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1)
2023(7149)
2022(6080)
2021(5691)
2020(4690)
2019(10249)
2018(9935)
2017(18869)
2016(10594)
2015(11686)
2014(11978)
2013(11581)
2012(11384)
2011(10258)
2010(10766)
2009(10061)
2008(10212)
2007(9438)
2006(8579)
2005(7823)
作者
(31569)
(26285)
(26217)
(24991)
(17153)
(12701)
(11887)
(10356)
(10185)
(9927)
(9346)
(8995)
(8741)
(8526)
(8518)
(8221)
(8046)
(7976)
(7882)
(7813)
(6801)
(6541)
(6498)
(6192)
(6008)
(6005)
(5979)
(5954)
(5467)
(5318)
学科
(44155)
经济(44113)
管理(30658)
(26600)
(20314)
企业(20314)
地方(16168)
方法(14108)
(14009)
中国(12568)
数学(12204)
数学方法(11930)
(10810)
(9934)
地方经济(9421)
农业(9269)
(8864)
业经(8781)
(8723)
环境(8348)
(8335)
贸易(8329)
(8024)
及其(7566)
(7441)
银行(7434)
(7239)
金融(7238)
(7139)
理论(6546)
机构
学院(151740)
大学(149417)
(60691)
经济(59153)
研究(56274)
管理(56124)
理学(46779)
理学院(46147)
管理学(45199)
管理学院(44905)
中国(43887)
科学(34943)
(33345)
(31704)
(29534)
(29117)
中心(26469)
研究所(26140)
(26090)
(22128)
师范(21911)
财经(21900)
业大(21718)
(21116)
(20941)
农业(20355)
北京(20209)
(20115)
(19602)
经济学(17403)
基金
项目(97352)
科学(76774)
研究(72594)
基金(68713)
(59831)
国家(59293)
科学基金(50554)
社会(44937)
社会科(42491)
社会科学(42482)
(40045)
基金项目(35396)
教育(33028)
(32784)
自然(32433)
自然科(31591)
自然科学(31581)
自然科学基金(30991)
编号(30372)
资助(28762)
成果(25542)
(22662)
重点(22657)
课题(22309)
(21060)
(19351)
发展(18331)
(18301)
(18251)
创新(18237)
期刊
(77691)
经济(77691)
研究(47151)
中国(34572)
(23990)
学报(22759)
(21977)
科学(21790)
管理(21642)
教育(19852)
(18225)
金融(18225)
大学(17234)
农业(16389)
学学(16063)
技术(14014)
业经(12387)
经济研究(10973)
财经(10560)
问题(9170)
(9138)
资源(9138)
(8386)
(8309)
国际(7823)
图书(7411)
技术经济(7397)
(7331)
(7283)
论坛(7283)
共检索到247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生  
本文在分析洪涝灾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洪涝灾害防御对策体系 ,并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岩土工程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德富  刘秀清  
本文对自然灾害发生背后潜在的社会性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剖析。分析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致灾原因的社会性、灾害影响的社会性和防灾减灾的社会性;以及认识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现实意义,即有利于帮助人们全面、客观地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利于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增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化灾为利、造福人类;提出了发挥社会力量增强防灾减灾成效的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乔鹏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是有效遏制和减少灾害损失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文章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江苏省防灾减灾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灾害发展形势,提出今后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工程措施等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和设想.以期为江苏的防灾减灾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曜祖  
立足中国西部地区实际,构建符合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的体系,并建立西部林区防灾减灾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依据西部林区防灾减灾建设的各个具体环节,从灾害前的预警、灾害发生中的救援和灾后重建三个主要环节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作为变量和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到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中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西部林区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要优化林区防灾减灾制度管理,加大林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制定林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林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兰芳  肖志成  刘沛林  谭青山  何海斌  
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近50年来最大的冰灾,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林业损失最为惨重。因此,科学评价林业冰冻灾情,探讨灾情的形成机理并寻求林业防灾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重灾区的湖南省为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湖南省林业受灾面积广,直接经济损失大,外来物种损毁严重,人工纯林受损突出,南部林业损失重于北部。这是由于冰冻强度大、低山与弱风以及林业系统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通过调整林业结构、发展林业灾害保险来提高林业系统的抗灾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锡平  禹小英  陈英  文连阳  
作为一个灾害广泛而又频繁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中,必须将灾害因素纳入其中,改变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因为,尽管各种灾害的发生具有客观性,但几乎任何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自身的不良影响和不当行为有关,其实质乃"天灾人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新卫 ,秦德智 ,高明成 ,刘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敏  高歌  陈峪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 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 ,并以 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 ,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 ,近10a来 ,汛期气候趋于暖湿 ,降水变率加大 ,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 ;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成因 ,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莲霞  张庆阳  郭家康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国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应如何搞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寰  
在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科技作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灾减灾科技赈灾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模式五机制"的科技赈灾体系,指出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有利于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文章进一步指出了科技赈灾体系的构成、目标与方向、整合的资源对象,并就优化科技赈灾体系提出了多个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金成  曾以禹  张多  贺祥瑞  
当前,全球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多,各种危害与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脆弱性相互作用,形成灾害风险。国际社会认识到,减少灾害风险的努力必须系统地纳入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通过增强林业活动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抵御灾害的适应力和恢复力,保护生计恢复生态、重建绿色家园、重振国家经济,在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丰富林业优良做法,促进转型和转变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支柱的可持续发展。总思路是采取立足生态系统减少灾害风险的措施,将增强生计承受力与自然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特别在沿海地区和山区,以整体方针建立抗灾能力强的社区。国际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加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涛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盾  
现阶段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的地区倾斜对策,造成整体开发割裂,区段合作迟滞、产业结构失调、梯度开发失效.因此,在中、近期内,应以产业倾斜对策为取向,实行整体开发规划下的区段产业倾斜对策,即整体规划,区段分工;整体开发,区段实施,整体调整,分步实施;整体控制,区段调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举,周海军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和主要的污染源,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使得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更显紧迫,因此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在于上游地区的综合治理,其关键是加大长江流域生态建设的投入。文章提出了要切实加强长江流域的统一管理,加强立法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曹广喜  丁荷莲  郭雨  
本文在提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显性效益和要素效益两方面对我国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信息关注度和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程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有着正向、直接的影响,而气象灾害信息准确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有着负向、直接的影响;(2)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程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信息关注度;(3)由于"半途效应"的存在,气象灾害信息准确度越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反而越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