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
- 2023(1522)
- 2022(1270)
- 2021(1202)
- 2020(959)
- 2019(2363)
- 2018(2280)
- 2017(3914)
- 2016(2361)
- 2015(2641)
- 2014(2628)
- 2013(2617)
- 2012(2771)
- 2011(2463)
- 2010(2517)
- 2009(2298)
- 2008(2177)
- 2007(1760)
- 2006(1680)
- 2005(1413)
- 学科
- 济(9753)
- 经济(9748)
- 地方(5358)
- 学(4969)
- 土地(4487)
- 农(3851)
- 业(3569)
- 管理(3238)
- 资源(2920)
- 农业(2806)
- 方法(2793)
- 环境(2777)
- 地方经济(2677)
- 数学(2463)
- 数学方法(2445)
- 生态(2146)
- 问题(2089)
- 中国(1987)
- 业经(1560)
- 企(1555)
- 企业(1555)
- 经济学(1470)
- 发(1418)
- 地(1347)
- 和(1278)
- 耕(1218)
- 生态学(1217)
- 贸(1178)
- 贸易(1177)
- 耕地(1170)
- 机构
- 学院(33632)
- 大学(32530)
- 研究(16763)
- 科学(13669)
- 江(12973)
- 中国(12033)
- 农(11744)
- 管理(10522)
- 济(10169)
- 所(10067)
- 经济(9974)
- 研究所(9625)
- 农业(9441)
- 京(9090)
- 业大(9027)
- 理学(8947)
- 理学院(8693)
- 管理学(8439)
- 管理学院(8377)
- 省(7856)
- 中心(7259)
- 资源(6767)
- 院(6609)
- 室(6588)
- 科学院(6312)
- 农业大学(6264)
- 实验(6153)
- 实验室(5920)
- 环境(5893)
- 范(5807)
共检索到5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凤霞 伏洋 肖建设 时兴合 刘宝康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以北的长江源头区域,由于受直接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从气候变化与湿地消长关系的强弱程度上可以看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头湿地的影响。据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发现,蒸发量对湿地总面积的消长相对其他气候因子更具主导作用,其次为降水量的影响,且夏季各气候因子对湿地面积消长的影响较其他季节更为显著;1990年以来长江源头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蒸发量减少的暖湿化趋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呈下降以及年蒸发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于湿地的消长具有明显驱动作用;利用遥感技术分析,1990-2000年长江源头的湿地总面积共增加353.22 km2,年平均增加速率为35.32km2/a,而2000-2004年减少20.57 km2,这两个阶段湿地的消长与相应的气候变化特征有着很好的响应规律。
关键词:
湿地 消长 气候变化 响应 长江源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华 鞠洪波 邹文涛 赵峰
利用1977—2007年间的4期Landsat数据提取研究区湿地信息,分析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驱动因子。利用1971—2007年的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区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与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湿地变化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77—2007年间,研究区湿地数量萎缩,总面积减少了约37%;湿地质量发生明显退化,主要表现在二、三级湿地即沼泽和滩地退化为草地和裸岩与沙地;近40年来,区域气候向着暖干化趋势发展;气温是影响湿地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素。
关键词:
长江源 湿地 气候变化 响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慧亮 王学雷 厉恩华
气候变化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湖湿地区域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洪湖周边4个站点1961~2004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从气象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64℃/10a;年降水量有微弱升高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9.964mm/10a;降水量夏季和冬季有升高趋势,但是春季和秋季有减弱趋势。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具有降低趋势。气候变化造成洪湖湿地面积萎缩、水位降低,同时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物入侵,降水格局的变化改变了湿地水文状况,加剧了湿地的生态不稳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洪湖 湿地 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新苗 郑度
近十几年来,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冰川退缩、湖泊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高寒草甸是长江源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影响下,以耐低温寒冷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将面临更严重的生态胁迫。以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高寒草甸生物量、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等的动态变化,并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凤霞 常国刚 肖建设 周秉荣 伏洋
选择黄河源头玛多县,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04年的湿地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间,黄河源湿地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减少速率平均为2864.48 hm2/a。其中前10年和后4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2329.81和4201.14 hm2/a,后4年的变化速度是前10年的1.8倍。高原湖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小于3%,而高原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与其他土地类型的转移概率分别达到40.16%~38.37%和46.27%~40.25%。不同的湿地类型与气象因子的关...
