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4)
- 2023(15048)
- 2022(12565)
- 2021(11993)
- 2020(9708)
- 2019(22511)
- 2018(22126)
- 2017(42629)
- 2016(22977)
- 2015(25857)
- 2014(25687)
- 2013(24901)
- 2012(23006)
- 2011(20407)
- 2010(20410)
- 2009(18710)
- 2008(18438)
- 2007(16285)
- 2006(13821)
- 2005(12064)
- 学科
- 济(90527)
- 经济(90434)
- 管理(64810)
- 业(61817)
- 企(50008)
- 企业(50008)
- 方法(42246)
- 数学(37528)
- 数学方法(37009)
- 农(27732)
- 财(24645)
- 中国(23928)
- 业经(20166)
- 地方(20149)
- 农业(18365)
- 贸(17928)
- 贸易(17918)
- 易(17410)
- 学(17169)
- 制(16660)
- 务(15211)
- 财务(15159)
- 财务管理(15124)
- 理论(14935)
- 企业财务(14286)
- 环境(14073)
- 和(13868)
- 银(13863)
- 银行(13840)
- 策(13391)
- 机构
- 学院(318219)
- 大学(313391)
- 济(129237)
- 经济(126513)
- 管理(124528)
- 理学(107548)
- 理学院(106423)
- 管理学(104543)
- 管理学院(103946)
- 研究(102015)
- 中国(77371)
- 京(64078)
- 科学(61872)
- 财(60283)
- 江(52349)
- 农(50470)
- 所(49672)
- 中心(49479)
- 财经(47769)
- 业大(45924)
- 研究所(45205)
- 经(43292)
- 范(42184)
- 师范(41752)
- 农业(39591)
- 经济学(39292)
- 北京(38923)
- 州(38707)
- 院(37544)
- 经济学院(35651)
- 基金
- 项目(216696)
- 科学(171100)
- 研究(162592)
- 基金(155739)
- 家(134235)
- 国家(133072)
- 科学基金(115293)
- 社会(101939)
- 社会科(96573)
- 社会科学(96547)
- 省(86735)
- 基金项目(82017)
- 教育(76586)
- 自然(73523)
- 划(72008)
- 自然科(71767)
- 自然科学(71746)
- 自然科学基金(70442)
- 编号(68235)
- 资助(63146)
- 成果(55057)
- 重点(49028)
- 部(48210)
- 发(47350)
- 课题(47091)
- 创(45797)
- 创新(42649)
- 国家社会(41760)
- 教育部(41578)
- 科研(41572)
- 期刊
- 济(138910)
- 经济(138910)
- 研究(88568)
- 中国(59017)
- 财(47349)
- 农(45394)
- 学报(45018)
- 管理(44171)
- 科学(42209)
- 教育(37677)
- 大学(34814)
- 学学(32744)
- 农业(30948)
- 技术(30848)
- 融(29525)
- 金融(29525)
- 业经(24715)
- 财经(22730)
- 经济研究(22219)
- 经(19514)
- 问题(18293)
- 业(16114)
- 技术经济(15236)
- 贸(15125)
- 版(14919)
- 统计(14917)
- 图书(14911)
- 理论(14752)
- 商业(14474)
- 资源(14194)
共检索到460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杨 吴娟 陈廷贵
[目的]对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的演进逻辑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可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聚焦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演进,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中央出台的93份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经历了政策发端期(2017—2018年)、政策爆发期(2019—2020年)与政策转型期(2021年)三个阶段。(2)政策颁布主体和政策文种构成随着政策演进发生变化,政策强度和效力呈现“弱-强-弱”的变动趋势。(3)需求面政策工具较为缺乏,不同阶段的政策实践路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提出政策优化方向,首先,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完善长江禁捕退捕管理长效机制;其次,充分发挥部门机构和政策文种的功能作用;最后,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部分稀缺政策工具的使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建明 罗时樟
[目的]长江流域内水生生物资源骤减给长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政府、社会和民众的高度关注,长江禁捕工作迫在眉睫,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制定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的政策。[方法]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是剖析政策过程及其政策影响的重要工具,多源流理论能为我国长江大保护政策过程提供新的解释角度。本文以长江禁捕政策议程为载体,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中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分析了长江禁捕政策议程;[结果]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提出对长江禁捕政策过程优化路径,在问题源流上对退捕渔民生存保障制度和长江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完善,在政策源流上提高政策储备,在政治源流方面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首次开启政策之窗后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寻找和创造新的政策元素,以期推动政策之窗再次打开,促使长江禁捕工作有效的实施。[结论]最后,对长江禁捕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梳理并提出要不断推动和创新长江禁捕政策,我国政府需要在合理的范畴内再次实现政策之窗的打开,形成新的长江大保护政策议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韩杨
当前,禁捕水域渔民退捕上岸已经完成,转产就业政策作为渔民退出捕捞权补偿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难点,对长江禁捕稳定持续和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区域退捕渔民及其利益相关者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转产就业政策目标是帮助渔民获取可持续的替代生计,防止退捕渔民"积贫返贫—生计压力—偷捕返捕—弱化禁捕",基本逻辑是通过政府承担转产就业成本以达成渔民稳定退捕这一具有生态外部性的集体行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初步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政策层级机制,地方政府是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改进者,市场主体也正逐步参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四个一批"为主的转产就业模式。但部分地区仍面临着转产就业不充分、岗位层次较低、稳定性差等难题,这既有渔民生计资本低、博弈心理的内生因素,也有区域经济与资源禀赋约束、政策针对性不足的外部因素。未来,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应长短结合、双重驱动,多元化就业模式增加岗位供给、针对渔民合理诉求提升转产就业精准性、优化政策制度形成稳定持续的激励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王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而土地制度的独特安排与变革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结构变革的发动机。为了进一步认识城市土地政策在推动改革进程中的作用,理解政策选择和演进的逻辑,以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频词的变化来研究政策目标的变化,所选择的样本来源于中央政府层面在1978—2022年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的重点明显经历了城市土地市场化、调控土地市场和建设城乡统一市场3个不同的阶段,在政策演变中传统思想、土地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影响着政策的选择,但政策始终内生于国家发展战略,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力量推动下演进。通过对政策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制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必须继续推进和完善土地制度改革。未来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土地利益的分配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羽丰 陈廷贵 刘子飞 李琴
