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9)
- 2023(4662)
- 2022(3958)
- 2021(3611)
- 2020(2855)
- 2019(6278)
- 2018(6084)
- 2017(11243)
- 2016(6267)
- 2015(6729)
- 2014(6652)
- 2013(6490)
- 2012(6155)
- 2011(5639)
- 2010(5862)
- 2009(5354)
- 2008(5174)
- 2007(4439)
- 2006(4172)
- 2005(3693)
- 学科
- 济(29883)
- 经济(29872)
- 管理(19345)
- 环境(14806)
- 地方(14704)
- 业(11886)
- 地方经济(9038)
- 企(8872)
- 企业(8872)
- 方法(8727)
- 学(8669)
- 划(7741)
- 农(7661)
- 数学(7496)
- 数学方法(7395)
- 生态(7069)
- 资源(6948)
- 中国(6704)
- 规划(6415)
- 环境规划(6129)
- 和(5838)
- 农业(5458)
- 业经(5450)
- 域(5189)
- 区域(5184)
- 发(5154)
- 财(4620)
- 区域环境(3627)
- 经济学(3499)
- 融(3392)
- 机构
- 学院(89110)
- 大学(87108)
- 研究(34553)
- 济(33146)
- 经济(32323)
- 管理(32182)
- 理学(27848)
- 理学院(27369)
- 管理学(26758)
- 管理学院(26609)
- 中国(24194)
- 科学(24189)
- 江(20677)
- 京(20360)
- 所(17711)
- 研究所(16464)
- 农(15972)
- 中心(15769)
- 业大(14767)
- 范(14685)
- 师范(14521)
- 院(13721)
- 财(13374)
- 农业(12438)
- 省(12126)
- 州(11950)
- 师范大学(11877)
- 北京(11518)
- 科学院(10999)
- 财经(10703)
- 基金
- 项目(66473)
- 科学(53437)
- 基金(47817)
- 研究(47306)
- 家(42737)
- 国家(42433)
- 科学基金(36498)
- 社会(30899)
- 社会科(29278)
- 社会科学(29269)
- 省(28708)
- 基金项目(26256)
- 自然(24079)
- 划(23589)
- 自然科(23260)
- 自然科学(23253)
- 自然科学基金(22779)
- 教育(19965)
- 编号(18441)
- 资助(18088)
- 发(16576)
- 重点(16075)
- 江(14218)
- 成果(13642)
- 课题(13633)
- 创(13499)
- 部(13496)
- 发展(13155)
- 展(12944)
- 计划(12791)
共检索到131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虞孝感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机遇和挑战同在。欧美各国近年大力推行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对第三世界商品质量设置了入关的环境门槛。长江产业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 ,现在世界通行的环境管理认证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 ,对长江流域产业尤其是外贸出口产业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认证制度 ,一方面对我出口商品设置了新的障碍 ,另一方面又将环境保护压力直接施加到企业。重视流域生态环境将从政府行为、公民压力扩展到企业行动 ,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负荷愈来愈重 ,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大幅下降 ,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流域性生态安全问题。根据长江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光荣 郭笑撰
从城市经济系统来看 ,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更要保证增长率的质量。也就是说 ,生态城市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 ,使城市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能协调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生态城市建设就是把环境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联系起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这也是协调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以各大城市生态建设为主导把各个大城市建设成为全流域的生态城市中心 ,形成辐射基点 ,产生效应。各大城市在整个长江流域属于经济相对最发达、城市产业最集中、工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保护 生态城市 建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立 陈新军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李德旺 雷明军
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数量、面积、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从长江流域内分布的具有全球保护意义、国家保护意义、流域保护意义、区域保护意义的角度,辨识长江流域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同时分析了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上游区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状况。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多类型、多层次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对中国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长江上游区 生态环境敏感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宗强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持续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志祥 成小江
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根本要求。文章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之自然、社会以及政策境遇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守法方面的法治障碍,以探求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法治对策。文章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路径的实现,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划司法审判专门管辖制度以及强化环保督察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关键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法治障碍 法治路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安 殷鸿福 俞立中 许厚泽 蔡述明 陈中原 王建 殷瑞兰
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独特的自然特征、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态势 ,决定了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 ,在国际流域科学研究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与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 ;山—河—湖—海互动规律及其耦合关系 ;流域各子系统间的物理通量 (水、沙等 )和化学通量 (碳、氮等 )的传输和循环机理 ;流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及流域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化规律及动力学 ,流域山—河—湖—海的互动规律及耦合机理 ,流域物化通量的传输过程与循环机制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 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锐婕 王伦澈 戴崴巍 曹茜 牛自耕