关键词:
湿地 气候变化 转移矩阵 黄河源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春兰 谢高地 肖玉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的敏感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以暖干为主,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水危机。特定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形成与维持的驱动因子,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以华北地区内陆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白洋淀过去40年气候、水文与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过程及湿地生态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湿地退化的主导生态因子,探寻湿地退化的驱动机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960年以来,白洋淀湿地水位降低,水量减少,面积萎缩,干淀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在白洋淀湿地退化中起决定作用,其中降水对湿地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湿地的水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白洋淀 湿地 水文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连义 江南 吕恒 李俊杰 曹凯
本文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采用反映湿地景观格局的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形、香农多样性、香农均度、蔓延度、比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等指数,应用FRAGSTATS3.3软件,分析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格局指标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湿地景观总面积数量减少了6.75%,斑块数量增加了4%;斑块分形指数由1.1540增加到1.1638,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水田、江心洲以及河漫滩景观不规则化加大;自然河流和人工渠形状趋于规则化;坑塘的形状基本没变;坑塘、江心洲、人工渠占总湿地景观的比重上升;水田、自然河流、河漫滩的比重减少。近...
关键词:
湿地 动态演变 长江 南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有明 刘同庆 黄燕 杨娟 李学良 肖正辉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苗茜 黄玫 李仁强
研究基于气象观测和B2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1981—2000年和2010—2050年两个时段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研究表明1981—2000年流域内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未来长江流域气温将整体增加,但各地增温幅度不同。流域降水量有增有减,主要增加区域位于长江源头和上游及中游的江北地区。未来在气温增加幅度较小而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如长江源头和上游的青海、西藏、川西及云南的部分地区的植被NPP将增加。在气温增幅较大而降水量减少或者降水量增加不多的区域如长江中游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进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生态系统,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我国三级地貌台阶和多个气候带,湿地类型及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给长江湿地保护带来巨大挑战。针对长江高原沼泽、高原湖泊、通江湖泊、中下游干流河滩和河口海岸等典型自然湿地,分别探讨这些湿地水循环特点及与生物栖息地的关系,为保护长江湿地提供参考。分析表明:长江高原的垂直水循环、中下游湖泊和河流的水平水循环、长江口的潮汐分别是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关键水文因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湿地水循环及生态功能主要因素,所有的湿地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长江源和长江口受气候变化影响更显著。湿地保护基本原则应该是尽量维护其自然的水循环节律,采取适应性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才是最佳的方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汝骥 马虹 樊自立 杨青 吴素芬 黄玉英
由绿洲及其所在荒漠盆地平原与周边山地共同组成的新疆地域系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主要构成部分。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点,形成了干旱区内独具一格的水循环系统,构成了没有水力联系的内陆河大小流域。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形成和转化,以河流为纽带把山地、盆地平原、绿洲和荒漠系统联系起来。由于荒漠盆地平原系统很难产生径流,从山地进入荒漠盆地平原的河流就成为主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降水增加20%~30%,河川径流普遍增大,湖泊水位明显升高,湖水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逐渐回升。对水资源变化、气温上升、降水显著增多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新疆 水资源 气候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月 樊高峰 张小伟 李正泉 高大伟
基于改进的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重构了2001—2010年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反演了浙江近10 a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利用分段多项式拟合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了自然植被重要物候期(生长季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季长度等),分析了植被物候期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探讨了植被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浙江植被覆盖有所减少,整体下降趋势不显著,平均植被生长季为222 d,长度略有延长,其中开始时间提前趋势不显著,而结束时间推迟显著。②植被生长季为3月下旬至11月中旬,植被生长季的开始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生长季结束时间相对集中,其中生长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春 刘元波 赵晓松 吴桂平
针对鄱阳湖水情变化如何影响湖区湿地植被生长过程的问题,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蚌湖—吴城生态断面上,选取3个梯度分布MODIS像元样点,基于2001~2010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分析了近10a来退水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星子站水位资料,探讨了鄱阳湖退水期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EVI年内均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特征,多年平均值在10月份最大,高程越高的样点其EVI达到年最大值的时间越早;不同水位持续长短及其起讫时期影响植被的生长变化,EVI均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75)高于最大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49);样点每提前出露1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臧淑英,倪宏伟,李艳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资源、草场资源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本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基于大庆市1978、1988、1992、1996和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获取20a来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和各湿地景观类型的时空转移过程.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湿地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和由此产生的湿地生态安全威胁。结果表明,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大,以及湿地盐碱化和草甸化过程,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利用造成的湿地景观分割、景观破碎和景观迅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安全、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等产生威胁;因而,应根据人类与自然共生原理,对不同湿地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评价、规划和设计,逐步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景观,使其发挥多种湿地功能。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 湿地 资源型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政国 陈奕兆 居为民 周伟 李建龙
为进一步明晰南方不同类型草地的碳源汇关系,预测未来气候情景下可能的碳循环特征,利用本地参数化的BIOME-BGC模型对2001~2010年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样地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了模拟估算。不同类型草地的NPP和NEP 10年间变化趋势不同,低山丘陵草原化草甸、典型草山草坡和典型山地草甸的NPP平均值分别为357.17、232.4和191.96gC/(m2·a);NEP的平均值分别为3.25、21.28和81.96gC/(m2·a)。3种类型草地NPP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EP与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模型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