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7)
2023(4437)
2022(3731)
2021(3481)
2020(2842)
2019(6381)
2018(6125)
2017(11064)
2016(6393)
2015(7242)
2014(7251)
2013(7296)
2012(7047)
2011(6569)
2010(6543)
2009(6081)
2008(6052)
2007(5299)
2006(4908)
2005(4393)
作者
(20481)
(17503)
(17196)
(16413)
(11386)
(8560)
(7921)
(6887)
(6843)
(6353)
(6313)
(6096)
(6023)
(5785)
(5542)
(5518)
(5234)
(5217)
(5158)
(5081)
(4408)
(4389)
(4210)
(4147)
(3952)
(3920)
(3897)
(3844)
(3700)
(3564)
学科
(31537)
经济(31523)
地方(16738)
管理(15274)
(11471)
地方经济(9920)
(9163)
方法(8750)
中国(8012)
(7800)
数学(7760)
数学方法(7695)
资源(7097)
环境(6967)
(6938)
企业(6938)
农业(6709)
(5749)
业经(5541)
(4811)
(4462)
贸易(4457)
(4186)
生态(4175)
(3878)
(3800)
(3733)
金融(3732)
(3454)
产业(3214)
机构
学院(94027)
大学(92261)
研究(39031)
(35313)
经济(34411)
管理(33270)
理学(28191)
中国(27895)
理学院(27699)
科学(27397)
管理学(27128)
管理学院(26941)
(21704)
(21381)
(21150)
研究所(19950)
(19831)
中心(17924)
业大(15882)
(15648)
农业(15542)
师范(15496)
(14554)
(14428)
(13658)
科学院(13294)
(13095)
北京(12760)
师范大学(12613)
研究院(11258)
基金
项目(69201)
科学(53939)
研究(49173)
基金(48184)
(43974)
国家(43609)
科学基金(35812)
社会(30400)
(29358)
社会科(28708)
社会科学(28699)
基金项目(26050)
(24377)
自然(23743)
自然科(22864)
自然科学(22853)
自然科学基金(22397)
教育(21069)
编号(20356)
资助(19006)
(17891)
重点(16868)
成果(15868)
课题(14951)
(14417)
(13977)
发展(13789)
(13661)
计划(13591)
(13586)
期刊
(42699)
经济(42699)
研究(24274)
中国(21701)
学报(17894)
(16952)
科学(16504)
农业(11936)
大学(11645)
资源(11273)
学学(10798)
管理(10528)
教育(9790)
(8373)
业经(7432)
技术(7050)
(6971)
图书(6858)
(6849)
金融(6849)
问题(5642)
经济研究(5529)
(5497)
(5138)
书馆(5041)
图书馆(5041)
科技(4957)
财经(4683)
(4446)
(4445)
共检索到143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琳  丁放  曹坤  袁立来  毛智慧  李慧峰  张孝勇  李凯  杨文波  李小恕  李慧琴  张辉  吴金明  杨海乐  朱挺兵  杨德国  倪朝晖  李云峰  林祥明  李应仁  危起伟  
采用中-大尺度遥感监测手段,对长江流域水域及消落区开展调查与分析,重点阐述长江流域从自然水体为主向人工水面为主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长江流域天然渔业资源衰退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近40年全长江流域历史最大水面约63 360 km~2,最小水面约26 396 km~2,历史最大消落面积约36 964 km~2。2019—2020年“一江两湖七河”最大水面约为19 663 km~2,最小水面约为14 281 km~2,消落区面积6 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km~2。2001—2020年和1984—2000年两时段相比,地表水减少水面中超过80%来自于具有自然水文情势的消落区,而新增水面中,由于水库充填导致的河流水面增加达5 500 km~2,致使长江流域水域类型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自然水体占比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而同时期的鱼类资源现存量也下降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本研究首次明确反季节性消落区的概念,探讨了长江流域河流梯级水库充填形成的反季节性消落区与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关键栖息地丧失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元鲁  
长江流域经济与交通的变迁与预测●谢元鲁一建国以来,长江流域的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第一,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接近,但梯度差异依然很大。1952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社会总产值之比为035∶039∶1,人均国民收入之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宗旨和任务是服务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期刊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河流流域综合管理、湖泊富营养化、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报道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蕾  徐承红  
近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共同主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与会的湿地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长江中游地区占70%的湿地已经消失。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长江流域湿地整体面临着面积较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问题,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全流域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有明  刘同庆  黄燕  杨娟  李学良  肖正辉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朝阳   方康   董芳   张蓥钰   吴金明   牟希东   张辉  
