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1)
2023(3523)
2022(2913)
2021(2707)
2020(2190)
2019(4826)
2018(4710)
2017(8760)
2016(4942)
2015(5342)
2014(5283)
2013(5245)
2012(5042)
2011(4631)
2010(4667)
2009(4111)
2008(4002)
2007(3272)
2006(2947)
2005(2626)
作者
(14595)
(12166)
(11999)
(11408)
(7927)
(5936)
(5487)
(5031)
(4728)
(4625)
(4471)
(4311)
(4204)
(3983)
(3957)
(3929)
(3814)
(3713)
(3636)
(3540)
(3110)
(3051)
(3044)
(2990)
(2818)
(2783)
(2741)
(2566)
(2448)
(2448)
学科
(26003)
经济(25990)
地方(12999)
管理(10336)
方法(8529)
地方经济(8222)
(8060)
数学(7942)
数学方法(7853)
中国(6435)
(6137)
(5679)
(4866)
企业(4866)
环境(4758)
农业(4506)
业经(4044)
(3595)
(3328)
金融(3327)
(3265)
资源(3164)
(3111)
(2927)
贸易(2924)
(2883)
(2798)
区域(2792)
(2727)
(2692)
机构
学院(66688)
大学(66068)
(27063)
研究(26975)
经济(26539)
管理(23682)
理学(20420)
理学院(20062)
管理学(19577)
中国(19474)
管理学院(19441)
科学(18696)
(17404)
(15119)
(14206)
研究所(13243)
(12932)
中心(12350)
(11240)
业大(11097)
(10583)
(10472)
师范(10456)
(10322)
农业(10218)
(8974)
科学院(8667)
师范大学(8612)
财经(8583)
经济学(8354)
基金
项目(51022)
科学(40884)
基金(36947)
研究(35855)
(33172)
国家(32947)
科学基金(27990)
社会(23362)
社会科(22188)
社会科学(22183)
(22177)
基金项目(19987)
自然(18425)
自然科(17881)
自然科学(17877)
(17806)
自然科学基金(17547)
教育(15838)
资助(14342)
编号(13890)
(12879)
重点(12518)
(11987)
(10875)
成果(10507)
(10430)
课题(10373)
发展(10216)
(10076)
科研(10017)
期刊
(31504)
经济(31504)
研究(18185)
中国(15174)
学报(12500)
科学(11413)
(10949)
大学(8849)
管理(8476)
学学(8398)
(7681)
农业(7398)
教育(6884)
资源(6511)
(5976)
金融(5976)
技术(5558)
业经(5171)
经济研究(4524)
(4246)
问题(4154)
财经(4061)
(4035)
科技(3623)
(3502)
统计(3325)
(3306)
(3249)
(3173)
图书(3126)
共检索到103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卫 ,秦德智 ,高明成 ,刘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杨秋生,薛明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建军  蒋远胜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灾害管理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本文根据1951—2009年全国160个气象观测站点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和当年农业受灾面积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受灾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近60年来,农业受灾面积一般达到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其中水、旱灾受灾面积合计占到总受灾面积的80%左右,旱灾的受灾面积要大于水灾的面积。第二,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对农业总受灾面积有较高的解释力。春季降水量每增加1毫米,总受灾面积将减少25万公顷;平均气温每上升0.1℃,总受灾面积增加39万公顷。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对旱灾受灾面积有较高的解释力,同时上年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生  
本文在分析洪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洪涝灾害防御对策体系 ,并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岩土工程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敏  高歌  陈峪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 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 ,并以 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 ,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 ,近10a来 ,汛期气候趋于暖湿 ,降水变率加大 ,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 ;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成因 ,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静  黄蔚薇  李倩  孙倩倩  罗艳  
[目的]文章重点对长江流域春季油菜花期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1994—2007年长江流域45个站点的油菜发育期数据和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花期的特征。依据油菜在不同发育期时段的累积积温,选择0℃、5℃、10℃不同下限温度分别计算积温指标建立花期预报模型,并应用于2018年春季长江流域站点的花期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检验不同积温指标对长江流域油菜花期预报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主要集中在2—4月初,开花时间呈现出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延后开放的趋势;长江流域油菜盛放观赏时间较长,自西南地区2月底到东部地区安徽江苏一带3月下旬到4月初会陆续迎来油菜盛放期。长江流域油菜在抽薹和开花时段中从抽薹始期到开花盛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高,开花始期到开花普遍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少。[结论]利用积温指标预报的开花始期时间效果总体较好,但普遍较实际开花期偏早,部分站点偏差较大,其中以0℃积温指标建立的预报方法效果最好、5℃积温指标次之、10℃积温指标效果相对较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晴  陆建忠  陈晓玲  张玉芳  