长江流域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目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长时序监测研究相对缺乏,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为探讨长江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本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选择1990-2020年生长季(5-9月)的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湿度、绿度、干度、热度四个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平均贡献率为85.49%,RSEI的平均相关度高于其他单一指标,验证了长江流域根据第一主成分构建RESI的可行性。(2)1990-2020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维持在良好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缓慢增加趋势,中下游生态质量普遍高于上游,南部高于北部。1990-2005年,轻度恶化区域较为分散,2005-2020年轻度改善区主要聚集在金沙江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基本不变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3)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海拔高度、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多因子探测结果表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协同增强效应。(4)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RSEI均值最高,裸地最低。县域尺度上林地占比和RSEI的相关度最高,且对RSEI有正向影响,平均相关度为0.69;不透水面占比、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对RSEI有负向影响,平均相关度分别为-0.39、-0.43、-0.45。这一研究结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大多偏重经济、社会因素,而真正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所占权重和比例偏少,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重点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涉及到"废物排放"、"环境治理"、"能耗"和"环境资源"等,共计25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生态环境指数,计算了全国31省市的生态环境指数,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各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指数略高于全国均值,上游的青海、下游的江苏和上海得分偏低,云南、四川、江西和西藏表现较好,重庆、湖北、湖南和安徽位于全国中游水平。依据各地的得分及其在各评价指标上的表现给...
关键词:
生态环境指数 熵权 模糊评价 长江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克盛
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重点放在了多级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置上,因而造成标准过于繁冗、应用受限的问题。通过考查资源承载力与主体功能区的内在联系,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建立在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测度之上,构建了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模型。将这一模型运用于长江流域,得出如下结论:在全国层面上,长江上游地区应划为重点开发区;在区域层面上,重庆、四川为优化开发区,云南、贵州为重点开发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一平
1 西江流域概况 西江流域是珠江流域的主体,干流长2214多km,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4省(区),流域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9%,其中云南省在西江流域范围内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6.5%,贵州省占16.8%,广西区占56.2%,广东省占7.3%。西江流域地处祖国南疆,西靠云贵高原,东接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西南部与越南接壤,南接北部湾和南海。流域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运蕴藏量为2900万kW,可供开发的达2133万kW,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姚成胜 杜涵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存在三种补偿方式,且补偿应按梯度进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政通 白彩全 姚成胜 杜涵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模型与重复博弈模型对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农业投入生态效率与工业投入生态效率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省份分别存在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必要性;存在三种补偿方式,且补偿应按梯度进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莉 杨筱 张仪 贾霁群 孙启祥 张倩 周金星
为定量评估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科学评价林业血防工程生态效益,依据林业行业技术规程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抑螺防病6项功能对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6-2013年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效益显著,涵养水源16.16×10~8t,保持土壤1.46×10~8 t,固碳0.10×10~8 t,释氧0.29×10~8t,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面积减少24.35×10~7 m~2,血吸虫病患者减少61.31×10~4人,总价值967.20×10`8元。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占全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35.87%,是非抑螺防病林不具备的功能,其次释氧价值占33.06%,固碳价值占13.02%,涵养水源价值占9.17%,保持土壤价值占7.31%,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占比例最少,仅有1.57%。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的为安徽省,达7省抑螺防病功能总价值的18.17%,但其余5项服务价值最大的为湖南省。研究发现,在抑螺防病林的全方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抑螺防病功能、释氧、固碳、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5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98.43%,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各种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抑螺防病功能价值>释氧功能价值>固碳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其中,湖南省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抑螺效果发挥作用最大;云南省山丘区,钉螺适生环境多样,而且其生命力强,繁殖快,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抑螺效益不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盾
现阶段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的地区倾斜对策,造成整体开发割裂,区段合作迟滞、产业结构失调、梯度开发失效.因此,在中、近期内,应以产业倾斜对策为取向,实行整体开发规划下的区段产业倾斜对策,即整体规划,区段分工;整体开发,区段实施,整体调整,分步实施;整体控制,区段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