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9)
2023(9426)
2022(8231)
2021(7421)
2020(6560)
2019(15029)
2018(14953)
2017(27880)
2016(15996)
2015(18164)
2014(18693)
2013(18383)
2012(17658)
2011(15998)
2010(16198)
2009(15024)
2008(15142)
2007(13906)
2006(12028)
2005(10709)
作者
(51007)
(42609)
(42538)
(40406)
(26996)
(20779)
(19616)
(16983)
(16216)
(15449)
(14674)
(14650)
(13886)
(13694)
(13615)
(13358)
(13350)
(12700)
(12667)
(12337)
(10966)
(10852)
(10529)
(9940)
(9760)
(9628)
(9587)
(9532)
(8883)
(8839)
学科
(68189)
经济(68119)
管理(39878)
(36300)
方法(29318)
(27678)
企业(27678)
数学(25897)
数学方法(25670)
地方(19520)
(19262)
(18376)
中国(17483)
(15575)
(13192)
农业(12637)
业经(12567)
(11150)
贸易(11147)
地方经济(11142)
(10683)
(10653)
(10314)
金融(10306)
理论(10298)
环境(10211)
(10067)
银行(10016)
(9837)
(9588)
机构
大学(233905)
学院(233884)
(90488)
经济(88347)
研究(86811)
管理(81875)
理学(69828)
理学院(68895)
管理学(67461)
管理学院(67039)
中国(63547)
科学(58559)
(51853)
(51148)
(47316)
研究所(43525)
(42659)
农业(41414)
(41298)
业大(41003)
中心(39644)
(32660)
财经(32432)
师范(32142)
(31251)
北京(31095)
(30258)
(29713)
(29180)
技术(27836)
基金
项目(158194)
科学(121418)
基金(111106)
研究(110734)
(100093)
国家(99283)
科学基金(81510)
社会(67076)
(65108)
社会科(63258)
社会科学(63234)
基金项目(59095)
(54977)
自然(54012)
自然科(52654)
自然科学(52632)
自然科学基金(51631)
教育(51045)
资助(45705)
编号(45175)
重点(37415)
成果(37359)
(35814)
(34217)
课题(33027)
(32189)
计划(31924)
科研(31099)
创新(30309)
科技(29001)
期刊
(102327)
经济(102327)
研究(64883)
中国(49008)
学报(47429)
(46073)
科学(39402)
大学(33057)
(32667)
学学(31364)
农业(30677)
管理(27576)
教育(26531)
技术(20010)
(19711)
金融(19711)
业经(17025)
(17003)
财经(16078)
经济研究(15920)
(13855)
问题(13836)
(13401)
资源(12120)
业大(11990)
科技(11443)
统计(11224)
技术经济(11217)
图书(11058)
(10461)
共检索到350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龙  石林林  梁宏伟  李青彬  李艳和  
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崔学海   沙航   郜卫华   梁宏伟   罗相忠  
为探明湖北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不同养殖群体形态特征差异,本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湖北省主养区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鄂州与江陵群体间的欧式距离最短。基于主成分分析,雌雄克氏原螯虾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是86.10%和87.31%,7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重、头胸甲长、腹长、尾扇长以及第一腹节宽呈现显著性差异,是引起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判别分析显示,7个群体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最高的是江陵群体(83.3%),最低的是石首群体(40.0%),雄性群体判别率最高的是监利群体(90.9%),最低的同样是石首群体(56.7%)。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分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李忠  魏开金  马宝珊  朱祥云  徐进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下游6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盱眙、合肥、沅江、武汉、潜江和沙市)的10个形态学参数进行测定分析。聚类分析表明,第一分支为潜江、沅江和武汉三个群体;沙市群体和合肥群体构成第二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盱眙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雌、雄虾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4.80%和86.29%。判别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之间的形态参数之间差异极显著。雌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3.52%,雄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23%。结果表明,6个群体的克氏原螯虾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可以从形态上区分盱眙群体、合肥群体和沙市群体,其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宽、腹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体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飞  蓬国辉  熊礼静  彭波  吴毅博  宋朝伟  白旭峰  
用8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态性信息含量(PIC)、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与遗传距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分布在0.37~0.57、0.23~0.48与0.40~0.56,表明在这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得出: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初步分化为3个类群,分别为以太湖(TH)与鄱阳湖(PYH)为代表的类群,以重庆与巢湖为代表的类群和以洪湖、洞庭湖与洪泽湖等为代表的类群。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具有遗传多样的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起群  吕浩  逄娇慧  赵金良  
为探讨长江流域大眼鳜(Sinipercakneri)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长江大眼鳜野生群体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本研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及控制区(D-loop)全序列,对4个群体(赤水河群体-CS、南京群体-NJ、岳阳群体-YY、宜昌群体-YC)共计79尾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获得了长1141 bp的Cyt b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2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指数为0.685 (CS)~0.924 (YC),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指数为0.176%(CS)~0.285%(YY)。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002~0.003。(2)获得了长度为834~840bp的D-loop全序列,在79尾个体中共检测到4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754 (CS)~0.990 (NJ),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548%(CS)~1.412%(YC)。群体内遗传距离在0.005(CS)~0.014(YC),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8~0.012,提示4个野生群体均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长江流域大眼鳜野生群体无显著遗传结构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欧阳徘徊  李桂峰  孙际佳  夏雨  王紫钰  刘丽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依据可量性状的lSD单因素比较分析结果,3个种群大眼鳜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部性状特征;其中,红水河群体分别与右江群体、左江群体在头部[HW/Bl、eD/Bl、u(10-11)]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侦  冯广朋  庄平  侯俊利  