长江流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使数十万捕捞渔民失去原有生计手段,有效识别渔户受到禁捕政策的外部冲击时生计能力的变化是帮助退捕渔户改善生计的前提。以安徽、江苏、湖北三省份退捕渔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从生计资本的总量、结构和流动性3个方面分析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渔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捕渔户生计资本总指数显著提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均得到显著增长。(2)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得到显著增长,生计资本结构总体由失调向协调转变。(3)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表现出较高流动性,渔户群体贫富差距缩小。(4)不同地区间政策对生计资本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安徽省渔户各项生计资本指数及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均得到显著提升,生计资本的流动性最高;江苏、湖北省渔户心理资本指数显著下降,退捕前后金融资本指数、生计资本总指数及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对退捕渔户生计的可持续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渔户生计发展停滞,退捕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及渔户生计资本阶层的重新固化仍是十年禁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羽丰 陈廷贵 杨杨
[目的]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退捕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利于政策主观绩效的提升。[方法]文章以在全国率先实施禁捕补偿政策的贵州赤水河流域和湖北洪湖流域的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的缺失分别为解释禁捕补偿政策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2)存在引致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其中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是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提高禁捕政策满意度中发挥核心作用;(3)存在四种引致低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态,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缺失在各自组态中均发挥了核心作用,使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验证。(4)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补偿资金发放时效是有效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结论] 多重条件间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政策宣传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两手抓”是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羽丰 陈廷贵 杨杨
[目的]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退捕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利于政策主观绩效的提升。[方法]文章以在全国率先实施禁捕补偿政策的贵州赤水河流域和湖北洪湖流域的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的缺失分别为解释禁捕补偿政策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2)存在引致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其中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是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提高禁捕政策满意度中发挥核心作用;(3)存在四种引致低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态,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缺失在各自组态中均发挥了核心作用,使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验证。(4)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补偿资金发放时效是有效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结论] 多重条件间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政策宣传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两手抓”是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必然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廷贵 刘芳 杨杨
渔民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对象,渔民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指标。选取的研究地区是首批推行并完成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基于退捕渔民调研结果,先使用TOPSIS法的数学模型求出最优解,再进行障碍度计算,并对禁捕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关于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评价的最优解,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0.45,绩效一般,湖北省洪湖市为0.27,对应的绩效水平为较差;(2)影响两个地区绩效评价的前三位主要因素是实施禁捕后,政府部门工作跟踪力度满意度(B4)、生活水平满意度(D2)、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满意度(E2)。研究结论为评价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一个可选分析框架,为其他地区提高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建明 李俊前 罗时樟 陈廷贵
[目的]长江水域生物资源的保护需要有效政策制定和执行,在当代中国的情景下,基层政府执行对于水域生物资源保护政策有效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以四川省富顺县为例,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模型的分析视角,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长江沿岸县级政府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禁捕政策执行情况。[结果]对四川省富顺县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执行存在的理想化政策梗阻、政策执行机构缺陷、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感迷失、政策环境消极等四重困境进行了深度分析。[结论]在全面实施长江禁捕政策过程中,如何破解政策执行面临的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改进、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提升、目标群体的认可度以及政策执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提升长江沿岸县级政府政策执行力,以推进新时代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廷贵 刘芳 杨杨
渔民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对象,渔民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指标。选取的研究地区是首批推行并完成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基于退捕渔民调研结果,先使用TOPSIS法的数学模型求出最优解,再进行障碍度计算,并对禁捕政策实施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关于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评价的最优解,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0.45,绩效一般,湖北省洪湖市为0.27,对应的绩效水平为较差;(2)影响两个地区绩效评价的前三位主要因素是实施禁捕后,政府部门工作跟踪力度满意度(B4)、生活水平满意度(D2)、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满意度(E2)。研究结论为评价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一个可选分析框架,为其他地区提高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忠 曾婷婷 陈廷贵
