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0)
- 2023(4635)
- 2022(3916)
- 2021(3493)
- 2020(2790)
- 2019(6345)
- 2018(5958)
- 2017(11237)
- 2016(5842)
- 2015(6383)
- 2014(6409)
- 2013(6117)
- 2012(5875)
- 2011(5315)
- 2010(5282)
- 2009(4685)
- 2008(4595)
- 2007(3897)
- 2006(3507)
- 2005(3079)
- 学科
- 济(31356)
- 经济(31346)
- 贸(17396)
- 贸易(17388)
- 易(16796)
- 地方(15011)
- 方法(11366)
- 管理(10819)
- 数学(9930)
- 数学方法(9875)
- 业(8843)
- 地方经济(8761)
- 农(7684)
- 中国(7066)
- 出(6060)
- 关系(5917)
- 学(5744)
- 环境(5655)
- 口(5435)
- 出口(5427)
- 出口贸易(5427)
- 农业(5053)
- 企(5040)
- 企业(5040)
- 业经(5027)
- 国际(3736)
- 概况(3627)
- 发(3589)
- 资源(3559)
- 贸易关系(3526)
- 机构
- 学院(85376)
- 大学(83711)
- 济(39463)
- 经济(38802)
- 研究(33634)
- 管理(28977)
- 理学(25446)
- 理学院(25001)
- 管理学(24547)
- 管理学院(24401)
- 中国(22336)
- 科学(21291)
- 江(19377)
- 京(18302)
- 所(17093)
- 研究所(15874)
- 农(15045)
- 中心(14703)
- 财(13823)
- 范(13375)
- 业大(13237)
- 师范(13234)
- 院(12943)
- 经济学(12381)
- 农业(12117)
- 财经(11657)
- 经济学院(11430)
- 贸(11094)
- 师范大学(11032)
- 科学院(10821)
- 基金
- 项目(63784)
- 科学(51180)
- 基金(47012)
- 研究(45353)
- 家(41826)
- 国家(41559)
- 科学基金(35232)
- 社会(30579)
- 社会科(29231)
- 社会科学(29227)
- 省(26503)
- 基金项目(25835)
- 自然(22651)
- 自然科(22067)
- 自然科学(22063)
- 自然科学基金(21621)
- 划(21378)
- 教育(19612)
- 资助(18056)
- 编号(17644)
- 发(15916)
- 重点(15312)
- 部(13934)
- 江(13666)
- 创(13125)
- 国家社会(13084)
- 发展(13041)
- 展(12880)
- 课题(12822)
- 成果(12633)
共检索到124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辉
长江流域的棉纱贸易经历了时空演变及结构性偏好差异。从整体来看,1890年至1912年,长江流域主要进口印度棉纱,自1912年起,日本棉纱开始超过印度棉纱,而英国棉纱一直较少进口。就区域而言,自19世纪末以来,印度棉纱主要流入上游和下游地区;1910年起,日本棉纱开始进口至中游和下游地区。由于不同地区进口棉纱的国别差异,国产棉纱的进口替代过程表现出空间差异。华商纱厂最早诞生于江南地区,下游地区因此最早完成了进口替代。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该地区需进行两次替代,即印度棉纱和日本棉纱的替代;在上游地区,国产棉纱于一战期间替代了印度棉纱;而国产棉纱在中游地区对日本棉纱的替代存在困难,替代完成时间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这种空间差异一方面显示出英日两国对华贸易地理战略的分化,也突显了各个口岸地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纳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情况。不同的口岸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起连接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作用。
关键词:
港口 贸易 棉纱 进口替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江林
上海作为一个对外贸易口岸城市而兴旺发达的历史表明,上海只有与长江流域各省在经济和贸易上结成密不可分的一体时才具备成为远东大商埠的条件,而内地长江流域各省经贸也只有与上海紧密联系时才具备最有利的发展条件。在全面加速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开放的新形势下,上海负有在对外贸易上起龙头作用、与长江流域各省共同繁荣对外贸易的重大使命。为此,上海应在以下各个方面作出行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蕾 杨恺钧
选取2004—2014年中国长江流域10个主要省份的面板数据,依托EKC曲线理论和"污染天堂"假说,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水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减缓长江流域主要省份的水环境污染状况;(2)"污染天堂"假说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成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污染问题,长江上、中游地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进出口贸易会导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环境遭到破坏,加剧水污染问题;(3)长江流域主要省份水环境污染随经济发展呈倒"U"型轨迹,存在EKC曲线。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进出口贸易 水污染 长江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宏兵
从空间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看,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空间差异。其次是流域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的空间耦合性。区域自然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作用和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上游经济发展属资源密集型、中游经济发展属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并存、下游为资金技术型。第三是流域经济发展内在联系与管理体制的空间制约性。流域经济发展始终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不能按流域经济的内在联系组织生产,制约了了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凯 郑畅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熙宁
早在80年代中期,新闻媒介就曾对沿长江开发战略组织过经济专家进行过轰轰烈烈的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果而终。时至9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再次旧话重提,开放开发长江流域,不仅给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因长江深入大陆腹地,还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力杠杆。本期刊出的《长江流域开放方略》,对流域经济中的几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月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宗旨和任务是服务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期刊立足于长江流域,面向国内外,围绕长江流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河流流域综合管理、湖泊富营养化、湿地恢复与保护、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报道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学术期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韦晓宏 邢珺
1982-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GDP弹性变化趋势相似,因此研究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现实必要性。运用服务进口贸易的GDP增长弹性分析服务进口贸易及生产现状,得出两者呈正向关系,相关性检验也支持该观点。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互补而长期内两者相互替代,并且服务进口贸易的贡献较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袁欣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进口替代"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袁欣"进口替代"是后发展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必需的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与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密切相关。本文下面将通过对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考察以分析该时期中国工业化过程中"进口替代"的发展。在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乃银 李健
[目的]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30年来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通过国审的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从棉花品种改良的历史视角探索棉花品种类型和特征的演化趋势,为制定当前棉花品种选育目标和品种审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中的品种评分方法,赋予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抗病性和早熟性等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统一的棉花品种多性状综合评价指数。采用GGE双标图的"品种-性状"功能图分析53个国审棉花品种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铃重、结铃数、衣分、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黄萎病指、霜前花率、株高、果枝数和评价指数等15个性状的互作模式,并据此进行品种类型划分和特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借助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利用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市种植业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种植业整体还是种植业内部都面临着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已处于亟需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各省市种植业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借助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利用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市种植业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种植业整体还是种植业内部都面临着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已处于亟需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各省市种植业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提出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彬 谭琛君
从经济转型中区域空间结构动态演进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长江流域区域空间差异形成的多重因素,认为促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针对引起长江流域空间结构差异化的具体原因,提出现阶段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机制,以城市区域为空间结构重组的基础性功能单元,构建集区域空间价值最大化、空间联系优化、空间竞争力重塑和空间创新能力挖掘等目标于一体的区域空间政策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民 王雁 周兆叶 叶柏生
长江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复杂。为了探索适合长江流域的逐月气温数据空间插值方法,在考虑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对气温影响和没有考虑这些地形因子对气温影响的两种情况下,利用流域151个气象站2007年逐月气温与对应的站点地形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并与回归直线截距相加产生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同时对回归多项式的残差分别运用反距离权重法(IDW)、普通克立格法(OK)和样条函数法(SPLINE)气温进行了空间插值,然后将栅格化的回归气温值与残差的插值结果相加得到空间化的逐月气温数据,并利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考虑了地形因子影响的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对于普通克立格法,平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