为系统揭示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现状和生态风险,本实验以“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2017—2021年在长江流域65个站位的调查为基础,结合进一步的文献调研,系统总结分析了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的种类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AS–ISK)对其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现有外来鱼类38种,隶属于8目15科29属,其中鲤形目17种、鲇形目7种、鲈形目5种、鲟形目4种、脂鲤目2种、鳉形目、胡瓜鱼目和雀鳝目各1种,外来鱼类多来源于亚洲(17种),引入目的多为水产养殖(20种);(2)除沱沱河和横江外,研究区域内各水系和湖泊均有外来鱼类记录,其中三峡库区最多(22种);(3)AS–ISK评估结果显示,高、中、低风险鱼类分别为19种、6种、13种,风险最高的5种鱼类依次为食蚊鱼、下口鲇、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莫桑比克罗非鱼。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外来鱼类呈现种类数量多、分布格局复杂的现状,当前虽暂未发现有外来鱼类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但仍存在极高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我国外来鱼类的防控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李德旺  雷明军  
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数量、面积、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从长江流域内分布的具有全球保护意义、国家保护意义、流域保护意义、区域保护意义的角度,辨识长江流域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同时分析了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上游区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状况。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多类型、多层次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对中国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硕琳  王四维  
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通过文献收集法,梳理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现状,发现多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数量已极低,部分物种已极度濒危,亟待进行保护。分析造成长江流域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展望相应的保护对策:①加强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提倡综合流域保护模式;②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尽早颁布《长江保护法》;③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④呼吁拆除部分水利设施,建立专项补偿;⑤加强相关执法监督;⑥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科研投入;⑦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公民保护意识,促进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佩杰  王召根  蔺丹清  潘杰  刘燕  朱孝锋  刘凯  
为评估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密度及时空特征,于2018年在该水域进行了4次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水声学调查所得鱼类资源密度均值范围为0.090~0.575尾/m~2,均值为0.286尾/m~2;鱼类资源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季节变化较明显, 7月和10月,和畅洲的南、北汊鱼类资源密度要显著高于其上游和下游; 1月和4月,则是和畅洲上、下游的资源密度相对较大,其中7月保护区水域的鱼类资源密度最大, 1月最小。调查水域内单体目标强度呈单峰状分布,主要集中于-59.5~-53.5 dB,春季、秋季和冬季的单体目标均匀分布于水深10~40 m的水层,夏季则多集中分布于水深5~20 m的水层。本次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镇江保护区水域内的鱼类资源密度及其时空分布信息,为保护区管理部门评价长江豚类的栖息地质量以及实施科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凯  郑畅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熙宁  
早在80年代中期,新闻媒介就曾对沿长江开发战略组织过经济专家进行过轰轰烈烈的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而终。时至9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再次旧话重提,开放开发长江流域,不仅给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因长江深入大陆腹地,还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力杠杆。本期刊出的《长江流域开放方略》,对流域经济中的几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阮仁良  韩昌来  
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分析了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对长江口水域功能的影响,提出长江口现状过境水资源量为9335×108m3/a,上海市最大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在3680×108m3/a;长江口水域水质基本符合II类标准,但近岸水域的污染不容忽视;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每年长江口的氯化物超标天数在45d;长江流域的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利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