家(168818)
- 科学基金(143620)
- 社会(126500)
- 社会科(119629)
- 社会科学(119597)
- 省(107860)
- 基金项目(102111)
- 教育(93178)
- 自然(91661)
- 划(90346)
- 自然科(89449)
- 自然科学(89427)
- 自然科学基金(87781)
- 编号(83883)
- 资助(80896)
- 成果(70369)
- 发(61938)
- 重点(61871)
- 部(59747)
- 课题(59566)
- 创(55965)
- 创新(52189)
- 国家社会(51415)
- 科研(51262)
- 教育部(50864)
- 期刊
- 济(207020)
- 经济(207020)
- 研究(134435)
- 中国(92716)
- 学报(66253)
- 农(65866)
- 管理(62425)
- 科学(61003)
- 财(60251)
- 教育(54648)
- 大学(50005)
- 学学(46554)
- 农业(44733)
- 融(43437)
- 金融(43437)
- 技术(38319)
- 业经(33200)
- 经济研究(33019)
- 财经(30896)
- 经(26573)
- 问题(26504)
- 图书(23451)
- 业(23158)
- 技术经济(21161)
- 贸(20414)
- 理论(19707)
- 现代(19529)
- 科技(19514)
- 世界(18959)
- 版(18858)
共检索到66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文春生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体系进行现状描述,然后对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李孜沫 文春生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一体化建设研究势在必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中下游三地、六大城市群和八大国家新区,城市群和新区间的有机联系成为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先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和交通体系进行现状描述,然后对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性、均衡性、生态性和公平性四大要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智杰 陈永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柯蓉 张贺
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及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与城市转型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差异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沿长江流域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特征显著,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中引领作用明显,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到代表性的特色经济增长突破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中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快、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投入较大的城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明显的带头作用。城市功能、科技创新是影响长江下游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结构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市转型发展 空间统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耀彬 周依仿 王希祖 周家兴 宋一凡
基于2004—201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以市场一体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促进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市场一体化"双门槛效应"。市场一体化指数跨越第一道门槛时,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当进一步跨越第二道门槛后,这种拉动作用再次显著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处于两道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但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跨越第二道门槛,特别是上、中游地区应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放开市场保护,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以推动整体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顺明 杨清源 蒋晓辉 韦宁
珠江一西江经济带规划于2014年7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作为珠三角发达地区与西南资源富集区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成为国家支持广东、广西两省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中亟需探索的合作样板。探索交通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资金联动、市场联动和土地联动等运作试点,推动建立发展专项资金、举办财政联席会议、合理划分发展收益等财政改革举措,以期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经济带 一体化发展 财政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萌 盛方富 孔凡斌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受制于行政分割,全流域11个省市之间开发与保护不协调、竞争与合作不同步、上下游利益诉求不一致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长江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战略要求下,统筹好长江经济带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创新带、协调带,亟须打破分割的旧格局、创建协调的新机制,形成长江全流域共抓、共管、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发展局面。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大开发 生态保护 体制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萌 盛方富 孔凡斌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受制于行政分割,全流域11个省市之间开发与保护不协调、竞争与合作不同步、上下游利益诉求不一致等问题突出,直接影响长江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战略要求下,统筹好长江经济带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创新带、协调带,亟须打破分割的旧格局、创建协调的新机制,形成长江全流域共抓、共管、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发展局面。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大开发 生态保护 体制机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茜 吴利华 张平
研究目标:探究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想决策单元交叉效率模型测算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然后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之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与区域异质性有关,即对于中游和下游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长江经济带一体化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之间存在基于研发强度的双门槛影响,并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形特征。研究创新:将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高技术产业相结合,并着重探讨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受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的影响情况。研究价值:证实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有利于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潇冉 云如先 王磊 段学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空间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创新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6方面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基于统一的框架,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5个主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近10年主要变化特征,突出城市群发展侧重与短板,为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5个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差距显著,呈现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最高,中游城市群其次,成渝城市群较低,滇中、黔中两个区域性城市群尚处于起步阶段;近10年来各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水平均有提升,重点发展内容和提升程度不一,中下游城市群侧重公共服务,上游城市群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研究结果,从改善区域一体化发展短板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支大林 韩建雨
东北沿海经济带一体化整合发展研究的核心内涵是以沿海经济带一体化为契机,努力促成东北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对东北沿海经济带整体区域发展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引入一体化整合发展思想,从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东北沿海经济带 一体化整合发展 东北振兴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伍新木 王磊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凯 邹楠 甘畅 胡奕
政策红利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剖析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2008—2019年211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城市作为处理组,其他城市作为控制组,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视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识别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施行有利于沿线城市旅游发展,且通过政策外生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替换指标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稳健。作用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可以通过加强经济联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水平间接地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然而,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涓滴效应”大于“极化效应”。以上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优化政策内容,精准施策,构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叶连广 何雄浪 邓菊秋
当前,中国正进入城市群驱动经济增长、经济带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带的辐射与连接推动区域资源与要素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空间引力模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产业联动网络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产业联动网络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并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和集聚趋势;产业联动网络对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效应显著为正,产业联动网络有利于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产业联动网络通过改变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配置不平衡和促进区际技术溢出来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张云矿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