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4)
- 2023(12818)
- 2022(11394)
- 2021(10701)
- 2020(9028)
- 2019(21184)
- 2018(20921)
- 2017(40119)
- 2016(22294)
- 2015(25258)
- 2014(25443)
- 2013(25166)
- 2012(23304)
- 2011(21249)
- 2010(21184)
- 2009(19362)
- 2008(18936)
- 2007(16343)
- 2006(14453)
- 2005(12668)
- 学科
- 济(88074)
- 经济(87943)
- 管理(60779)
- 业(57439)
- 企(47200)
- 企业(47200)
- 方法(40857)
- 数学(35286)
- 数学方法(34842)
- 农(24150)
- 学(23140)
- 中国(21781)
- 地方(21084)
- 财(20472)
- 业经(18954)
- 农业(16198)
- 制(16122)
- 贸(15662)
- 贸易(15652)
- 易(15073)
- 理论(14829)
- 环境(14401)
- 和(14338)
- 技术(13095)
- 融(12224)
- 务(12221)
- 金融(12221)
- 划(12213)
- 财务(12156)
- 银(12152)
- 机构
- 大学(323141)
- 学院(318985)
- 管理(124129)
- 济(119717)
- 经济(117001)
- 研究(112100)
- 理学(108168)
- 理学院(106728)
- 管理学(104613)
- 管理学院(104025)
- 中国(79820)
- 科学(74716)
- 京(70189)
- 农(58399)
- 所(58388)
- 财(54151)
- 研究所(54019)
- 业大(53044)
- 江(51130)
- 中心(49271)
- 农业(46119)
- 范(44957)
- 师范(44487)
- 财经(43655)
- 北京(43478)
- 院(40856)
- 经(39561)
- 州(38053)
- 师范大学(36464)
- 经济学(34833)
- 基金
- 项目(225778)
- 科学(176126)
- 基金(162886)
- 研究(160160)
- 家(144601)
- 国家(143444)
- 科学基金(121115)
- 社会(98477)
- 社会科(92987)
- 社会科学(92959)
- 省(88635)
- 基金项目(87632)
- 自然(81791)
- 自然科(79754)
- 自然科学(79729)
- 自然科学基金(78271)
- 划(75672)
- 教育(72977)
- 资助(66785)
- 编号(64691)
- 成果(52800)
- 重点(51501)
- 部(49177)
- 发(47830)
- 创(46186)
- 课题(45170)
- 科研(43633)
- 创新(43156)
- 计划(42595)
- 教育部(41064)
- 期刊
- 济(131202)
- 经济(131202)
- 研究(90912)
- 中国(60193)
- 学报(58404)
- 科学(52894)
- 农(51997)
- 管理(43603)
- 大学(42619)
- 学学(40141)
- 财(38784)
- 农业(35954)
- 教育(35797)
- 技术(25377)
- 融(23847)
- 金融(23847)
- 业经(21184)
- 财经(20647)
- 经济研究(19675)
- 业(18707)
- 图书(17492)
- 经(17457)
- 资源(17294)
- 问题(17147)
- 科技(16438)
- 版(16117)
- 业大(15355)
- 理论(15086)
- 技术经济(14557)
- 林业(14351)
共检索到459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见 曹慧群 陈进
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归因研究一直备受全球关注,现阶段研究多侧重于水文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针对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足。论文利用Mann-Kendall法、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长江源区1957—2012年水文气象要素趋势性、波动性和周期性变化规律,分析水文气象要素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研究水汽通量揭示大尺度环流因子对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序列具有正长程相关性,长江源区气候未来会继续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长江源区水文气象要素都存在着1~5、10~24和25~45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南亚季风是影响长江源区降水量和流量较为重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南亚季风驱动下的西南方向气流是长江源区主导气流和水汽来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锡填 徐宗学 李占玲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欧春平 王中根
为深入理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剧减的影响原因,进行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传统的时间序列变异方法主要是用变异系数法,论文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差异信息测度与GIS技术的时空变异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海河流域的31个测站的1960—2001年降水、蒸发和气温的分析,结果直观地表达海河流域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异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海河流域的水循环变化规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初步分析得出海河流域降水和蒸发时空变异相对较大、气温时空变异相对较小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志高 林爱文 王伦澈
基于长江中游5个气象辐射站点1961年以来的每日太阳辐射成分及其他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Pettitt突变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近半世纪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指明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突变年份,并分析了太阳辐射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3年来长江中游地面接收太阳总辐射呈现先下降("变暗")、后上升("变亮")的趋势,该区域的辐射变化与全球范围内的"变暗"及"变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63;而降水量则与太阳辐射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41。太阳辐射的这种突变变化也直接导致了气温的变化,在"变暗"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1和0.82,但其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在"变亮"阶段,太阳辐射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平均气温呈现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62以及0.46,但其与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С.萨维娜 盧其堯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者均把干旱划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把土壤水分儲藏量減少到开始不利于植物發育的时刻,作为土壤干旱来临的时間。大气干旱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天气条件,这种天气条件的特征是具有对植物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赵超
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传输过程机理与模拟,是广泛关系到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区域水文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因此,以GEOtop模型为研究平台,以长江源不同植被盖度下(裸地、30%、65%和92%)高寒草甸的观测数据为基础,检验模型对土壤水热迁移过程的描述与模拟精度。总体而言,GEOtop模型需要率定的参数较少,从而减少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模拟精度。对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实际蒸散发模拟的NSE系数基本达到0.8,表明模型能准确模拟高寒生态系统土壤的水热传输过程,可以作为长江源区土壤水热过程的有效模拟工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珊珊 姚治君 姜丽光 王蕊 刘兆飞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是反映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基于2000—2010年MODIS NPP数据,结合同期年径流、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以及径流过程指标法等方法,研究了长江源区2000—2010年植被a 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近11 a来,长江源区植被a NPP呈增加的趋势,增加趋势不显著,线性增长率为48.22 g C/M2;在水热条件的影响下,植被a NPP增长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不同植被类型的a NPP增长趋势不同,其中针叶林、灌丛、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a NPP增长率分别为3.03、2.68、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流域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长期影响作用。针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型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程度,利用构建的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水文效应特征。结果显示:分布式水文模型综合考虑了下垫面土壤、坡度、植被等特征,可以较好的反映降水发生后水分在不同土壤、植被和地形条组合件下,蒸散、地表和地下径流等组分的运移过程。根据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径流成分差异,以及长江流域实际可供调节的土地利用方式,流域现有土地利用格局中农林地依然具有较大的转换空间。根据典型流域中预设的农林地转换情景下的径流效应看,各种情景虽然对流域径流总量变化影响较小,但对蒸散、地表径流和基流可以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林地增加使基流最高提升超过15%,同时可使地表径流下降近5%,两者对蒸散的改变在1%左右,对径流总量变化幅度则只有0.7%左右。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响应模式反映了未来土地利用调整的水文效应,因此可以基于不同的径流效应,开展有利于综合发挥流域持水能力的空间规划,提升林地所占比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李迪强 陈英玉 朵海瑞 王永生
