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2)
- 2023(15046)
- 2022(13049)
- 2021(12193)
- 2020(10120)
- 2019(23210)
- 2018(23219)
- 2017(44571)
- 2016(24454)
- 2015(27576)
- 2014(27669)
- 2013(27450)
- 2012(25311)
- 2011(22858)
- 2010(23040)
- 2009(21413)
- 2008(21014)
- 2007(18676)
- 2006(16799)
- 2005(14857)
- 学科
- 济(102595)
- 经济(102464)
- 业(75040)
- 管理(69760)
- 企(53628)
- 企业(53628)
- 农(49299)
- 方法(41118)
- 数学(35223)
- 数学方法(34866)
- 农业(32801)
- 业经(26792)
- 中国(25574)
- 地方(25010)
- 财(24971)
- 制(23190)
- 学(21604)
- 贸(17650)
- 贸易(17642)
- 易(17121)
- 体(16689)
- 环境(16377)
- 技术(15538)
- 和(15344)
- 银(15199)
- 银行(15156)
- 理论(15136)
- 务(14638)
- 财务(14570)
- 融(14537)
- 机构
- 学院(350728)
- 大学(348641)
- 济(140520)
- 管理(139825)
- 经济(137450)
- 理学(121142)
- 理学院(119803)
- 研究(119549)
- 管理学(117931)
- 管理学院(117301)
- 中国(90273)
- 科学(75029)
- 京(74656)
- 农(73634)
- 财(63427)
- 所(60664)
- 业大(58385)
- 农业(56687)
- 江(56528)
- 研究所(55170)
- 中心(54853)
- 财经(50059)
- 范(46302)
- 北京(46105)
- 师范(45907)
- 经(45461)
- 院(42949)
- 州(42449)
- 经济学(40417)
- 省(38870)
- 基金
- 项目(241558)
- 科学(190284)
- 研究(178548)
- 基金(174679)
- 家(152375)
- 国家(151070)
- 科学基金(129436)
- 社会(112210)
- 社会科(105944)
- 社会科学(105919)
- 省(95837)
- 基金项目(93671)
- 自然(83827)
- 自然科(81724)
- 自然科学(81708)
- 自然科学基金(80230)
- 教育(79811)
- 划(79519)
- 编号(74142)
- 资助(70394)
- 成果(59630)
- 重点(54240)
- 部(53363)
- 发(52721)
- 课题(50368)
- 创(49848)
- 制(46980)
- 创新(46573)
- 科研(45745)
- 国家社会(45674)
- 期刊
- 济(161604)
- 经济(161604)
- 研究(101717)
- 农(73388)
- 中国(70692)
- 学报(56454)
- 科学(53127)
- 农业(49899)
- 管理(48316)
- 财(46967)
- 大学(43125)
- 学学(40899)
- 教育(36672)
- 融(32436)
- 金融(32436)
- 业经(31080)
- 技术(29320)
- 业(24046)
- 财经(23760)
- 经济研究(22367)
- 问题(22105)
- 经(20125)
- 版(18163)
- 资源(17885)
- 科技(17466)
- 理论(16967)
- 技术经济(16722)
- 图书(16462)
- 现代(16418)
- 世界(15748)
共检索到519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燕玲 刘爱民
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提高我国油料供给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该区域,油菜籽和小麦是最主要的冬季农作物,也是具备耕地竞争关系的2种主要作物。在对长江流域这两种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耕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对油菜籽和冬小麦的耕地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国家政策;稳定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提高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油菜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国家补贴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结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钢桥 张安录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与原则 ,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发展 管理机制 长江流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子飞 于法稳
渔民退捕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短期内,中央政府应为退捕补偿主体,地方政府为辅,持证渔民为补偿客体;长期来看,应按退捕区域事权财权,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主体责任,还应拓展补偿客体,考虑区域间补偿标准的差异化,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长江退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主体机制外,还应从组织领导、法治制度、政策支持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 渔民退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万华 王怡霏 高红贵 周长征
文章基于2009—2018年长江流域1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度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省际竞争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治理中省际引资竞争、财政支出竞争以及环境规制竞争空间效应显著为负,同时省际竞争的空间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应设计以长江流域为单元的河长制政策体系,构建省际河长协作机制,规范省际竞争,强化环境问责机制,推动长江流域由以省份为单元的分区治理走向以流域为单元的协同治理和整体性治理。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省际竞争 空间效应 水污染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昌海 刘新平 谢光辉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但流域内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文特点等不尽一致,各省市农业发展在农业、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及粮食生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得出各省市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主导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和发展方向的分异,将长江流域划分为3大区17个亚区。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农业 地域分异 专业化生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有明 刘同庆 黄燕 杨娟 李学良 肖正辉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凯 郑畅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先瑞
由于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均可称之为“季风文化”。这种文化源远流长 ,延绵不绝。东亚季风的形成是中国环境演变的关键事件 ,它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形成和强化的。在长江流域 ,随着东亚季风的建立 ,原有行星风系的环流形势被季风环流所取代 ,从而避免了全年受单一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控制。因此 ,当地球相同纬度位置上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备受“副高”沙漠的袭击、使其古老文明遭到枯萎或夭折时 ,长江流域却因夏季风的吹拂 ,获得了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从而显得生机勃勃 ,其古老文明虽历经沧桑 ,仍不断发扬光大 ,且高峰迭起 ,一直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季风形成 季风文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永恒
介绍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包括 4个数据库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信息库 ,包括长江流域的自然、自然保护区、行政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2 )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 ,收录了有关研究长江流域水、土地、能源、矿产、人力等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与重建、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城市与城市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等的文献 ;(3)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据库 ,收录了长江流域发生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 ;(4 )长江流域网站导航 ,收集了有关长江流域的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灵 郭广芬 熊开国 秦鹏程 吴瑶
长江流域2022年夏季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高温事件,给流域各省生活、生产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科学解析该次高温过程成因对于提升高温过程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长江流域699个站点逐日温度资料,研究了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高温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 2022年长江流域的夏季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综合强度指数排名第一的高温事件。(2)长江流域上空对流层中高层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是此次高温过程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向运动,且在长江流域上空重叠,是导致2022年高温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在高压控制下,长江流域上空的下沉运动及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均明显偏强,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共同导致高温极端性强。(3)欧洲西部经贝加尔湖向东频散的Rossby波能量,使得欧亚地区中高纬自西向东维持两脊一槽波列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度表现出稳定的三波型,整个副热带地区为能量辐合区,助力副高维持偏强,同时有助于长江流域上空反气旋的持续,是异常环流长时间维持的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升
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2003-2012年24个城市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技术无效率是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各城市之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大,但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长江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多数城市技术效率明显恶化,成为阻碍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城市;当考虑环境因素时,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流域 环境约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毛雪 孟源思 张东红 王静 马友华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蕾 徐承红
近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共同主办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与会的湿地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令人堪忧,长江中游地区占70%的湿地已经消失。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长江流域湿地整体面临着面积较少、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问题,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全流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