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0)
- 2023(13314)
- 2022(11066)
- 2021(9812)
- 2020(7715)
- 2019(17580)
- 2018(16782)
- 2017(31304)
- 2016(17449)
- 2015(18857)
- 2014(18695)
- 2013(18481)
- 2012(17427)
- 2011(15933)
- 2010(16078)
- 2009(14545)
- 2008(14163)
- 2007(12497)
- 2006(11303)
- 2005(10107)
- 学科
- 济(80871)
- 经济(80802)
- 管理(45246)
- 业(42995)
- 企(31178)
- 企业(31178)
- 方法(27695)
- 地方(27491)
- 中国(26592)
- 数学(24620)
- 数学方法(24380)
- 农(22864)
- 业经(17926)
- 学(16969)
- 环境(16348)
- 农业(16263)
- 地方经济(14912)
- 财(14240)
- 贸(13705)
- 贸易(13695)
- 发(13683)
- 易(13145)
- 技术(12502)
- 融(12198)
- 金融(12197)
- 银(11855)
- 银行(11804)
- 制(11705)
- 行(11424)
- 和(10981)
- 机构
- 学院(250088)
- 大学(246966)
- 济(101567)
- 经济(99403)
- 研究(95096)
- 管理(92092)
- 理学(79195)
- 理学院(78098)
- 管理学(76702)
- 管理学院(76248)
- 中国(68717)
- 科学(62744)
- 京(54618)
- 农(52991)
- 所(49873)
- 研究所(45916)
- 业大(43555)
- 江(43274)
- 中心(42385)
- 财(42043)
- 农业(41913)
- 范(35594)
- 师范(35088)
- 院(35057)
- 北京(33450)
- 财经(33366)
- 省(32096)
- 州(31375)
- 经(30196)
- 经济学(30113)
- 基金
- 项目(176163)
- 科学(138381)
- 基金(125624)
- 研究(122061)
- 家(113061)
- 国家(112105)
- 科学基金(94680)
- 社会(78975)
- 社会科(74966)
- 社会科学(74942)
- 省(72724)
- 基金项目(67513)
- 自然(62232)
- 划(60882)
- 自然科(60747)
- 自然科学(60729)
- 自然科学基金(59562)
- 教育(53982)
- 资助(49425)
- 编号(47191)
- 发(44612)
- 重点(40941)
- 创(36767)
- 部(36599)
- 成果(35947)
- 计划(34769)
- 发展(34725)
- 课题(34632)
- 创新(34574)
- 展(34180)
- 期刊
- 济(116082)
- 经济(116082)
- 研究(71578)
- 中国(53895)
- 农(47563)
- 学报(45966)
- 科学(41765)
- 大学(33187)
- 农业(32853)
- 管理(32044)
- 学学(31669)
- 财(29333)
- 教育(25680)
- 融(22560)
- 金融(22560)
- 业经(21009)
- 技术(20978)
- 经济研究(18231)
- 业(17745)
- 问题(16542)
- 财经(15527)
- 资源(15175)
- 科技(13734)
- 经(13429)
- 技术经济(12633)
- 商业(12424)
- 版(12398)
- 业大(12289)
- 发(12003)
- 统计(11398)
共检索到376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以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DEA-SBM模型测算了各城市绿色效率。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各城市群绿色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而江淮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城市整体绿色发展水平。运用Tobit面板模型分析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研究得出科技水平的提高是推动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制约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对绿色发展起负向推动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绿色生态政治。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绿色效率 DEA-SBM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傅春 王宫水
文章基于2010—2016年长江流域1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再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及分解,最后对运算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6年大多数地区年均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云南、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均绿色发展效率偏低,整体处于平稳发展期,无显著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落后是导致长江流域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缓慢或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当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完善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地区间集合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巍 周沛洋
对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能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20年长江流域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应用区域差异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对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时空发展差异、关联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干流发展趋势优于支流。(2)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呈现出波动扩大的变化趋势。(3)长江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示出空间聚集效应,其中上海、江苏、浙江是高—高聚集模式,重庆、贵州、广西是低—低聚集模式。因此,要提高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各省份应制定个性化政策、重视并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区域间辐射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巍 周沛洋
对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能促进长江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20年长江流域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对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最后应用区域差异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对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时空发展差异、关联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干流发展趋势优于支流。(2)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呈现出波动扩大的变化趋势。(3)长江流域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示出空间聚集效应,其中上海、江苏、浙江是高—高聚集模式,重庆、贵州、广西是低—低聚集模式。因此,要提高长江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各省份应制定个性化政策、重视并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区域间辐射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士谋