文章根据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选取基于货币量的价值量评价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区域生态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6~2000年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减少199亿元和30亿元,长江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缺失明显高于黄河源区;从功能分析,长江源区的气候调节功能、黄河源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最为显著;从结构分析,草地、湿地、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构成,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存在根本差异。
关键词:
生态功能 价值变化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康恒元 刘玉莲 李涛
空气质量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利用2014年黑龙江省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同期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AQI指数基本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点城市年平均AQI指数以哈尔滨最大(轻度污染级别),其次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良级别);单日空气质量指数最高值在大庆(500),其次是哈尔滨(490),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单日最高值分别为264和251;AQI指数年分布特征是冬季最高,其次秋季,再次春季,夏季最低;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2.5,其次
关键词:
黑龙江 空气质量指数 气象要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康恒元 刘玉莲 李涛
空气质量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利用2014年黑龙江省4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结合同期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AQI指数基本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重点城市年平均AQI指数以哈尔滨最大(轻度污染级别),其次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良级别);单日空气质量指数最高值在大庆(500),其次是哈尔滨(490),牡丹江和齐齐哈尔单日最高值分别为264和251;AQI指数年分布特征是冬季最高,其次秋季,再次春季,夏季最低;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2.5,其次PM10、NO2和臭氧8 h。AQI指数与平均气温,在年尺度上呈负相关,月和四季呈正相关为主;与降水日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是冷月(1—2月)呈正相关,渐暖月(5—6月)呈负相关;与最大风速,采暖季呈明显负相关;与本站气压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冬季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黑龙江 空气质量指数 气象要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豪 虞孝感
长江源区是指直门达水文站以上长江干支流的广大集水区域 ,是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通过统计分析直门达站 195 7~ 1999年 43a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情况 ,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长江源区年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年径流周期性变化较为明显 ,径流丰水年、偏丰水年出现最多的年份是 2 0世纪 6 0年代和 80年代 ,枯水年和偏枯水年出现最多的年份是 70和 90年代 ,总体上看 40多年间年径流基本稳定 ,但 90年代比 80年代有趋向偏枯的现象 ;年输沙量与年径流量的变化基本同步 ,年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年径流量的变化 ,年输沙量也呈弱周期性变化状态 ,并有趋向减少...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水沙量 变化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季定民 张勃 王东 马琼 张耀宗 赵一飞 Yousif Elnour Yagoub
甘肃河东玉米种植区属于旱作雨养农业区,农作物生长主要依靠自然降水来维持,春夏干旱是影响该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利用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57—2012年气象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从干旱趋势、周期、空间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关系方面探讨近56 a来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河东玉米种植区春夏两季均呈干旱化趋势,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干旱呈加重趋势。干旱变化共经历了3个气候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春夏旱情较轻;80年代—90年代,夏旱较春旱严重;2000年以后,春旱较夏旱严重。干旱周期变化,春夏干旱周期分别为20 a和14 a,干旱周期性变化主要是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新功 孙九林
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和人口聚居地,地位十分重要。黄土塬面潜在蒸发量(ET_0)的研究对于区域水循环研究、水土流失防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的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塬面保护区ET_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环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多年平均ET_0为1173.4 mm,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率为21.1 mm/10 a;其生长季平均ET_0值及增长率均高于非生长季平均ET_0。(2)该区多年平均ET_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西部甘肃塬区多年平均ET_0远低于东部山西塬区。(3)过去58年来,区域年均、生长季、非生长季ET_0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年均ET_0存在着10年、30年和50年的震荡周期,其中以30年周期为主周期。(4)气温是控制区域ET_0变化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但气温对ET_0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整个研究区内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而甘肃塬区和陕西塬区的ET_0变化主要受平均气温变化的控制,在山西塬区最高气温的变化是区域ET_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北美指数(PNA)与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该区域ET_0变化有一定影响,西太平洋海温指数(WPI)的变化影响区域非生长季ET_0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竟虎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源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54.2%和42.69%,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增加120%、43.83%和21.1%。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