为了确定长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个亲蟹群体的38个形态指标。结果显示,通过两个群体雌蟹与雄蟹的逐步判别分析,均筛选获得5个主要因子,分别对其建立了判别公式,雌蟹与雄蟹的平均拟合率分别为94%与92%,中华绒螯蟹洄游群体雌蟹与雄蟹的判别率均高于养殖群体。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之间有16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其中有8个参数差异极显著,差异系数值范围为0.294~0.614。两个群体的雌蟹间有11个形态参数差异显著,而雄蟹间为12个。外额齿间距和第4步足指节长度跟壳宽的比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苗苗  龚培培  韩晓磊  郭闯  盖建军  邹宏海  王鑫  王亚东  朱辰娴  许璞  杨家新  
采用AFLP技术分别对太湖、长江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各30尾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群体特异性位点比对分析,并对各位点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3对引物共扩增出138个位点;太湖组是独立于长江组的群体,而且它们是两个分化了的野生群体;采用变异性的显著性检验(χ2检验)对位点进行差异比较发现,23个位点在太湖组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长江组,其中位点BY160、BY320、BY470、BY520是与太湖群体分化显著关联的位点,可作为区别太湖野生群体与长江野生群体的标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邢智珺  姜虎成  陆伟  钱照君  于宏伟  李家乐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江苏省8个地区(大浦、平望、漆塘、官滩、西顺河、太平、固城、洋河滩)克氏原螯虾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8个群体全部64个位点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且绝大多数位点显示杂合不足。8个群体中大浦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平望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析表明,8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126,存在中等程度的分化(0.0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节新  汪雁  钟永亮  朱春潮  张小燕  石林波  徐武杰  张萌  李述  葛刚  周文斌  周宪民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淡水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国内外学者所共识。有鉴于此,本项目通过对环鄱阳湖湖盆地域9县(市)计12个调查点进行样本采集,并对其多个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和数据聚类分析,以探讨克氏原螯虾在该地域的地理分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鄱阳湖湖盆地域已占据一定的生态地位,并呈现全湖广泛分布及泛滥孳生趋势,已形成对其他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潜在威胁;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外部形态上分为两个类群,即星子县、永修县、共青城市群体为一类,鄱阳县、新建县、余干县群体聚成一类,两类群似不存在地域上的交叉,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倩   王齐帅   黄瑾   朱威霖   陈晓汉   陈秀荔   李艳和   彭敏  
为客观评估广西南宁周边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南宁的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埃及群体(AJ)、良庆群体(LQ)和上林群体(SL),以及湖北荆州(JZ)和江西湖口(HK)的群体各1个,采用形态学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形态分析结果显示,雌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8.59%,雄性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3.60%;3个南宁群体(AJ,LQ,SL)与JZ群体聚为一类,3个南宁群体间具有较高的形态相似度。微卫星分析结果显示,AJ群体和LQ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SL群体和HK群体次之;LQ群体与SL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和遗传距离最小。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克氏原螯虾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国外引种或国内不同地理来源群体的杂交可能是提高克氏原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储信  朱尧虎  
为落实2017年和2018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禁止捕捞的要求,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拉响了长江流域禁捕的号角。《方案》要求,在2019年年底之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要全面禁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灵  郭广芬  熊开国  秦鹏程  吴瑶  
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高温事件,给流域各省生活、生产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科学解析该次高温过程成因对于提升高温过程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长江流域699个站点逐日温度资料,研究了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 2022年长江流域的夏季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综合强度指数排名第一的高温事件。(2)长江流域上空对流层中高层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是此次高温过程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向运动,且在长江流域上空重叠,是导致2022年高温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在高压控制下,长江流域上空的下沉运动及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均明显偏强,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共同导致高温极端性强。(3)欧洲西部经贝加尔湖向东频散的Rossby波能量,使得欧亚地区中高纬自西向东维持两脊一槽波列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表现出稳定的三波型,整个副热带地区为能量辐合区,助力副高维持偏强,同时有助于长江流域上空反气旋的持续,是异常环流长时间维持的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孝文  
长江流域13省市整体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从区域间的产业结构看,东部、西部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加剧,产业发展思路同质化,使得中部凹陷,区域内互补性不强,影响了流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长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东部地区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中部地区重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西部地区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长江流域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琳  丁放  曹坤  袁立来  毛智慧  李慧峰  张孝勇  李凯  杨文波  李小恕  李慧琴  张辉  吴金明  杨海乐  朱挺兵  杨德国  倪朝晖  李云峰  林祥明  李应仁  危起伟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