土壤湿度在水文循环和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农业干旱监测和预测非常重要。选择ESA CCI主动、被动、主被动合成土壤湿度数据和站点实测土壤湿度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CCI产品的准确性;运用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方法划分农业干旱等级,运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和森斜率趋势检验研究长江流域农业干旱的历史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干旱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季节尺度上以春旱和冬旱为主;农业干旱发生的周期为28、12、22、32 a;严重干旱中心具有向低纬度和东经度转移的趋势;金沙江流域南部、岷江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北部、汉水流域、长江上游、乌江流域、洞庭湖流域西部具有明显干旱趋势,长江源头、洞庭湖流域东部、鄱阳湖流域、长江中游和下游、太湖流域具有明显变湿润趋势,其余地区保持相对稳定。从长时序土壤湿度角度出发,探索了历史上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农业干旱精准监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监测方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向阳  
我国土地受灾成灾面积研究梁向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土地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制订和完善我国农业发展战略时,不能不对土地受灾成灾面积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与估计。本文旨在回顾我国土地受灾面积历史的纵向变化,分析当今我国地区间在土地受灾成灾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琴  庞占龙  蔡强国  余新晓  张克斌  孙莉英  
长江流域因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山洪灾害发生最为密集的地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江流域大尺度(跨省级)区域的山洪灾害易发性研究可为长江流域及相似区域的山洪灾害评价研究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山洪灾害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以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各类山洪灾害易发程度指标体系,基于Matlab,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类山洪灾害易发性指数。据此,利用Arc GIS自然间距分类方案将长江流域划分为4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即高易发区、中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储信  朱尧虎  
为落实2017年和2018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禁止捕捞的要求,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拉响了长江流域禁捕的号角。《方案》要求,在2019年年底之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要全面禁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凯  郑畅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熙宁  
早在80年代中期,新闻媒介就曾对沿长江开发战略组织过经济专家进行过轰轰烈烈的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而终。时至9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再次旧话重提,开放开发长江流域,不仅给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因长江深入大陆腹地,还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力杠杆。本期刊出的《长江流域开放方略》,对流域经济中的几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宗旨和任务是服务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期刊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河流流域综合管理、湖泊富营养化、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报道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锦屏  李双双  段克勤  延军平  
基于1961~2019年逐日降水格点数据,对长江流域偏前型、偏后型、均衡型和单日型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变化过程上,1961~2019年,长江流域偏前型极端降水先增加后下降,偏后型、均衡型极端降水变化以平稳波动为主,单日型极端降水持续上升;(2)在空间格局上,长江流域偏前型、偏后型极端降水量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均衡型极端降水高值区分布于金沙江、鄱阳湖流域,单日型极端降水空间特征表现为“中间高、两侧低”;(3)在影响因素上,长江流域及其子流域不同类型极端降水与两类厄尔尼诺(东部型-Ni1o 1+2区和中部型-Ni1o 3.4区)正相关占比为79.2%,且与Ni1o 1+2区的相关性高于Ni1o 3.4区;(4)1998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以偏前型为主导,7月20~26日偏前型极端降水事件为1998年夏季洪涝灾害的核心致灾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