建国 50年来 ,长江流域各大、中、小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性质与功能结构 ,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成绩体系等产生了质的飞跃 ,向着更高层次的城市战略目标发展。从本流域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与现状特征分析 ,具有五个比较鲜明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共同构成了长江流域城市化的特征与趋势。本文着重阐述了五个特征 :①城市化的速度 ,比例各省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 ;②流域内各省城市空间结构有自己的特点 ;③城市发展条件与形态有自己的个性 ;④城市用地的结构性特点 ;⑤流域内各大中城市的合理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发展 长江流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理论,构建农业发展的水环境约束模型,对长江流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进行测度,并采用Bootstrap回归模型对水环境约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远远超过水资源约束强度,且由各地区综合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大于由简单数据加总测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反映出长江流域缺乏完善的水环境统一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能够显著增强水环境约束强度,水环境治理力度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腾 章恒全
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理论,构建农业发展的水环境约束模型,对长江流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进行测度,并采用Bootstrap回归模型对水环境约束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农业发展中的水环境约束强度远远超过水资源约束强度,且由各地区综合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大于由简单数据加总测算出的流域水环境约束强度,反映出长江流域缺乏完善的水环境统一管理机制;产业结构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能够显著增强水环境约束强度,水环境治理力度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杨 李金荣 陈廷贵 唐议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赤水河贵州段和长江流域洪湖段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生计资本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18、0.364、0.096、-0.08、0.465,其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大,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生计资本和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9和0.520,生态补偿是影响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姣琳 黄晓萌 王博博 徐新朋 丁文成 杨兰芳 仇少君 赵士诚 何萍
分析长江流域施用氮、磷和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率,为该水稻种植区域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在中国长江流域开展的水稻田间试验以及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为“水稻”“水稻+产量”的文献,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氮磷钾数据分别有1 107、745和785组。以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以反应比作为增产效应值,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施肥对长江流域中稻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与不施氮、磷或钾肥处理相比,长江流域中稻施用氮、磷和钾肥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施用氮、磷和钾肥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35.1%、10.9%和11.9%,其中以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不同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增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增产效应均以低地力土壤(产量0.9 g/kg、全钾20.0 g/kg、碱解氮>150.0mg/kg、速效磷≤9.0 mg/kg、速效钾≤70.0 mg/kg时,施磷和钾肥均获得最好的增产效应。低肥力土壤有助于增加施肥的增产效应,然而土壤pH和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着施肥增产效应,导致长江流域不同省市之间的施肥增产效应存在差异。施用氮肥的增产效应分别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最高,施用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在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时最高。施用氮肥在碱性土壤、施用磷肥和钾肥在弱酸性土壤的增产效果最好。因此,各种植区域水稻养分管理应结合土壤pH、有机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作为肥料投入的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娜 石培基 朱国锋 潘翔
以1992~2012年长江流域196个土壤观测站的旬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线性趋势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0~5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年际、年内时空分异和季节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和NDVI要素探寻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年均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上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26%/a。江源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增幅大于其他地区。(2)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东南和西南部较高,东北和西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3)四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强烈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秋季、冬季、夏季、春季。(4)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潜在蒸发减少和NDVI增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艳君 姜彤 许崇育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对长江流域近40年来20cm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时空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长江流域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在全流域和不同区域内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中下游地区(99%的置信度)比上游地区(95%的置信度)下降趋势显著,夏季(99%的置信度)比其它季节下降趋势显著。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太阳净辐射和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气温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但中下游地区夏季温度微弱下降,降水微弱增加,但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因此,长江流域年平均太阳净辐射和风速的显著下降是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立群 ,李映虹
今天的长江流域同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从“生态经济”的认识高度来考察长江流域演替史,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回首过去的生态经济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找寻有效的“对策”。现就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1.建立生态历史学和社会生态学,开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因素 ,并且提出了进行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对近年来长江流域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分析 评价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永柏
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该正确理解,研究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频繁的洪水灾害、偏低的防洪能力、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南岳
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