[目的]在长江流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关键是妥善安置退捕渔民,如何提高渔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推动禁捕政策能够长期有效地运行。[方法]该文基于2021年“长江流域十省百县千户调查”数据,通过基尼系数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了禁捕前后的渔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变化,进而研究了影响中低收入渔民的因素。[结果]研究发现:(1)专项补偿有力地避免了退捕渔民群体收入出现两极分化,但低收入渔民数量增加和高收入渔民群体收入份额的提高同样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2)2-3年的专项补偿结束后,退捕渔民的收入差距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扩大,政府的支持需要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3)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的稳定性及收入来源多样化对于提高中低收入渔民的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能发挥较大的作用。[结论]“长江十年禁捕”对退捕渔民的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政府专项补偿虽然起到了强有力的缓冲作用,但需长期化和有针对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忠 徐欣
长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央提出的让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以湖南省14个区(县)为例,构建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各区(县)禁捕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推动该政策的顺利实施。研究发现:(1)短期内,长江禁捕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占总效益的85%,生态效益仅占到总效益的15%左右。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2)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单项指标都表现良好的区(县)才能够取得很好的综合效益,单项指标较差,综合效益也不会很高。(3)禁捕资金支出、转产就业培训、禁捕宣传等工作对提高综合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廷贵 陈宏飞 何羽丰
[目的]渔民作为禁捕补偿政策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其生计问题直接关系到禁捕政策成效。探究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渔民生计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实现长江生态保护和退捕渔民生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通过构建长江禁捕补偿政策背景下渔民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江苏、安徽和湖北3省调研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估算路径系数,测算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生计结果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从直接效应上看,政策对促进生计资本积累和生计结果改善有显著影响,对于抑制社会关系排斥和政治排斥有显著作用,但对就业排斥影响不显著;从间接效应上看,政策能够通过生计资本和社会排斥的中介作用对生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总效应上看,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渔民的生计结果。[结论]生计资本是渔民生计内生动力,对生计结果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须继续加大对生计资本建设力度;社会排斥是渔民生计发展的外部阻力,须促进社会融合,保障渔民政治、就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权利。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会平 郭宁 汤玺楷
[目的/意义]从已颁布政策文件中找出我国推进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内在逻辑,为优化未来的政策路径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收集189条有效政策文本,综合运用词频分析软件和人工方式提取关键词,采用CiteSpace 5.0分析政策文本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网络、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结果/结论]我国推进政务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可分为地方初探、顶层设计、全面探索三个阶段;热点领域包括政务服务和简政放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价值取向则是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数据汇聚为主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银平 邓艳敏 刘思磊 李佩杰 刘凯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于2021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长江下游鱼类群落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鉴定鱼类84种,分属10目18科63属,其中47.62%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但鱼类种类较历史记录偏少。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数、种群数量和重量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群落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鳊、鲢、短颌鲚、贝氏?等9种。4种摄食功能群中,肉食性(47.62%)和杂食性(40.47%)鱼类物种比例较高;洄游习性方面,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6.19%);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6.43%)。大型经济鱼类占总量比例低,但个体相对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更高。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指数为3.28,水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长江下游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禁渔效果初步显现,鱼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均有所增加。建议进一步加强禁捕期科研监测,加大监管力度,保障长江下游鱼类资源得以有效恢复,巩固禁捕成效。本研究可掌握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基本特征及变动趋势,为长江下游禁渔效果评估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提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中国70年反贫困思想的演进路径与逻辑架构——基于政策文件的文本对比研究
“新型消费”背景下消费扶贫政策的多源流分析:实践逻辑及推进路径
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样态、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基于“制度-行为”融合视角的分析
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理论、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
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
结构性去杠杆:政策演进、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的发展脉络与演进逻辑——基于1995-2018年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
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演进历程、逻辑要求与实践路径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定量分析
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吸纳非官方参与者的基本路径与内在逻辑——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践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