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7)
- 2023(19594)
- 2022(16709)
- 2021(15344)
- 2020(13025)
- 2019(29694)
- 2018(29353)
- 2017(56724)
- 2016(30822)
- 2015(34528)
- 2014(34079)
- 2013(33787)
- 2012(30905)
- 2011(27704)
- 2010(27756)
- 2009(25869)
- 2008(25327)
- 2007(22578)
- 2006(20059)
- 2005(17458)
- 学科
- 济(130383)
- 经济(130233)
- 业(108929)
- 管理(96148)
- 企(90022)
- 企业(90022)
- 方法(59531)
- 农(50120)
- 数学(49615)
- 数学方法(48838)
- 业经(36311)
- 财(35408)
- 农业(33459)
- 中国(31765)
- 地方(27418)
- 学(25774)
- 务(24559)
- 财务(24477)
- 财务管理(24437)
- 制(24029)
- 企业财务(23136)
- 理论(22902)
- 技术(22621)
- 贸(21521)
- 和(21512)
- 贸易(21509)
- 易(20868)
- 划(19562)
- 策(19394)
- 环境(19094)
- 机构
- 学院(441528)
- 大学(435552)
- 管理(177031)
- 济(176024)
- 经济(172423)
- 理学(153713)
- 理学院(152084)
- 管理学(149097)
- 管理学院(148327)
- 研究(143289)
- 中国(108925)
- 京(92280)
- 科学(91410)
- 农(85661)
- 财(78463)
- 所(72214)
- 业大(71366)
- 江(69276)
- 农业(66436)
- 中心(66323)
- 研究所(65973)
- 财经(63197)
- 经(57554)
- 北京(56842)
- 范(55739)
- 师范(55105)
- 州(53129)
- 院(52220)
- 经济学(52029)
- 经济管理(47502)
- 基金
- 项目(304467)
- 科学(240190)
- 基金(221094)
- 研究(219681)
- 家(193724)
- 国家(192044)
- 科学基金(165886)
- 社会(138529)
- 社会科(131067)
- 社会科学(131025)
- 省(121598)
- 基金项目(116904)
- 自然(109792)
- 自然科(107277)
- 自然科学(107248)
- 自然科学基金(105325)
- 教育(100647)
- 划(100643)
- 资助(91362)
- 编号(89761)
- 成果(70464)
- 重点(68377)
- 部(66211)
- 发(65785)
- 创(64410)
- 课题(61281)
- 创新(59800)
- 科研(58420)
- 国家社会(56774)
- 教育部(56210)
- 期刊
- 济(196180)
- 经济(196180)
- 研究(121994)
- 中国(82251)
- 农(82160)
- 学报(71561)
- 管理(66615)
- 科学(66438)
- 财(61273)
- 农业(55940)
- 大学(54667)
- 学学(52141)
- 教育(44881)
- 技术(41075)
- 业经(37557)
- 融(37237)
- 金融(37237)
- 财经(30351)
- 经济研究(29315)
- 业(29209)
- 经(26024)
- 问题(25861)
- 技术经济(23112)
- 版(22201)
- 科技(21379)
- 统计(20808)
- 资源(20291)
- 现代(20213)
- 商业(19930)
- 策(19435)
共检索到640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圣 秦腾 王倩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考虑降雨量中绿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将绿水资源纳入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分析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1年长江流域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检验。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内,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段式上升态势;流域各区段的用水效率呈下游、上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2)灌溉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对外开放度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均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关系,但只有降水量在统计上显著。研究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圣 秦腾 王倩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考虑降雨量中绿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将绿水资源纳入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分析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1年长江流域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检验。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内,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段式上升态势;流域各区段的用水效率呈下游、上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2)灌溉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对外开放度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均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关系,但只有降水量在统计上显著。研究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晓霞 傅春 王宫水
文章基于2010—2016年长江流域1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再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及分解,最后对运算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来看,2010—2016年大多数地区年均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云南、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均绿色发展效率偏低,整体处于平稳发展期,无显著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技术落后是导致长江流域各地区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缓慢或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当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完善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地区间集合协同创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凯 郑畅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浩
应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2007—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城市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非农参与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也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财政支出力度则相反。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注重区域之间的要素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田卓亚 汪熙琮
为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数据,对长江流域主产区总体及各地级市的农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农业集聚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上游和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未发生较大波动,但中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正向单门槛效应,农业集聚滞后项的门槛效应值有所下降。分区域看,上游和中游农业集聚无论小于等于门槛值,还是大于门槛值,均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跨越门槛值之后,上游的促进作用减弱,中游的促进作用增强,下游的门槛效应表现为由负向转向正向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畜禽业结构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政府、农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生保 席艳玲 赵祥
本文运用SORM-BCC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农业39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静态来看,由于规模效率不高,使得综合技术效率普遍偏低;从动态来看,技术水平变化是TFP增长的强劲来源,然而,由于规模效率变化呈现明显衰退,影响了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农业上市公司内部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中部地区、渔业和林业上市公司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资产周转率和人均资本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应元 庹婧
本文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分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计算与分析,发现整体生态效率偏低,但下游区域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上游区域;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地区差异的演化特征,又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分区生态效率收敛检验,结果并未出现明显的收敛态势,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不同。提醒我们在注重提升生态效率较低区域的整体效率的同时,缩小生态效率较高地区的内部差别。
关键词:
生态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收敛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静 陆小成
生态水利理论模型主要是通过生态水利设计、生态水利监控、生态水利修复、生态水利评价等研究探寻水资源的污染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认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结合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进行全新考察,从而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生态水利配置模型,把生态水利的基本理念充分渗透到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全过程,并应采取建立水务监管体系、构建配置信息系统、完善水资源配置制度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生态水利 长江流域 水资源 配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杰 谢洪燕
DEA模型运用于具有多投入、多产出以及评价对象多元性特征的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评价中,能对比不同城市之间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长江流域6个主要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做出科学评价并提出有益的发展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浩 戴志敏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块集聚与点极化双重压力下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欠发达省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解决该难题的必然路径选择。产业转移活动因区域主客体特征变量不同,呈现出典型的多发式转移和门槛转移特征,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指导,陷入盲目拼政策红利的状态。结合效率模型及考虑熵权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年综合产业转移效率,并考察了门槛效应值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转移效率提升较为明显,但不少省(市)存在不协调的阶段性平衡关系,且这种关系还未显露经济总量驱动下的协同发展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畅
文章利用长江流域七省二市1997~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该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利用spss13.0软件比较分析了两种测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发现DEA方法和SFA方法计算的能源效率基本上是相互支持的。但由于DEA方法存在不能有效排序等自身的不足,所以利用SFA方法进行能源效率的测算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关键词:
能源效率 DEA SFA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李鹏
本文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构建含有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指数,在系统测算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农业Malmquist碳排放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的省域差异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①农业碳排放效率变动存在省域差异,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等24省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提升状态,其余7省区呈下降趋势;②三大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指数的主要贡献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推动且农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改善;中、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改善但波动性较强;③在农业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钒 邓明亮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青松 张凤太 苏维词 杨庆 孙长城 魏珍
[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